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霞 嚴越 趙樹濱
【摘要】目前我省大部分獨立學院開始探索校企合作的可行性模式。但在實踐中由于企業管理模式、學校育人環境、學生觀念等等種種原因,校企合作的模式存在不少問題,效果難盡如人意。本文對我省獨立學院開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我省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模式有效的途徑。以期為校企合作良性發展提供參考,拓寬校企合作的理論研究。
【關鍵詞】獨立學院 校企合作 模式
在京津冀一體化深入發展的大時代環境下,給河北省獨立學院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獨立學院培養的學生為應用型人才,但實質上,在培養模式和定位中存在困境和迷惑,一方面,獨立學院大量的專業課程設置與其本部學院類似。但學生的專業理論學習效果無法達到與本部學生同樣的水準。而應用能力的培養由于缺少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有效模式因此效果難盡如人意,也就是獨立學院現有的培養模式無法完成真正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實現。
另一方面,就業市場對于獨立學院學生的學歷有歧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企業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解決這種差距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校企合作,通過與企業的合作使得學生能切實提高實際的職業技能應用能力。但在實踐中由于企業管理模式、學校育人環境、學生觀念等等種種原因,校企合作的模式存在不少問題,效果難盡如人意。
一、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模式
該模式是指學生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和到企業實地實踐相結合進行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一般以專業課程為中心,在完成專業學習課時后到企業去實地實踐,以便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它的優勢是有利于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應用能力的實際培養;劣勢在于時間有限,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效果不高。
2.“3+1”模式
“3+1”模式是指學生通過三年時間完成所學專業的課程的學習,再到企業完成1年時間的實地實習。它的優點在于學生通過一年比較長的時間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學生畢業后進入實際工作崗位做好了比較好的鋪墊準備。缺點在于這樣的實習無法對學生三年所有的理論知識得以全部運用。學校無法對學生進行監督管理。
3.“訂單培養”模式
“訂單培養”模式是指學校與企業提前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學校按照企業的人才定位制定專門的培養計劃,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完成培養計劃,學生完成四年學習后直接到企業就業。它的優點非常突出,符合企業對用人者的要求,有利于學生職業應用能力的實際培養,符合學生對職業的訴求,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這種模式的劣勢在于對企業要求比較高,如果企業對校企合作缺少重視,不能深入參與對學生的共同培養會造成學生培養效果不能達到實際能力程度的要求,影響校企合作的良性發展。
4.“實訓基地”模式
目前有很多獨立院校都設有“實訓基地”。通常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出資在學校打造各種專業的模擬實驗室,另一種模式是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崗位。該模式的優點在于企業的資助填補學校在實踐教學方面投入的空白;缺陷在于企業投入較多,而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的效果難以保證,因此企業方面積極性不夠高。
以上四種模式是獨立學院校企合作中應用較多的方式,各種模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獨立學院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有效選擇。
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省內部分獨立學院已經開始校企合作的學生培養模式,但由于缺少科學成熟的模式導致存在很多問題:
(1)學校和企業對學生管理的理念不一致,導致學生在企業實習時出現較多問題。學生從學校相對自由民主柔性的管理直接轉變為嚴格追求效率硬性的企業管理文化中來,大多數學生難以接受不同風格的管理,從而對這種校企合作模式產生抵觸,不利于學校和企業對校企合作模式的預期目標的完成。
(2)企業與學院的責任權利義務劃分不明確,導致出現問題時互相推諉,不利于對學生整體目標的培養。學校和企業由于缺少比較系統完整的管理模式,也難以預見可能出現的管理問題,導致校企合作過程中容易產生糾紛,又缺少明確精細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的劃分,因此導致學院與企業難以明確雙方責任。
(3)學校與企業缺少管理經驗豐富的雙師型隊伍和專門的管理隊伍,以至于對學生的培養上缺少高效率的科學管理方式。一方面,學校的教師隊伍缺少在企業實際工作的業務知識儲備,而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缺少針對學生教學方法和管理理念。這樣不利于校企合作長遠的發展和建設目標的實現。
(4)學生對自身自視甚高,心里定位缺少明確目標,不能接受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以至于在實際工作中無法踏實工作,缺少主觀能動性。
三、我省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模式有效的途徑。
第一,是構建學校與企業相互融合的管理文化。一方面學校的管理制度中要學習和借鑒企業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培養企業和學校共同價值觀,另一方面企業要將企業管理制度和學校管理制度相融合,改變管理學生的理念,加強學生對企業管理制度的認同。
第二,明確企業和學校的責任和權利,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獨立學院應該和企業相互深入溝通,了解雙方對培養目標的需求,簽訂合理的合作協議,制定有效的培養計劃。建立相應的考核與監管機制。為搭建長期的合作關系,獨立學院要重視企業的商業盈利訴求。學院可根據實際支付企業相應的培養成本費用。
第三,是打造高效率的管理師資隊伍,學校要打造一支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培養雙師型人才。企業方培養高素質的管理隊伍,能融合學校與企業管理制度模式。
第四,是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獨立學院要重視對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建立理性的就業觀念。企業對學生的管理要嚴格遵守合作協議,對學生的培養要有長遠規劃和理念。
另外,學校也要考慮給予校企合作這種新模式的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制定合理的學生實踐與課程學分轉換制度。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到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中去,打造一個好的輿論環境,避免因為溝通不徹底導致學生和家長對校企合作模式的偏見。
參考文獻:
[1]沈言.職業教育發展中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
[2]邢磊.關于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研究[D].求知導刊,2016.
[3]沈寧興.獨立學院校企合作辦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時代金融,2017.
[4]簡艷.校企合作的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