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暢,門艷玲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原初含義,是工人階級無法自發形成階級意識和斗爭力量,需要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教育才能形成革命主體并承擔歷史使命。灌輸理論是馬克思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質性效果的必經之路。
當今時代的社會歷史條件與馬克思生活的時代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但灌輸理論仍具有重大價值,還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創建者。馬克思于1844年發表在《德法年鑒》上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一文第一次表達了灌輸的思想。馬克思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思想的閃電一旦真正射入這塊沒有觸動過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人。”[1]馬克思很早就確立了無產階級的革命主體地位,但他們對自己的歷史地位和承擔的角色并不清楚,因此對工人階級的灌輸教育就成為必要。恩格斯在1844年寫給馬克思的信中明確提出“灌輸”這一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傳統中最早使用這一概念的人。同樣,馬克思花費畢生精力完成《資本論》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工人階級看懂,對工人階級進行灌輸教育。
列寧在1902年發表的《怎么辦?》一書對灌輸理論重新整合、歸納和概括,并加入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系統的灌輸理論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部灌輸進去。”[2]這是列寧對灌輸原因進行的論述。第二,無產階級的政治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既是灌輸的內容,又是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工人只有深刻認識馬克思的科學理論,才能認識到他們的歷史使命,自覺地走向社會主義,成為一個階級,完成解放自己、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這是列寧對為什么灌輸進行的論述。第三,灌輸的實質是理論與現實的結合。這是列寧對怎樣灌輸進行的闡述。
在抗戰時期,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有一個秘密武器,使黨能在各個歷史時期取得勝利,即灌輸理論。灌輸理論是長期以來黨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灌輸理論包括很多種灌輸方式,主要有語言灌輸、行為導向灌輸、藝術形式、科學技術等。中國共產黨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運用灌輸理論服務自己的需要。在革命年代,灌輸理論對提升革命人的階級意識、思想意識、精神力量和覺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今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同樣離不開灌輸的力量。
近年來,思想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本質意義及其在實踐中的作用產生了一些質疑。
質疑一:灌輸理論等同于灌輸式教育。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通常把“灌輸理論”錯誤地看成“灌輸式教育”,即填鴨式和說教的教育,一看到“灌輸”一詞就認為是完全貶義的。多數人認為在灌輸式教育體制內,教育者具有絕對權威,同時灌輸式教育忽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的多樣性,使受教育者具有逆向心理,教育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質疑二: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無用論”。這種質疑針對俄國社會主義民主黨內的機會主義派別——經濟派所鼓吹的“自發論”而產生,認為工人階級的意識是自發自主形成的,不需要灌輸。持有此觀點的人認為灌輸本身不符合人類身心發展的規律,對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不起作用。“無用論”實質上是對馬克思主義本身的一種質疑。在“無用論”中,人們把思想政治教育實質性效果不高的原因都歸結于灌輸理論。
質疑三: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過時論”。灌輸教育產生于無產階級革命時期,當時革命者本身具有的革命覺悟和理論不夠充分,必須采用灌輸的方法對其進行理論灌輸,并且有必要把馬克主義理論灌輸到廣大無產階級人民群眾中去,使他們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和任務。如今,國際國內形勢大好,階級斗爭已不是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這種情況下,有人認為繼續進行理論灌輸已經不合時宜。
第一種觀點是對“灌輸理論”科學內涵的不理解,后兩種觀點則是對灌輸理論本質和規律的扭曲。這些質疑馬克思主義的聲音嚴重影響了“灌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發揮。
對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質疑和誤解,源于對灌輸理論的認識不深刻,否認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灌輸理論與灌輸式教育
把灌輸理論簡單地理解為強制的灌輸式教育,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科學性認識不深刻的表現。現在對灌輸提出的這些質疑,大多是對個人價值觀的多樣性過分強調,否定主流文化的存在意義和灌輸主導價值觀的必要性。
2.灌輸理論的豐富內涵
首先,灌輸理論是科學的理論,其科學性經過歷史的錘煉和實踐的考驗。它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基礎理論,也是有一定先進性和科學性的理論,在中國革命與建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其次,灌輸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教育的過程。灌輸在當今社會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容,方式、方法多樣化,包括講授、談話、交流、文件、書籍、電視、廣播、網絡、技術等方式的表達。
最后,灌輸是由社會歷史規律決定的,體現了社會規律的客觀性。從古至今統治階級和政治權力都非常重視占領意識形態陣地。為了維護和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現代資產階級十分重視資產階級思想的灌輸,他們把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包裝成影視文化、技術等向外輸出。無產階級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灌輸要堅持不放松。
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作為一種科學而系統的理論,在當今社會發展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現實意義。灌輸理論的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是不可撼動的,其原因在于科學理論不可能是自發產生在頭腦中的,堅持灌輸理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必要條件。人們所學到的知識一般分為兩種:一是來自個人實踐的直接經驗,二是來自前人實踐的間接經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自覺地使先進理論和思想發揮重要作用。在今天,無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工程,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理論的灌輸和指導。灌輸理論“無用論”是極其錯誤的認識,不僅否認了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科學性,還否認了灌輸的實效性和其歷史地位。“無用論”在本質上是鼓吹“自發論”,是唯心主義的。
持有“過時論”觀點的人承認灌輸主要在階級斗爭時期發揮作用,但已經不適合當今發展的需要了,那么灌輸理論真的“過時”了嗎?
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但目前世界范圍意識形態的斗爭仍然存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3]。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也有許多問題暴露出來,各種文化思潮的沖擊日益激烈。許多人因為追求利益而出現了錯誤的思想傾向,甚至做出危害國家和人民的事情。這要求我們時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引導,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馬克思主義的灌輸理論沒有過時,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大繁榮、大發展的新形勢,思想政治教育要跟緊社會發展的步伐。運用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如下幾點。
教育者作為灌輸的主體,既是主導灌輸內容的人,又是控制和調節灌輸過程和灌輸效應的人。在灌輸過程中,教育者要積極地為學生提供優良環境氛圍,精準拿捏灌輸的內容和過程,實時監測灌輸效果,使灌輸主體跟上時代的腳步,使灌輸理論在教育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教育對象的灌輸主體作用,充分認識人的思想形成規律,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當代人們的思想呈現多層次、多元化、復雜性特點,在灌輸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灌輸對象的主觀能動性,有針對性地選擇灌輸內容和方法。
長期以來,人們對灌輸理論的誤解和質疑大多來源于其灌輸方法,然而灌輸理論并不是灌輸式教育。“要善于利用每一件小事來向大家說明自己的社會主義信念和自己的民主主義要求,向大家解釋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世界歷史意義”。“不要把我們的理論變成枯燥乏味的教條,不要光用書本子教他們理論,而要讓他們參加日常的斗爭。”[4]即使時代已發生巨大的變化,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也不相同,這依然是運用灌輸理論時必須把握的一個方向。
灌輸的內容是灌輸理論的核心,決定了灌輸的影響是怎么樣的。因此,我們必須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發展結合起來,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灌輸內容的科學性和時代性。“堅持馬克思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和信心,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5]同時,要加強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更多的人才。
網絡是隱性灌輸最有效的途徑。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灌輸內容轉化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事物,利用網絡形成良好的弘揚主旋律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向學生灌輸理論思想,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另外,還要注重網絡環境管理,對一些惡意破壞網絡環境健康的行為予以嚴厲懲戒,保證網絡環境的健康,引導大眾的網絡輿論走向積極向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