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
廣播播音主持擔負著廣播內容傳播的重要任務,而檢驗一名廣播播音主持是否具備足夠勝任力的基本標準之一就是其語言表現能力的高低。因此,廣播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提高必須先從提升播音主持的專業性做起。首先,作為廣播電視臺而言,要定期舉辦各種專業技能培訓活動,并積極鼓勵播音主持人踴躍參加,促使其專業水平和在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其次,作為播音主持人自身而言,也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過程中,積極與其他優秀播音主持人交流溝通,汲取他人的先進工作經驗,并時刻保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的向上思想,積極學習先進的播音主持專業知識,通過不斷的演練和實踐,彌補自身的不足,豐富自己的語言素材積累。在反復的語言表達練習和實踐當中,播音主持人在獲得了更多的語言表現形式及內容積累的同時,其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和提升[1]。近年來,網絡媒介和電視媒介相繼出現了大批以語言表達為主的優秀節目,如《一席演講》《吐槽大會》《奇葩說》等,這些演講類或辯論類的節目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鍛煉播音主持人語言表達能力的積極作用,因此筆者認為,提升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積極參與語言類節目。
作為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產物之一,播音主持這一行業還需要從業人員具備足夠的文化內涵才能勝任,因而文化素養的提升成為了每個播音主持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也是播音主持人必備的職業素質之一,要求主持人在運用口語進行表達時必須做到聲音規范、順暢,態度真誠、自然,發音準確、無誤,語速及語調控制得當,并富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以保證廣播語言的規范性。而要想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讓播音主持人具備極高的嗓音、音色以及聲調控制水平。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廣播語言的規范性,播音主持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一些簡單的訓練,加強氣息的控制水平,從而熟練運用各種正確的氣息調節方式,掌握科學的停頓技巧。例如,在鍛煉在自己的補氣能力時,播音主持人可借助快速閱讀或練習繞口令等訓練方式來實現;在訓練自己的發音能力時,發音較扁的播音主持人可借助大口咬橙子的方式提高口腔的擴張程度;在鍛煉自己的肺活量時,播音主持人就可以借助跑步來實現肺活量的提高。
文化產業門類眾多,播音主持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從業人員的藝術內涵也具有一定要求。廣播語言藝術性的提升不僅是播音主持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學習任務之一,同時更是播音主持人語言表現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而要想實現播音主持人廣播語言藝術性的有效提升,良好的思維邏輯能力以及足夠的文化知識積累是關鍵,要求播音主持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當結合實際廣播情況,準確、快速的判斷出哪種詞匯或句式符合當前的表達需求,語句中的邏輯性應當采取哪種斷句或停頓方式才能更好的表現出來。同時,提前演練播音內容也是保證廣播語言藝術性的重要保障,要求播音主持人要在節目播出之前對播音內容所涉及的受眾人群記性充分了解,包括年齡、身份、心理特點等,并以此為依據,在不偏離播音內容的前提下合理確立播音語調或播音方式,例如在主持有關圣誕節的少兒類節目時,播音主持人就應當盡量采用輕快愉悅、天真爛漫的語調來播報,用以體現兒童期待和盼望圣誕節、喜愛圣誕老人的歡快情緒,從而增加兒童受眾群體對節目的喜愛程度。
受眾群體的針對性和地域性是廣播播音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要想真正實現廣播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提高,還要求播音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尊重廣播節目的區域性。播音主持人與受眾群體是否能夠建立有效聯系,是節目效果提升的關鍵因素,而這種聯系則是建在有效的播音語言之上,需要播音主持人運用良好的語言表現力,向受眾傳遞準確的廣播訊息,以達到受眾人群情感需求上的滿足。因此,播音主持人要仔細分析受眾的地域分布情況,進一步加強語言中的情感傳遞能力,拉近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通過優質的方言類廣播節目提高廣播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2]。同時,為了更好的掌握節目的地域性特征,加強對地域中受眾群體精神風貌和風土文化背景的了解,播音主持人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更好的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節目觀看需求。例如著名節目主持人大兵所主持的《大兵說事》就是方言類廣播節目的典范,節目中主持人大兵操著一口流利、詼諧的東北口音,將東北人幽默風趣、不拘小節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深受東北地區受眾人群的喜愛。
綜上所述,廣播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需要經過播音主持的不懈努力,切實提高自身廣播語言的規范性、專業性以及藝術性,同時還需要認真研究當地受眾需求,充分結合當地區域性特征,以提高受眾的喜愛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廣播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才能更好的提高節目的播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