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子宸 鄭州大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五千年來孕育了不少優(yōu)秀的文化。其中家風和家訓文化便是在此孕育而生。家風和家訓文化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華兒女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習俗,并且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家風和家訓文化對于人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控制和教化作用,統治者也是了解到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控制對于治國的重要性,因此便大力弘揚家風、家訓文化建設,尤其是在社會底層的思想控制和教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有利于全社會共同遵守大的社會準則。
組織傳播指組織成員之間或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信息交流行為,“所謂組織傳播,是指某個組織憑借組織系統的力量所進行的有領導有秩序有目的的信息傳播活動。”家風作為一種文化,其傳播和發(fā)揚是借助宗族這一組織進行的。家風在一定程度上維系了宗族這一組織的和諧和穩(wěn)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族內部的價值觀念、道德評判、生活方式等,獨具中華特色。
家風的傳承和發(fā)展不同于別的信仰或者信條,它是一個家族內部的不斷發(fā)展,是經過無數的家族人發(fā)展過濾的家族名言信仰,它具有一定的傳播特點,并且處于家族這個大組織內部,其特點就更加鮮明,且具有很多現實意義的功能。
1.血緣性
血緣性是家族這一組織中最根本顯著的特征。血緣維系了一個家族的親疏遠近,宗族成員以家庭來類比組織,而血緣是最基礎的維系。傳播遠近是依靠血緣親疏關系來進行組織的,但是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只有男性才可以入族,女性幾乎不可以入族除非是貞潔烈女具有一定功績,要不然在族譜中很難有一席之地。
2.強制性
強制性是組織傳播中最具權威的保證。由于宗族這個圈子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必須需要組織內部固有的權威進行組織的強制管理。例如。族譜的修訂都是具有一定周期的,族人不可擅自修改,也不可以隨意傳閱,很多家族八傳遞家風作為后代子孫必須要完成的義務之一,甚至將其寫入族譜進行強制性規(guī)定。
3.儀式性
家譜的修訂具有集體性和儀式性。由于家譜的修動是一種神圣的儀式,所以在修動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全員出動,積極參與,并且每戶分擔一定的修訂費用。并且由于影印的數量少,所以外族人很少能看到,對于其神秘性也大大增加。
中國古代家風家訓的作用從個人層面開看,有利于家族或家庭成員的道德教化,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修養(yǎng);從社會層面看來,有利于家族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和諧,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從文化角度來看,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也有利于古代文化的傳承;從國家政治層面看來,有利于核心價值觀的傳遞和國家長治久安。
1.道德教化
族規(guī)和家訓是家風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家風文化中最廣為流傳的一部分。族規(guī)家訓并不是隨便選擇的學習,而是從一出生開始就被灌輸式的進行宣講和傳達,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甚至在一些家族內的重大場合,族長會將家訓和先人的優(yōu)秀事跡進行大陣仗的宣傳,達到了文字傳播和口頭傳播的良好對接,實現了家譜傳播的教化功能。
2.文化傳承
從文化層面的角度來看,家風家訓文化的世代傳播有利于文化的傳承。一方面來說,家族文化興盛傳播有利于家族內部的和諧和穩(wěn)定,另一方面,當外來文化入侵家族內部時,家風文化可以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保護膜,防止外來文化對家族內部的沖擊,而家譜作為一種傳承的媒介工具,在維護本族文化和穩(wěn)定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內部管理
任何一個社會組織,都要靠傳播而存在,組織內部的協調或控制是組織傳播的一項重要功能。徽州《祁門平陽汪氏宗譜》在“家規(guī)”中就告誡族人:三限兩稅,國有常典。需辦官稅,先期輸納,即或年荒歲歉,亦要設法以杜官債。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傳統的口頭傳播和文字傳播已經逐漸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興的媒介。因此在當下,如何將傳統和現代相結合,是我們應該謹慎思考的,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技術良好的結合起來,使傳統文化綻放出更好的光彩。《記住鄉(xiāng)愁》具有強大的敘事功能,紀錄片通過對每個村落里的流傳故事進行講述,展現了每個家族過去的榮辱興衰,還有各個家族優(yōu)秀先人的故事,把民間故事在電視這個媒介上生動靈活的展現出來,喚醒海外華人心中濃濃的鄉(xiāng)愁情。
很多家族的家風、家訓文化并沒有記載在族譜,有正規(guī)的文字記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雖然不如傳統的宗族祭祀一樣具有儀式感,現代的社會依舊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流傳。其中口耳相傳就是最基本的一項傳播途徑。家中通過從小對孩子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講述,在言語中進行家風文化的教育,這種傳播方式能讓孩子們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使得家風家訓文化得以傳承。
相較于口耳相傳,文字的記載能夠使內容流傳更為久遠。從古至今,有很多關于家風家訓的書籍篇章,除《顏氏家訓》《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王氏家訓》外,還有《傅雷家書》《誡子書》等。這些書籍都能起到傳播優(yōu)良家風家訓、教化民眾思想的作用。現代社會中,人們可以通過翻看自己家族的族譜,了解到自己家族過去的家族文化和優(yōu)秀先人,并且可以一直流傳下去,使得本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媒介的形態(tài)也多種多樣。尤其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承載著更多的文化傳承功能。例如微信公眾號也有關于家風家訓的,很多內容用講故事的形式對大家娓娓道來,達到傳播家風家訓文化的目的。還有一些以家風家訓文化為主題的微信公眾號,將其與年輕人的喜好相結合,使微信公眾號更具有青春活力,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
“家禮”不但表現為一些外在制度上的禮儀行為模式,而且還以內在的倫理道德形式深入到人的性情之中,進而形成日常生活中全社會普遍通行的倫理規(guī)范。因此,“家禮”對社會的控制是全面的。在我國古代傳統社會,家庭生活的進一步延伸、擴展和放大構成和組成整個社會生活,也可以說,整個社會生活即我國古代家庭關系的進一步社會化。憑借或依托家訓這一載體,人們會更加自覺規(guī)范自身行為,進一步遵守和維護社會意識層面的社會規(guī)則,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國古代優(yōu)良家訓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座智慧寶庫,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去挖掘和吸收我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從而弘揚我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文化。
良好的家訓、家風文化對社會而言,是一種“聚合”的力量。一個積極向上、風氣醇佳、欣欣向榮的社會,對于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是一個良好的氛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文化建設是孕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工程,中國傳統家訓、家風、家禮、家學中蘊含的多種文化精華,能夠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