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新媒體平臺的迅速興起,豐富了信息傳播的途徑,加快了傳播信息的速度。最新消息、最廣曝光、最大影響,對災難性事件的報道真實、客觀,媒體要站在群眾的角度,進行客觀實際的報道,報道公正、客觀的新聞,媒體的責任非常重要,在對災難性事件報道中,媒體必須做到對災難事件報道的掌握力度,處理種種困難,向大家還原事情真相,這是任何一個媒體平臺都應該肩負其起的媒體責任。
災難性事件通常是指突發性的事件,災難事件是一些不確定因素產生,破壞力極強的事件,對社會和人們造成巨大打擊傷害的事件,如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事件,在社會中引起巨大的影響,通過媒體對災難事件的報道,還原事情真相,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1]。由此可見,對災難事件的報道,媒體負有一定責任及義務,需如實反映事件的發生,同時也積極鼓勵人們勇于面對,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應對災難性事件,盡可能減少災難造成的危害。
在對災難性事件進行報道時,必須要準確、及時,為全局提供可靠的信息,不準確的信息會引發相關事件謠言的傳播,在社會上產生不良的輿論導向。例如近期發生在四川涼山的一起災難性事件,2019年3月30日,四川涼山發生森林火災,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和地方撲火人員抵達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救火,撲火行動中,因風力風向突變,突發林火爆燃,造成了27名消防員、3名地方撲火員的犧牲。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在火災中英勇犧牲的30名同志為烈士,市民們自發為英雄送行,該事件通過媒體廣泛傳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讓更多人認識到消防員這個職業的堅守和犧牲。但事件傳播過程中,也有鍵盤俠發表的不當言論,引起了群眾的憤怒,被依法拘留10天,這也反映了一些人的價值觀取向。在對災難性新聞報道中,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是媒體必須考慮的,事件報道應實事求是,對公眾負責。
在災難報道中,媒體要堅持正能量的傳播,引導正確輿論走向,傳播正能量[2]。災難報道的復雜性和重要性,使其成為了衡量媒體專業素養的重要標準。在面對災難性事件時,媒體報道首先應客觀還原事件,從多方位的角度進行報道,讓公眾充分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其次,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把人文關懷視作媒體的天然責任。再者,應具備大局意識,為政府分憂,為公眾負責。在此次的四川涼山森林火災報道中,一批真誠、全面的報道,也很好地起到了撫慰犧牲的消防官兵家屬以及理性疏導公眾情緒的作用。
近年來,在社會各種熱點事件中,新媒體扮演的角色越來越突出。由于新媒體的特殊性,以及目前監管制度和手段的不完善,當災難發生時,一些新媒體的報道幾乎不擇手段,新聞倫理失范相當嚴重,弄虛作假、冷漠無情的案例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更應在媒體中間倡導新聞專業主義,以獨立的身份、客觀的態度,服務公共利益,為公眾提供負責任的報道。在報道的過程中,媒體要把握主流輿論導向,掌握輿論主動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大眾負責,為大眾服務[3]。
綜上所述,在災難事件發生時,往往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影響,給一些人帶來身體和心理的創傷,對社會穩定也帶來一定影響,做好災難性事件的報道,是媒體應該做到的,媒體必須肩負起應盡的責任,在對災難性事件的新聞報道中,具備全局意識,為政府分憂,為大眾負責,傳播正確的輿論導向,掌握輿論的主動權,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另外,媒體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要彰顯人文情懷。例如,在此次的涼山事件,一大批鮮活、充滿人情味的報道,就讓大眾感受到了英雄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