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是利用數字化模型對建設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和運維進行全過程管理和優化的技術。[1]基于BIM技術的數字化仿真模型的運用可以實現工程的虛擬化設計、協同化建造、透明化管理,極大地提高項目全生命周期各參與方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隨著國家經濟轉型促使建筑行業信息化飛速發展,BIM首當其沖地成為了建筑領域炙手可熱的明星技術。我國BIM研究與應用發展迅猛,但是人才培養卻沒有跟上,擁有這項技術的人員很少,造成全國BIM技術人才緊缺。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系統的增設BIM課程,多是基于BIM軟件操作的理論教學,很少能將BIM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無法實現BIM的實際應用。[2]畢業設計是以實際工程為載體,將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整合串聯的,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的應用能力,是大學階段最重要的綜合實踐環節。[3]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以行業發展和崗位需求相適應,盡快培養適應新形勢下的BIM技術應用型人才,[4]這對推動BIM畢業設計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道橋專業的畢業設計存在很多弊端。主要問題有:第一,畢業設計內容陳舊,與BIM技術脫節,無法實現BIM實際應用;第二,畢業設計所采用的案例單一局限且深度廣度不夠;第三,組織方式、教學模式單一,傳統畢業設計通常是一個人完成一個題目,學生之間缺乏合作的機會,與實際工作模式偏離,缺乏協同工作的能力訓練,學生沒有得到真正的綜合實踐。[5]
通過調查法,深入調查道橋類企業,分析崗位工作任務,總結崗位能力要求,分解BIM畢業設計目標,與企業技術專家一起設計BIM畢業設計項目,保證畢業設計項目來源于工程實際,探索道橋專業畢業設計BIM應用流程,BIM畢業設計重難點模塊,開發“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崗位工作任務為依據”課程資源。
通過文獻法統計和調研法分析高職院校各專業已有畢業設計及BIM畢業設計課程中問題,剖析其問題根源,分析高職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能力,分析我院道橋專業學生BIM知識背景,分析道橋專業培養方案,探討適合于我院道橋專業學生的BIM畢業設計模式。
模擬實際的工作分工協作模式,邀請企業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與專業教師進行討論,探討各階段的畢業設計工作任務,各階段的工作內容進行分塊內容,各成員間任務分工協作模式,編制畢業設計流程和畢業設計考核機制,制定合理有效的畢業設計制度。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執行2+0.5+0.5的人才培養模式,前4學期完成理論教學,第5學期完成校內綜合實踐、畢業設計,第6學期開展頂崗實習。道橋BIM畢業設計安排在第5學期的下半期。采用雙導師(校內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開展畢業設計,實現工作內容緊貼企業要求。
實時監控畢業設計進度,及時發現開展畢業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問題原因,實時優化BIM畢業設計方案。
調研走訪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企業,跟蹤學生的就業質量,進行企業滿意度調查,建立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BIM畢業設計就業評價體系。
通過開展基于崗位需求的道橋專業BIM畢業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解決了傳統畢業設計中的很多問題:
1.BIM技術三維模型的可視化展示,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優化畢業設計質量。
2.能夠使學生快速適應目前的新技術,增強崗位核心競爭力,為我校道橋專業學生向大數據、智能制造方向的發展作鋪墊。
3.BIM畢業設計項目來源于實際,能夠實現校內學習和工作任務的一致性。
4.雙導師制模式的采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增強了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
在BIM畢業設計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畢業設計時間緊,任務重,在選題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體量小,又能實現BIM全過程應用的工程項目,在強調學生協同能力的同時,應加畢業設計的過程監管,加強教師的參與度,避免少數人做,多數人看的情況出現,完善過程考核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