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
廣播作為三大傳統媒體之一,自1920 年面世以來與報紙、電視一起征服了數以億計的聽眾。近年來,基于互聯網的新媒體正在全面改變媒介生態。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不斷變化的媒介生態環境,廣播既要借助媒體融合的發展契機,創新傳統廣播的節目形態,豐富節目內容,拓展傳播渠道;又要充分利用傳統廣播的資源優勢,緊隨新媒體的發展腳步,積極推進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及媒體建設。但在機制體制、平臺融合、產業運營等方面,在調整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困惑。
新媒體,顧名思義是一種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概念。是在傳統媒體之后發展的新式的媒體,主要依靠的是網絡和各類移動終端。它是一個比較個性化的存在,目的是為所有受眾提供他們所需的信息,滿足他們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廣播節目借助移動客戶端給用戶帶來了更佳的體驗,特別是智能移動客戶端的普及,為廣播節目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也為受眾提供了更個性化的服務。
在傳播領域內,通常將媒體定義為信息傳播的介質和信息傳播的通道。傳統的媒體通常指的是依賴電視、廣播、報紙等為主要傳播方式的物質載體。而新媒體具有與傳統媒體不同的特征,它主要是依賴互聯網和計算機設備,包括媒體運營所需要的軟件與硬件等,信息傳播媒介的渠道具有數字化、互動性、多樣性的特點。在當今時代,新媒體的呈現是豐富的,多元的。它大大豐富了信息傳播的渠道,增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提升了信息更新的頻率??傊?,它使人們接受信息的能力增強,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多樣化。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較,在傳播的內容及途徑上都具備新的特點。第一,新媒體傳播具有海量性和共享性。由于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休閑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而生的。第二,傳播渠道發生了改變,傳播時效性更強。以往的傳播渠道都是依賴于電視、廣播、紙質刊物等。而隨著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的發展,使信息的收集、制作、傳播、更新過程變得更為便捷,大大提高了新媒體傳播的時效性。第三,新媒體傳播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傳統的媒體方式一般是以單純的文字或者視頻為主,現代的傳播則不再是以某一種形式為主,而是將多種形式進行了結合,例如將視頻、文字、圖片、聲音等結合了起來,對新聞廣播事件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傳播,使內容更加多樣、具體、生動形象。這樣的傳播,也讓受眾參與的熱情和可能性提高。
廣播作為聽覺媒體,有著傳播迅速,受眾廣泛等優點。但同時,廣播也有著保存性差、受眾選擇性差等缺點。廣播既是信息的生產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廣播在當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趨勢下,因制作內容、受眾定位等一系列的發展變化,在新媒體時代也面臨著很多問題。
傳統廣播以音頻傳播為主的傳播方式已略顯單一,聲音轉瞬即逝,無法滿足受眾反復收聽的需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受眾工作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難以擁有整塊的時間連續收聽廣播節目,廣播的線性傳播逐漸失去了較多的受眾市場。同時,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市場需求也在不斷的改進,廣播媒體傳播方式的單一性在新媒體時代下很難適應市場的發展方向。
受眾的移動性是廣播最突出的特性,但新媒體的出現使這種特性不復存在,而且移動人群還成為了傳統廣播和新媒體爭奪的焦點。雖然廣播仍然擁有一定的受眾市場,但受眾量的減少與轉移勢必影響到廣播的生存與發展,發展能力也勢必受到限制。與此同時,傳統廣播提供的是可以被大多數受眾接受的內容,專業性不強。新媒體出現以后,受眾對信息有著個性化和專業化的需求,廣播必將經歷了受眾細分化,頻道專業化的轉型。
傳統廣播的載體大多各種類型的音機,可以讓聽眾在移動狀態中隨時接收資訊。然而,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時效性、伴隨性和互動性等優勢不再為廣播所獨享。播出載體越來越多樣,也讓傳統廣播媒體的先天優勢逐漸式微。
雖然廣播作為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它自身的特點和功能并沒有完全喪失。廣播媒體作為眾多媒體形態中以聲音為主要傳播介質的媒體,擁有自身獨特的優勢。相對于視覺為介質的傳播,聽覺傳播的應用度和辨識度以及傳播度會更快、更高。
在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競爭中,新媒體更多的是具有技術上的優勢,而內容仍是廣播等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皟热荨奔仁敲襟w創造價值的基礎,也是連接和促進其他業務的紐帶,所以,在新媒體時代廣播的發展更應注重節目內容。當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已成為媒體發展的主流趨勢。作為媒體報道的重中之重,報道內容將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砝碼。
新媒體時代,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豐富,輿情此起彼伏,但事實的真相卻嚴重缺失。這就很容易造成受眾對整個事件的偏見和誤讀。所以,報道內容的正確導向是為受眾呈現事實真相,增強受眾對時間的判斷力。為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推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時代的廣播節目應更加具備受眾意識,時時刻刻注意到受眾的狀態、受眾的個性特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雖然節目的受眾人群在不斷的分化,但是對節目內容來說專業化的要求卻越來越嚴格。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媒體的傳播已從“大眾”傳播走向了“小眾”、“分眾”傳播的時代,受眾的需求和興趣越來越個性化,這要求廣播媒體也要適應傳媒發展的趨勢,走專業化道路,進行分眾傳播。而傳統廣播的制作者,則要在先前傳統工作模式的基礎上開發制作適應新媒體傳播的節目內容。專業性強、受眾明確的節目會是新媒體時代廣播的發展方向,也勢必會成為新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發展主流。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廣播等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既面臨困境,又存在機遇。在新媒體的強力沖擊和影響下,廣播傳統受眾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小。這就意味著傳統廣播要想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必須占領新媒體的移動受眾市場。所以,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的未來發展必須走媒體融合的道路,積極吸取新媒體的優勢,豐富廣播的傳播途徑、形式和方法,推動廣播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中健康、良性、快速的發展。
新媒體時代的移動互聯廣播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廣播收聽方式,它改變了以往受眾被動收聽的模式,實現了按需收聽、隨時收聽,隨聽隨停的便捷方式。面對這樣的轉型,廣播的從業者必須改變以往的制作及播出方式,以創新的精神構建出一個傳播的新途徑和新平臺。隨著“三網融合”不斷的推進,要實現受眾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都能安全、便捷、高效地獲取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僅靠過去單一媒體的工作流程已不再適應數字化的媒體融合的新時代?,F代化的媒體技術使網絡傳輸兼容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手段,同時也融合創造出了未來廣電傳媒發展的主要業態全媒體、交互融合的互聯網數字融合業務端。新媒體時代的廣播,應改變原有的節目生產和播出流程。傳統的節目播出時間表或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內容菜單”,受眾通過選擇、點播等形式,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
綜上所述,因為新媒體時代技術的不斷迭代,傳統廣播的未來勢必會發展一場變革。在這個過程中,媒介與媒介的關系,媒介與受眾的關系等一系列關系都將隨之發生著新的變化。在新媒體時代模式不斷轉型、調整之機,我們應當適應數字技術給廣播等傳統媒體帶來的變化,及時創新廣播的形態和業態,調整廣播從業者的角色,推動中國廣播事業的發展。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已經深入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作為傳統媒體更要不斷的進行革新和發展,豐富其內容,深刻其含義。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如何保持自己的本色而不被淘汰是一個令人深究的問題。但同時,我們也要理清廣播節目發展的根基,不要在改革道路中,迷失了自己。此文,我主要的分析了新媒體的時代特點,總結了廣播節目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我個人的創新意見。不足之處,還需繼續深入研究??傊谛旅襟w時代,傳統廣播媒體只有放眼時代、立足市場、勇于創新,才能探索出符合自身特點的媒體發展之道,并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