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新聞學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勢應用型專業,其諸多教學內容需要以大量的實踐活動為支撐,《電視攝像與編輯》作為新聞學廣播電視方向最基礎的課程,其操作性和實踐性更是舉足輕重。本次《電視攝像與編輯》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教學原則,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以學生與行業適度接軌為方法,使學生熟悉電視制作工作流程,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
《電視攝像與編輯》是新聞專業基礎必修課之一,電視攝像與編輯是電視制作的基礎,掌握電視攝像與編輯的相關理論、方法、技巧和規律,是制作電視節目的基本條件。電視攝像與編輯是新聞學專業學生的必備技能。
本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了解電視的基本功能、屬性和制作流程,掌握節目構思的基本方法和電視稿本的撰寫特點,能夠熟練運用電視攝像與非線性編輯工具進行電視紀實、劇情節目的拍攝與制作,提高學生的電視制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團隊合作意識,并為以后學習電視新聞、電視紀錄片等課程打下扎實基礎。
新聞專業本科二年級。
本課程是一門注重理論性、知識性,更強調實踐性的應用型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其任務是通過對電視節目構思、工具應用、畫面拍攝、后期編輯等內容的探討,使學生掌握電視節目制作的思維方式、技術規范和藝術特征。主要內容包括:
1.節目構思與稿本寫作:編導構思、文字稿本與分鏡頭稿本。
2.工具認識與應用:電視攝像系統、電視編輯系統。
3.畫面理論與拍攝方法:拍攝角度、構圖形態、基礎元素、實體元素、構圖原理。
4.電視采訪與編輯基礎:采訪思路與方法、電視編輯綜述、電視編輯的基礎理論、電視編輯的技法技巧。
讓學生了解課程所學習的內容未來將應用在哪些領域,使學生對相關行業有一定的認知,并對這些行業關于人才需求的標準有深刻的思考,讓學生自己明確學習期間應具備哪些素質。
使學生掌握電視攝像和編輯的基本理論和實用技術,熟練操作電視攝像機和非線性編輯軟件,熟悉電視片制作過程并能夠創作具有一定質量的電視作品。將學生培養成為理論功底扎實、動手能力強,兼有專業背景和創新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職業操守是傳統教學中常常忽略的部分,但它對學生進入行業之后的工作表現影響巨大,因此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彌補這樣的缺失,以行業規范和標準制定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和行業意識,加強學生與行業需求的匹配度。
聯系校外從事電視相關業務的企業,如電視臺、影視公司等,組織學生前往參觀學習,使學生了解行業內業務領域、作業狀態、部門架構等等,同時對行業前沿的技術、設備等有所認知。同時,與企業領導溝通,參加后舉行一場小型座談會,針對行業發展現狀、就業前景、人才素質要求等相關問題交流討論,使學生對相關行業有一定的認知,并對這些行業關于人才需求的標準有深刻的思考,讓學生自己明確學習期間應具備哪些素質。
充分利用學校現在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在新聞專業實訓基地進行模擬訓練,以電視臺或影視公司現有的組織機構、項目制度、分工協作方式為參考,盡可能地還原現成的某一欄目或視頻制作流程,或在其它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模擬的方式培養學生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拍攝和編輯的思維應變能力。能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加系統全面了解行業作業的樣態,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整個環節的動作過程中學習到協作精神和專業精神。
建立專業校企合作單位示范點,并加強校企合作單位的溝通,為學生爭取部分內容制作的機會,由企業主導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判。以作品在專業的渠道公開發布做為激發學生創造的動力,同時以行業運行的標準監控任務完成的整個過程。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業務能力,鞏固其專業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提前了解行業業務標標準和行業準則規范,加速學生與社會接近、加速教學與產業融合。
此次針對《電視攝像與編輯》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是筆者基于產教整合的思路而提出的一次微小創新,目前已根據上述思路改變教學方式一年左右,教學效果有一定的改善。當然,此次教學改革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模擬訓練的細節還不夠完善,學生的作品難以達成企業標準造成企業效率上的損失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逐一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