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實驗預探井羅69井地層狀況以及所存在的鉆井技術難點,優化鉆具組合,配套實施大井眼技術措施,確保了井身質量和鉆井速度,順利完成二開施工,為后續三開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羅69井 大井眼 鉆具組合 水力增壓 PDC
羅69井位于濟陽坳陷沾化凹陷羅家鼻狀構造帶西翼,是中國石化在勝利油田部署的一口重點實驗預探井,該井為全面了解羅家區塊沙三下泥巖裂縫油氣儲藏含油氣情況,進行連續200米硬密閉取心。羅69井完鉆井深3390米,二開311.1mm大井眼井深達2910米,二開鉆井過程中,存在著井眼大、機械鉆速低等技術難題,通過采用減振增壓和鉆頭優選技術,保證了井身質量和鉆井速度,優質快速的完成了二開施工,順利下入技術套管2907.68米,為三開后連續200米硬密閉取芯打下堅實基礎。
1井身結構
羅69井井身結構數據如下:
2大井眼鉆井技術
2.1主要技術難點
由于井眼尺寸大,裸眼井段長,上部地層疏松易垮塌、水力沖刷造成井徑擴大,部分井段井徑不規則,下部地層泥巖易水化膨脹和掉塊。鉆井液環空返速低,攜砂洗井困難。鉆屑重復破碎,水力篩選才返出地面。裸眼井段長達2910m,夾層多,且多處井段存在斷層。下部井段沙河街組地層硬,大尺寸鉆頭鉆進蹩、跳鉆嚴重,限制了鉆井參數的優選。311.1mm大井眼井身質量控制困難。該地區容易發生井斜,特別是底部鉆鋌尺寸與井眼尺寸差別大,采用常規鉆具組合中很難保障防斜打直。
2.2鉆井技術措施
(1)由于上部地層可鉆性強,第一只鉆頭采用鋼齒鉆頭+塔式鉆具組合:
Φ311.1mmHAT127+Φ228.6mm鉆鋌*3+Φ203.3mm鉆鋌*6+Φ177.8mm鉆鋌*9+Φ127.0mm鉆桿,用高轉速、高泵壓、大排量進行鉆進,保證攜砂,鉆至東營組上部地層;起鉆更換鑲齒牙輪鉆頭+塔式鉆具組合,采用高轉速、高泵壓、大排量繼續鉆進,鉆至東營組中下部地層,起鉆更換PDC鉆頭。
(2)為了利于井身質量的控制,鉆井過程中按照設計使用漂浮式測斜儀監測井斜角變化,堅持每鉆進300m或鉆過地層交界面50m左右測斜一次,對地層交界面進行吊打,防止井斜,對于易縮頸的井段,每打完一個單根,劃眼兩遍。
(3)堅持鉆進300m或24小時進行一次短起下,確保井眼暢通,對上部易掉塊、易坍塌地層禁止定點循環。在裸眼段控制起下鉆速度,禁止猛剎猛放,減少激動壓力,減少鉆具對地層的沖擊和破壞,保護好井眼。起鉆遇卡時,要求操作者耐心,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必要時倒劃眼。下鉆遇阻時,不能壓下噸位過大堅持少放多提,如仍有困難就接方鉆桿劃眼。
(4)大膽嘗試減震增壓新技術,使用井下鉆柱減震增壓裝置,它是一種既可減少鉆柱振動,保護鉆柱,又能增加鉆頭噴嘴的射流壓力,提高破巖效率的井下鉆柱減振增壓裝置。并合理選用鉆具結構:Φ311.1mmPDC超高壓鉆頭(鉆頭水眼:Φ16mm水眼5個+Φ1.5mm水眼2個)+Φ228.6mm井下鉆柱減振增壓器+Φ203.3mm鉆鋌*6+Φ177.8mm鉆鋌*9+Φ127.0mm鉆桿。鉆井參數:鉆壓:60-100KN,排量:45-48L/S,泵壓:17-18Mpa,轉盤轉速:110-120r/min。在地層基本相同,鉆井參數亦基本一致的情況下,與鄰井羅68井對比,鉆時情況如下圖:(5)下244.5mm套管前通井,鉆具組合:311.1mm牙輪鉆頭+203.3mm鉆鋌6根+Φ177.8mm鉆鋌9根+Φ127.0鉆桿,下鉆到底后大排量充分循環并處理鉆井液,提高粘度至80S,以達到懸浮井眼內鉆屑的目的,然后封井起鉆。下套管過程中嚴格控制下放速度在每根25S以內,并每下入30根灌滿一次鉆井液。技術套管下到底后,開泵前后不要活動套管,因為技術套管重量大,井眼摩阻大,以免造成套管脫落。
2.3鉆井液技術措施
由于上部井眼井徑大、造漿能力強、固相較難控制。因此,把固相控制放在本井的首位,加強四級凈化使用、并分別加入2%高分子絮凝劑+1%FTJN+1%燒堿+2%稀釋劑嚴格控制粘土的分散。
鉆井液性能以低粘切紊流為準,鉆進中以較大排量為好(45l/S),對井壁有一定的沖刷能力,配合短起下鉆措施,減少和破壞巖屑床。使用固控設備及高分子絮凝劑,嚴格控制鉆井液中的劣質固相含量和低密度固相,維持鉆井液膨潤土含量在30-45g/L。
東營組中部轉化體系為聚磺防塌潤滑體系,轉化要一步到位,加入FTJN 2T、SMP 2T、抗復合鹽2T、硅氟降濾失劑2T、NaOH300kg,降低中壓失水≤3mI,高溫高壓失水≤10mI,用GHM或SF-1調整流型,提高鉆井液的防塌穩定性及抗溫能力,隨井深使其含量逐步達到3%。隨著井深增加,巖屑攜帶難度增加,摩阻、扭矩逐步增大,因此保持井底清潔、提高鉆井液潤滑能力,降低鉆井過程中的摩阻和扭矩
進入沙河街在穩定井壁的同時,利用低熒光封堵防塌劑對砂巖、泥頁巖微裂縫進行封堵。加入2%硅氟穩定劑(SF-4),進一步提高井壁的穩定性,將體系完善。
體系轉化完后,鉆井液性能以維護為準,鉆井液維護以膠液維護,避免自由水直接加入,維護性能穩定。
定期定段搞好短起下鉆,破壞巖屑床,測好油氣上竄速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鉆井液密度,以提供正壓差,防止井壁物理坍塌。
3認識和體會
通過對鄰井地層特點和巖性特點認真分析,合理對鉆頭及鉆具組合進行選取,采用優化鉆井參數,制定詳細技術措施,盯緊每個施工環節,做到防患于未然。本井通過減振增壓新技術和鉆頭優選技術的使用,克服該區域地層傾角大、易斜、夾層多易憋跳等困難,實現了優快鉆井。下套管過程中嚴格控制下放速度,并每下入30根灌滿一次鉆井液。技術套管下到底后,開泵前后不要活動套管,因為技術套管重量大,井眼摩阻大,以免造成套管脫落。暢通的井眼,良好的泥漿性能是優快鉆井的前提,本井上部地層易于造漿,鄰井資料顯示,該井地層松軟,極易分散,不利于鉆井液流變性的控制。要求鉆井液具有良好的抑制性,有效抑制粘土的水化分散,有利于固相清除。
參考文獻:
[1]李真祥,陳家河,何國會.勝利油田大尺寸井眼優快鉆井技術初探[J].石油鉆探技術,2003(01).
作者簡介:于洋(1985—),男,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人,大學本科,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