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莎 廣州市美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隨著經濟發展和基本物質條件的改善,我國廣大地方群眾形成了在文化藝術活動方面的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應該相應地推廣群眾廣泛參與的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但現在大部分地區在這方面的工作都缺乏創意,在策劃過程中局限于以往簡單陳舊的模式,難以充分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和有關部門共同努力,全面地研究改進方法,從而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和社會效益。本文對此進行系統探究,以期為該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意義上的參考。
由于基層文化工作人員待遇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以及基層單位工作繁多等原因,不僅難以吸引專業人才,而且容易出現人才流失的情況,影響工作效果。另外就參與的基層群眾來說,參與人員通常有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雖擁有一定的參與熱情,也難以給出適宜的創意[1]。
從目前來看,雖然各項基層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設施有所改善,但是仍有部分地區更為側重于重視經濟方面的成績,認為群眾文化建設效益不夠突出,所以不僅文化設施缺乏相對固定的經費保障,而且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也不充分,特別是農村地區等廣大基層在文化建設方面投入不足,在設備條件的局限下,很多文化活動的開展都受到影響,即使工作人員設想出一些創意和活動策劃方案,也難以付諸實施。
現代社會是新技術快速發展、各領域技能綜合融匯的信息時代,只有采用更新的技術手段才能讓各項基層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富于創意,充分地表現出策劃意圖。由于基層的文化工作者和參與群眾缺乏相關培訓,在專業知識和新型技能方面有所欠缺,這樣一方面難以有效落實創意,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創意的形成,所以在群眾文化藝術建設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2]。
要讓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富于創意、成效顯著,需要吸引大量的專職文化人才,做到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特別是在基層地區,尤其要通過發揮專職人才作用,借助其專業知識、工作能力進行創意和策劃,從而帶動群眾文化工作的順利開展,應爭取有關部門的充分支持,加大資源投入,吸引優秀人才。一方面可以通過與高等院校進行合作,從畢業生中招聘相關專業、具有開展群眾文化能力的人員補充到相關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開發既有的人才資源,在基層工作中培養一批演職人員、組織人員以及后勤保障人員,發揮其工作經驗和創新能力。
一方面要通過對于群眾文化活動重要意義的宣傳,爭取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在技術設備等硬件設施方面進行更新換代,另一方面要充分開發群眾文化資源,通過富有成效地對于群眾文化資源做出整合,不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方式和表現內容[3]。突出文化活動所具有的群眾性,做到貼近百姓生活,結合社會實際,對于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易于參與的文藝形式如小品、曲藝以及音樂、舞蹈等方面充分整合,特別是要根據各種文化活動的主題以及場地條件,合理地設計其表演形式和表演內容,充分發揮群眾參與其中的自覺性以及積極性。
為了推進群眾文化藝術活動開展,形成更好的創意以及策劃,需要達成技術手段與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機結合,從廣大群眾的文化需要出發,借助于各種新型的表現手段,取得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方面的新穎效果。例如可以借助電子信息技術,通過微博、論壇等開展文學創作比賽,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書畫以及攝影作品展覽,還可以通過推廣網絡評比、微信投票等方法,動員更多群眾對于文化藝術活動的全面參與、體驗。借助于新興技術可以實現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例如舉辦書畫藝術音樂會,通過把舞蹈表演與書畫作品進行有機結合,讓動態藝術與靜態藝術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打造全新的視聽效果。
綜上所述,推廣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這不僅有助于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而且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但從既有相關工作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改進。特別是在相關活動的創意以及策劃方面,需要做到與時俱進,把新的技術形式充分融入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中,通過明確活動開展目標以及受眾欣賞需求,根據各地的實際工作條件,做好協調、宣傳工作,借助于戲曲以及表演等多種形式,不斷促進群眾文化領域的藝術活動充分改進、發展,更好的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