張娜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高層建筑發展迅速,結合高層建筑自身特點,一旦發生火災,自救逃生措施很少,人員疏散困難。基于此,高層建筑要采取適當的防火措施、自救逃生措施,從而有效的減少火災的發生及人員的傷亡程度。
【關鍵詞】高層建筑 火災 防火措施 自救逃生
一、高層建筑火災特點
近年來,隨著城市高層建筑的快速發展,火災已成為各大城市的主要災害之一,這些高層建筑大廈的出現,給城市的形象化與商業化帶來一片生機和活力,但也給消防工作帶來了困擾和危機,而高層建筑具有自身的特點,火災發生時,人們自救逃生相對比較困難。
(一)高層建筑火災蔓延速度快
27m以上的住宅和24米以上的公共建筑統稱為高層民用建筑,對于高層民用建筑本身高度高,加之有很多的豎向井道(管道井、電纜井、通風井等),這些豎向井道會引起煙囪效應,而煙囪效應會加速火災的蔓延。另外,在火風壓的作用下,高層建筑風速很快,火勢燃燒迅速。尤其對于一些高層民用建筑,例如辦公大樓、寫字樓等,裝修時使用大量的可燃易燃的裝修材料,火災時釋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會導致建筑物內人員窒息。
(二)高層建筑撲救困難
撲救困難對于高層建筑來說是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因此,在高層建筑設計時,一定要考慮撲救困難的特點,加強建筑物的防火和滅火設計,盡量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對于高層建筑,水源可能會有問題,不能達到一定的用水量,并且很難實現滅火時壓力,因此,火災時無法提供滅火時的水源。高層建筑消防設施復雜、不夠完善,而且人們自救逃生困難,這些都不利于火災的撲救。
(三)高層建筑消防設施復雜,維護保養有缺陷
對于高層建筑,一般設有全套的消防設施,主要有滅火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等,而這些滅火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需要專人管理,并且需要具有相應的資格,這樣一套龐大的消防設施,在維護管理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漏洞,當發生火災時,這些消防設施不能第一時間自動報警和自動滅火,不能撲救初期火災,可能會造成人員慘重傷亡。
(四)高層建筑疏散困難
對于高層建筑,火災時,建筑物內人員禁止乘坐電梯,只能通過樓梯間或消防云梯車逃生,加之,高層建筑的人員比較多,人員密度大,這樣導致疏散寬度不足,疏散距離過長,對于人員的疏散比較困難。
二、高層建筑防火措施
加強火災危險源辨識,立即整改火災隱患,將火災消除在萌芽階段,這樣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因此,對于高層建筑,防火設計占據重要的地位,只有防火措施做好,才能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從根本上控制火災事故的發生。
(一)控制好高層建筑物內可燃物
目前,高層建筑物發生火災大多數都是由于建筑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不符合國家標準,加之,可燃物數量較多,并且大量使用易燃的家具、商品等。因此,要控制好建筑物內的可燃物數量,另外要保證建筑物內可燃物的燃燒性能符合國家標準。
(二)高層建筑物內消防設施和器材要配備齊全
高層建筑消防設施主要有設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裝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等,若這些消防設施不齊全,發生火災時,可能會延誤撲救初起火災,可能會導致火勢的迅速蔓延。
(三)要做好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
大力推行防火建筑材料,提高耐火等級。就建筑所用的結構材料而言,鋼材與鋼筋混凝土材料已成為高層建筑的主要結構材料。對裝修材料而言,主要發展方向是使用非燃材料,同時要求即使發生燃燒也不至于產生大量的煙氣和有毒氣體。目前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在裝修材料表面使用防火涂料來提高材料的防火效果。
與周圍建筑物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其距離要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建筑物內的防火分區及防煙分區的劃分應符合規范的要求,設計時要保證一定的安全疏散距離和疏散寬度,確保火災時人員能夠順利逃到安全出口。
(四)加強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高層建筑一般都是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需要設置專職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要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尤其對于一些大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必須要加大監督力度;保證單位的消防資金的落實;確保一些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的暢通;建立專職、兼職的消防隊;制定消防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消防演練;制定消防安全工作考評和獎懲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防火巡查、檢查制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制度等。
(五)普及建筑防火常識,增強公民防火意識
對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每半年進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訓,其他單位每年進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訓,通過消防安全培訓和教育,增強全員的防火意識。
三、高層建筑自救逃生措施
火災時,人的疏散行為受避難心理支配,人們一般會有“歸巢”性、趨光性和向闊性、恐煙性和從眾性等,而且,高層建筑火災逃生方式又很少,因此要沉著冷靜,不可采取莽撞措施,以避免造成次生災害,首先要冷靜地觀察從哪里可以疏散逃生,并且要互相提醒他人及時進行疏散。
(一)緩降器逃生
緩降器是高層建筑火災比較好的一種逃生器材,可以選擇不同的規格,方便、安全,一般是50次的使用壽命,可以循環使用,而且操作簡單,方便大眾人群使用。
(二)室外連廊逃生
高層建筑一般在18m以上時設置室外連廊,當一個單元發生火災時,此單元內人員可以通過室外連廊到另一個單元逃生,最大限度保證人員快速撤離火災現場。
(三)消防云梯車逃生
目前,我國云梯車最高能伸到50m,發生火災時,建筑物內人員可以通過消防云梯車到達地面,若大于50m的建筑物,可以引進國外的消防云梯車實現逃生功能。
(四)濕毛巾捂鼻逃生
發生火災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進。經試驗證明,濕毛巾一般指疊3次,共8層,并且有滴滴水時,濕度和厚度是最適宜的,這樣既能阻止煙氣的侵入,又能不影響人的正常呼吸。
(五)避難層逃生
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物叫做超高層建筑,對于這樣的建筑物火災時疏散更加困難,因此,在設計時每間隔50m設計一層避難層,避難層內所有的材料都是不燃材料,能夠有效的組織火勢的侵襲,一旦發生火災,建筑物內人員可以到跑到避難層避難,等待消防隊員的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