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雅 張元如
摘要: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做到全面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積累的豐厚的精神財富,蘊含了豐富的德育思想,它培育了中華民族精忠愛國、艱苦奮斗、淡泊名利、誠實守信等優良品質,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校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中學生道德教育中,通過多種路徑得以實現。
關鍵詞:傳統文化 德育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2-0206-03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德育思想,是中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傳統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對當代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有必要將傳統文化融入中學德育,通過傳統文化與教學活動相結合、開展社會實踐促進知行合一、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利用新興媒體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等路徑來實現。
一、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1)在課程體系中,增加傳統文化課程。加強中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首先需要學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當前,傳統文化僅在高中政治課本《文化生活》中的第六課有涉及,學校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將傳統文化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中,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學習。
在課程內容和教材編寫上,不僅要把傳統文化中體現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價值觀和誠信等優秀道德品質的文本選入教材,還應該注意教材內容與社會熱點、生活實際相聯系,與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相符合,這不但可以促使中學生積極學習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還可以指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學習的榜樣;同時學校可以依據本地方傳統文化的獨特資源編寫獨具特色的校本教材,這樣既能夠使學生熟悉自己的家鄉文化,又能夠增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因素。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途徑,為了使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因素,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課堂真正發揮其主渠道的作用。
在教學內容方面,針對課本章節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深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可以將傳統文化知識作為引用的材料、背景知識,將課本內容和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此外,教師還應該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分析學生的個性心理,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由于學生求知欲強,活潑好動,喜歡積極互動的課堂,可將傳統的講授法教學改變為合作探究式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課下搜集關于要學習的章節中所涉及的傳統文化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組合作,積極討論,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二、開展社會實踐,促進知行合一
社會實踐是提高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學習了傳統文化的理論知識后,必須進行相關的傳統文化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學校必須組織帶領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體驗活動以及發揮本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優勢等途徑來實現。
(1)開展豐富的傳統節日體驗活動。充分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內容和節日習俗,開展豐富的傳統節日體驗活動。在體驗的過程中,對該節日來源、內涵以及本地的節日習俗進行介紹,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在端午節時,對端午節的來源、內涵以及本地的習俗進行介紹,使學生從中學習屈原的愛國情懷,達到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的效果;在舉行劃龍舟活動時,對劃龍舟這一活動形式和意義進行介紹,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傳統節日的過節氛圍,又可以通過劃龍舟的體驗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友愛之情。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節日習俗被人們淡忘甚至面臨消失的命運,老人們對這些節日習俗比較了解,學校可以組織帶領學生走進當地敬老院,聽老人們講過去的故事和傳統節日習俗,與老人們一起共度傳統節日,這樣不僅可以體驗逐漸被人們淡忘并有可能消失的傳統節日習俗,而且還可以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樂于助人、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2)發揮本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傳統文化融入實踐,就要依托本地的傳統文化優勢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既增添了傳統文化魅力,又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和認知,使學生真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所在。如學校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長平之戰古遺址,向其講述長平之戰的故事,使學生明白實踐的重要性,切勿紙上談兵;參觀炎帝陵,感悟炎帝文化,增強歸屬感;參觀本地的剪紙、刺繡等傳統手藝的制作過程,與制作者交流溝通,可以感受傳承傳統文化的艱辛,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而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積極繼承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文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傳統文化植入到中學生靈魂深處,從而更好地達到德育效果。
此外,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青少年志愿者活動、社區實踐活動、獻愛心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助人的快樂,從而激勵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
三、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校園是學生每天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校園文化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將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去,營造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環境和開展豐富的校園精神文化活動。
(1)營造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營造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夠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努力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圖書館是書香四溢的學習中心,它能夠有效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因此圖書館應該增加相關的傳統文化書籍,通過“讀書活動周”“我愛讀書”等讀書活動增強學生的“悅”讀感受;教室黑板可以每天換寫關于傳統文化的名言警句;在教學樓、圖書館走廊墻壁上多懸掛一些傳統文化中的名言警句和一些古代思想家與名人的肖像;通過墻報和展板對傳統文化進行宣傳教育;學校可以精選傳統文化中的格言、警句作為學校的校訓;學校可以懸掛關于傳統文化的條幅和指示牌;校園里可以樹立名人塑像,形成富有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文化環境。
利用校園媒體對傳統文化進行宣傳教育,學校官網、校園廣播、校報、微信、微博等校園媒體是傳播傳統文化的最佳方式。學校官網可以設計傳統文化模塊;學校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定期做一些有關傳統文化的節目;校報編輯部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想狀況出版相關的傳統文化內容;通過學校官方微信微博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推送,讓學生置身于傳統文化的環境之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2)開展豐富的校園精神文化活動。開展豐富的校園精神文化活動就是將傳統文化教育寓于校園精神文化活動中,讓中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感受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從而塑造中學生良好的品格,推進其全面發展。
為了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學校可以舉辦“唱紅歌”的歌詠比賽,組織全校學生學習愛國歌曲,以班級為單位參賽,設立等級獎項和適當獎勵;開展學雷鋒做好事的公益勞動;進行“我美麗的祖國”繪畫展和手墻報競賽;為了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分別開展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淡泊名利以及誠實守信的主題班會;舉辦優秀古詩詞朗誦比賽、歷史事件演講、中華經典美文等誦讀活動;組織誠信簽名活動;開展征文演講比賽;組織觀看紀錄片;在學校餐廳發起光盤行動,可通過布置節約糧食類的標語等形式來宣傳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開展“道德標兵”“道德班級”等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的爭創活動。這些活動既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文化內涵,豐富其精神生活,又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開展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典型的宣傳,如開展愛國主義典型、自強不息典型、勤儉節約典型、誠實守信典型的研討會和宣講會,樹立學習模范,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
四、利用新興媒體,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它可以使學生超越時空的限制,獲取更多的知識,了解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開闊視野;它使學生的學習生活不再單調,以他們喜歡的形式來接受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現代載體,強化對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1)建立傳統文化主題網站。學校可以建立具有特色、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主題網站,網站的主題設計要體現傳統文化的特色,網站可以用經典紅歌作為背景音樂,在網站中可以分塊布局,有傳統文化故事集、名言警句集、圖片集、紀錄片集、網上課程集五大板塊。關于板塊的內容,由學生自主選取,每月學校設定不同的傳統文化主題,例如艱苦奮斗、勤勞勇敢、誠實守信等,由班級輪流更換傳統文化知識內容,班里成立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方面的內容,組內成員積極參與,分工搜集、討論篩選確定內容,最后提交學校負責人進行內容更換。這樣一來網站內容符合學生特點,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學生每人都有固定的賬號,每月進行學習,完成每一模塊的任務,同時安排相關考試。考試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進行知識考查,也可交流心得體會,或是以講課的形式等,作為學期末的一項考核指標,以起到對學生的督促學習作用。
(2)通過傳統文化類節目開展教育。近年來,傳統文化類電視節目走紅,主要有《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這是我們國家重視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在此類節目中,包含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各類要素,有中國的成語、謎語、漢字、詩詞等。這類節目喚醒了更多的人對于成語、謎語、漢字、詩詞的學習熱情,包括參與者和觀眾。
因此,學校應倡導學生收看傳統文化類電視節目,同時定期組織學生集體觀看此類節目,學生應做好觀看筆記,學校也可以組織模擬此類活動。例如,學校可以舉辦漢字聽寫大賽,這一活動能夠使中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功,更加深入地學習漢字文化;舉辦成語大賽,包括看圖猜成語、看故事猜成語、成語接龍、你比劃我猜、成語搶答等多個活動,成語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下轉第205頁)(上接第207頁)成語大賽學生能夠擴大自己的知識量,還能學習到為人處世的道理;舉辦猜謎語大賽,活動形式采取分組搶答的形式,累計得分最高組獲勝,通過此活動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在快樂中學習;舉辦古詩詞大賽,可以采取古詩詞朗讀、古詩詞背誦、古詩詞賞析等活動形式,通過對古詩詞的朗讀、背誦及賞析,使學生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體驗古詩詞的樂趣,陶冶情操。總之,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悟中國成語、謎語之神奇,領略中國漢字、詩詞之美,從古人的智慧與情懷中汲取營養和涵養,這樣學生以喜歡的方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能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
[2]余守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路徑探析[J].教育與管理,2016(1).
[3]趙澤林,曾斌榮.傳統文化融入當代青少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2014(6).
[4]冉匯真.運用傳統文化強化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之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14(5).
[5]李小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路徑探析[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4(4).
[6]劉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路徑與方法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6.
[7]陳婷.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D].中北大學,2016.
[8]李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系統性與整體性研究[D].長江大學,2015.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