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飛
摘 要: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是老少皆宜的運動項目。足球活動在發展體能、培養學生的大局觀、增強對抗能力及抗挫折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和服從規則意識等方面都有獨特的作用,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吉林省東南部地區制約中小學足球運動發展因素及對策方面的內容,以供參閱。
關鍵詞:中小學 足球運動 發展因素 對策
1吉林省東南部地區制約中小學足球運動發展因素
1.1傳統觀念認識上的禁錮。作為一項需要在學校中發展的運動,首先應該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但是在高考、中考這種以考試為唯一標準一錘定音的局面下,學校的發展首先必須滿足以考試作為中心、成績作為參考坐標系的發展模式條件。這樣的局面之下,能夠讓學生保證最基本的運動量,體育課、課間操能夠保質保量不被所謂的主課所占據已屬難得,更不要說花時間精力進行足球訓練。而且足球運動的花銷大、場地不足已成為學校領導不會予以高度重視的原因之一。跟隨中高考指揮棒下團團轉的家長,在疲于奔波輾轉于各個學科的補習、查漏補缺的過程當中,能夠讓學生滿足每天最低限度的鍛煉身體,已經是非常合格的家長了。學生往往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甚至沒有玩伴一起跟隨進行足球訓練這種瘋玩式的體育鍛煉。而足球運動又受到對抗性強、容易受傷、訓練強度大、競爭壓力大且不容易出個人成績的等顯著特點的制約,在學生生涯當中對于中高考的學業成長實際幫助意義不大。所以,一般來說,家長寧可選擇一些諸如鋼琴之類樂器的學習或者籃球、乒乓球之類的能夠將危害性降到最低,且達到鍛煉身體、促進修養成長的輔助性的課外活動,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并且這種選擇具有很高的性價比,短期目標來說,中高考環節當中,籃球、田徑項目都是有加分政策傾斜鼓勵的。這也是家長、學校熱衷于組建籃球、田徑隊,卻并不重視校足球隊、甚至有所忽視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1.2資金投入不足,足球活動場地嚴重缺乏。資金投入不足、足球場地缺乏是我國中小學足球運動當前發展中的主要影響因素。根據相關調查,普通中小學校園中適合中小學生開展足球活動的人工草場地和天然草場地僅占40%,足球場地的嚴重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我國中小學校的運動場多數是小場地,除了外遷郊區的新校外,城區內的中學有標準足球場地的不多,而且各種運動設施摻雜在一起,個別場地條件還比較落后,地面粗糙,設施陳舊,很容易造成訓練損傷。同時,這些場地還擔負著學校其他體育教學任務,很難滿足校園足球活動的正常需要,給開展規范化校園足球比賽、訓練帶來諸多困難。
1.3升學壓力的影響。在應試教育體系中,中學生在沉重的升學壓力下,每天都要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被迫將運動的時間分配到學習中,即使一些學生喜歡足球運動,也不得己遠離球場。同時,在當前的教學評價體系中,升學率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許多學校和教師為了提高學校的社會影響力,為學生布置了繁重的學習任務,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學生難以擁有自己的時間踢足球。因此,沒有充足的踢球時間已經成為限制中小學足球發展的關鍵因素。
2吉林省東南部地區小學足球運動發展策略
2.1提高認識,優化足球環境。各個學校提高對足球活動的認識,增加足球方面的投入,比如開放場地、完善設施、增加球網、劃清場地線路、增設足球墻等,加大對非足球專業體育教師的培訓,增加體育教師訓練、競賽的補貼等,提高體育教師的任教、訓練積極性。增加足球特色學校,給市足球特色學校活動專項經費,既能額外支付體育教師的訓練和比賽津貼,也減輕了學校財政負擔,而做好溝通之后大部分學校也樂于申請。
2.2擴大資金投入規模。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足球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問題,加強與擴大資金投入規模是解決困境的有效措施。在校園足球建設資金投入中,不僅要加強體育總局與教育部門的資金投入,同時國家在政策上還應建立相關政策制度保障,從而確保中小學足球建設資金投入的有效落實。在現有場地的基礎上,會同政府其他部門利用城市規劃合理配備足球場地的多功能設施,發揮“奧運戰略”的思維,設置專項場地建設基金,進一步擴大資金投入,建設足球專用場地,保證校園足球活動廣泛深入地開展。
2.3引入校外資源,建立校內聯賽、校際聯賽。搞足球活動應該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長遠看待。足球的技術和意識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練會的,也不是空有一個好身體就能夠踢好足球的,再好的足球技術也需要比賽去磨練。在足球布點學校,可以開展以各班級為單位的校園聯賽,營造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各學校之間也可以開展校際聯賽,采取主客場制,各隊循環積分,所需經費可以通過引進廣告和贊助商進行補貼。各方面齊心協力,少一些客觀,多一些主動,才能夠把校際聯賽開展起來。鼓勵社會資金成立校外足球體育俱樂部。
2.4整合資源,完善校園足球師資力量建設。面對薄弱的中小學足球基礎師資力量,科學整合資源,不斷補充與完善我國校園足球師資力量建設是當前我國足球發展的主要策略:一是發揮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現有的專業資源作用;二是發揮、利用體育院校專業教師、學生的專業優勢,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有針對性地對校園足球活動進行指導和訓練;三是選拔培養退役的優秀足球運動員充實到基層教練員隊伍中,在基層學校開展工作,并逐步放寬政策解決他們的編制問題。
結束語
與其糾結于中國足球究竟還有沒有“雄起”的希望時,不如化悲憤為力量,真正沉下心埋頭研究慘狀的原因,分條析理,對癥下藥。一方面,加大足球運動的資金投入比例,經濟基礎永遠是決定上層建筑的不二法則。當物質條件足夠豐富,才能夠考慮這項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體育運動是否能夠付出與產出值相抗衡。另一方面,加大對于足球的國民性運動的宣傳比例,無論是友誼賽、職業競賽或者是純娛樂性的對抗賽,只有將足球運動真正從高高在上的神壇請下來,讓它走入社區、走入大大小小各個中小學,才能夠真正深入人心,才會最終形成全民性的足球發展未來。
參考文獻
[1] 張成龍.對臨汾市中學生足球運動開展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01)
[2] 樊旭榮.論影響中小學足球運動發展的若干因素和對策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8(04)
基金項目:本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
立項編號為:GH17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