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鵬
【摘要】警察體能課程作為現代警察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進一步明晰當前該課程的教學現狀,重塑課程體系中的教育理念,通過分析影響警察體能課程教育理念向教學行為轉化的因素,探尋和把握現代體育教育好理念向教學行為轉化過程和途徑,充分發揮該課程在警察院校體育教育和警察體育文化中的建設作用,進一步提高該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警察體能 教育理念 教學行為 轉化機制
一、當前警察院校體能課程教育現狀分析
1.警察體能課程定位不清
警察體能課程是公安院校基礎體育教育?還是警察專業素質訓練?或者是兩者兼顧?從目前警察院校課程教學內容設置情況來看,其課程定位存在著不夠明確和統一的現象,使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存在較大差異,而最終達到的教學效果則顯然不同。
2.警察體能課程的基礎作用被弱化
從目前警察院校警察體能課程的設置情況來看,教學課時數少于技能類課程,并且學生參與課外鍛煉的時間較少,可以選擇的運動項目比較單一(長跑)。如果武力對抗能力是一個系統的話,身體素質應該是基礎,它決定了對抗性技術可能達到的高度,而戰術是對警用技術的合理應用,是對技能的升化,三者高度統一,缺少任何一環都會造成對抗能力的下降或不足。
3.警察現代體育理念被忽視
警察體能課程不僅僅是為了強健體魄,還能傳遞健康的意識,培養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塑造規則意識,培養集體協作精神,不斷挑戰自我的身心極限等警察職業素養。該課程相對開放的環境和相互協作的組織過程,教學形式區別于其他普通院校體育課程。
二、影響警察體能課程教育理念向教學行為轉化的因素
1.教學方式傳承的消極影響
警察院校相對體能課程改革內外部壓力都較小,在普通高等院校體育教育改革風起云涌時,警察院校卻以行業特殊性和警察特色為由,關起門來,選擇屬于自己的教學內容與風格,更不愿突破常規。現實促使大家選擇最穩妥的做法,繼續原有的教學方式,讓教學過程程序化,固步自封,不愿挑戰權威,也不想去超越自我,缺少變革的活力和動力,整體上給人不思進取的印象。
2.體能師資培訓不足
警察院校警體教師培訓機會就不多,體能教師培訓更是少之又少。體能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更新,教學改革就沒有“活水”和動力,教師怎么可能去花心思琢磨教學行為的改變?
3.警察體能達標標準對警察體能課程評價體系的影響
直接借用警察體能達標標準,很難體現出課程的教育功能和學員表現出的體育精神。直接選擇警察體能達標標準,確實比較簡單,相對客觀,但并不全面,也容易造成警察院校評價體系改革缺乏動力。而評價體系不變,教學過程體現教育功能的需求就無從談起。
三、體能課程教育理念向教學行為轉化過程及途徑
1.轉化過程
(1)參照普通高等教育體育工作的設置情況進行改革。警察院校有自身的特點,但體能課程理論體系并不完善,并且也是建立在體育理論基礎上的,如果再拒絕普通高等院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經驗和改革成果,會使《警察體能》課程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改革失去動力。只有警察院校協同起來,借鑒體育教育改革中的成功經驗,才能使教師教學行為改革有了目標和方向。
(2)重塑課程評價體系,積極評價教育功能在課程中的價值。無論是課程評價與教學評價都應該與警察體能達標有所區別,當然可以借用其中標準化的東西,但不是評價的全部。對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警察教育,應該有部分體現課程教育功能的部分,過分強調固定標準,會使部分先天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缺乏上課動力(達標標準要求較低),而又使能力不夠的學生失去鍛煉的熱情,有不利體能課程達到相應的教育功能。
(3)讓體現教育理念的教學從約束性行為到自覺的教學行為。從教學理念到教學行為還有一個形成與固化的過程。借鑒別人成果,形成警察院校特有的體能評價機制,督促教師教學過程中體現出教育功能,逐漸組成風格~致的教學團隊,提倡集體備課,讓每個教師形成風格相近的習慣性教學行為模式,充分發揮課程的教育功能,讓教師的教學行為由鼓勵性和督促性行為變成自覺性的行為。
2.轉化的途徑
(1)統一警察體能課程授課內容的教學理念。從各警察院校警察體能課程內容選擇和實施過程的差異性可以看出,警校對課程的基本態度和觀念有明顯差異,這也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明確表達并一直傳承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由公安部牽頭,還是多個警察院校自發協同研究。
(2)綜合評價體能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其實施教育功能的積極性。相應的主管領導在課程測評中,應該充分認可體能教師在教育功效上所做的努力與付出,形成固定化的制度,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的鼓勵,將有利于教師主動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更新教學理念,積極主動地運用新的方法來提高教育質量和實踐教學的教育功能。
(3)塑造學校體育文化,更新警察院校師生的體育觀念。學校的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由于警察院校對身體素質有特定要求,因此,應該呈現出一種特有的體育文化。不管是追求“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或是“不斷超越自我”,還是“規則意識、協作精神”等,都應該將體育文化與警察院校的培養目標、警務化管理,以及警察生活方式等結合起來,塑造共同的價值取向,形成共同的行為方式,這也是體能課程教學功能得到有效實施的保證。
(4)積極推進教師培訓,提升警察培訓教師的教育能力。警察院校教師有機會接觸普通高等院校最新的體育教育理念,但往往缺乏將其轉變為自身課堂教學行為的能力,不知道在教學組織過程教育作用的重點在哪或怎么體現體育的教育功能。因而,應該加強體育教育方面的培訓,引領體能教師從體能訓練技術到體育教育方向轉變。
結束語:警察體能課程本身就是高等體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身體的塑造過程不注重其身心的影響,教學過程不考慮其教育作用,這本身就弱化了課程的教育功效。因此,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實施,以及教學效果的測評等,都應該將教育功效考慮進去,這是警察體能課程作為警察高等學歷教育一部分的根基。
參考文獻:
[1]秦曼.教學型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功能定位及實現途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5).
[2]劉曼航.民俗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在國學教育中功能互補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6).
[3]程文廣.我國體育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及其根源探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6).
[4]丁海榕.中學體育教育功能被淡化的反思[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