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由三個方面構成,即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根據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崗位群及崗位專業能力體系,將專業課程體系劃分為專業素養課程體系、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三個方面,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也有其對應的課程設置。
【關鍵詞】連鎖經營管理專業 職業能力 課程體系
一、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連鎖崗位在連鎖企業比較分散,崗位集中度差,這就求學生要一專多能,具備較高的綜合知識和技能。因此,設置專業口徑和課程設計不能像其它專業一樣,設置過窄。要從連鎖經營專業崗位的特點和相關產業技術背景出發,設置專業口徑要寬窄適度,要有現實性、針對性、方向性和前瞻性,為學生構建起寬厚扎實且的專業平臺。此外,連鎖經營企業類型很多,涉及零售、酒店、餐飲、租賃、物流、金融和服務等多個領域,專業崗位群比較分散。而社會上現有的連鎖經營管理教材在編寫上多以商超類為標準編寫,內容上突出了超市類連鎖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技巧,這與連鎖經營發展的現狀不夠吻合。
為使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要對本專業教學方向和教學思路進行了調整,以達到使學生掌握并能靈活應用專業需求的目的,同時為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內的進一步深造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要按照現代職業教育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要求,構建連鎖經營人才培養體系,要以職業崗位群——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工作流程分析為依據,通過對連鎖經營管理工作崗位及崗位群調研,歸納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在此基礎上,開發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為進一步整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服務。探索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構建路徑。
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培養體系構建的總體思路如下圖1。
二、基于職業能力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框架
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框架,具體包括:第一,以職業素養熏陶、職業傾向測評、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資格認證為主要內容的“職業化”養成體系;第二,職業能力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為中心設置課程體系,所有的專業課都要為培養綜合職業能力服務,都要貫穿職業能力這條主線;第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漸進式實習體系——分階段由淺入深到連鎖經營相關企業進行認知性實習、參與性實習、就業性實習。高職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而實訓課程的開展是必不可少的。結合本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統籌安排,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構建了實踐教學體系。它包括課程實訓、技能實訓和綜合實訓等三個部分,采用各種靈活的形式,課程實訓主要安排在校內進行;技能實訓和綜合實訓是開展實踐教育相對集中的階段,主要安排到企業第一線定崗參加經營管理工作。
三、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能力分析與專業課程設置
按照“必須、夠用”的原則,符合企業的需要,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設計專業培養目標,從而確定培養崗位能力所對應的課程。為了達到專業培養目標,在構建核心課程體系時參照不同的工作任務對應的職業能力進行課程的設計。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對應的崗位或崗位群包括營業員、收銀員、理貨員、收貨員、防損員、倉管員、倉儲配送中心的技術操作人員、客戶服務員、信息管理員等一線操作服務崗位;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六個月至一年以上,在具備一定相關工作經驗后,可從事的發展崗位或崗位群包括門店店長助理、門店店長、店鋪開發、業務主管或柜組長、連鎖企業其他相關一線管理或技術崗位(比如品類管理、采購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營運管理、生鮮管理等管理技術崗位)。依據崗位或崗位群發展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可以將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大致構建如下表2。四、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課程設置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對應的課程設置分別見下表3和表4。
作者簡介:袁建昌(1968-),男,甘肅靜寧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理論和職業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