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禮良 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
1.節目內容自身的傳播障礙
信息碎片化的時代,讓文化類電視節目可以在廣大觀眾中引起反響,使廣大觀眾真正體味到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內涵實屬不易,出現這樣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文化類電視節目中的內涵非常豐富,而且節目內容多以國學為主。另一方面,愈益國際化的時代背景下,外來文化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沖擊不容忽視。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基于文化綜藝節目承載的重要使命,提升其互動傳播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電視媒體自身互動手段有限
從以往的電視實踐而言,電視媒體互動手段非常有限,文藝類電視綜藝節目更是如此。在當前時代,網絡和手機不斷普及,電視與其他的傳播媒介相比互動手段更加欠缺。在當前傳播環境之下,沒有互動就不可能擁有市場。如果節目互動效果微乎其微,那么節目自身就應當突破,與新興媒體進行高效融合,避免忠實觀眾流失。
1.受眾的互動參與較為淺層次
對于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來說,其在互動傳播方面的劣勢主要在于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承載的內容大多在接受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與此同時,文化類綜藝性節目也具有一定優勢,在對其進行理解時應當向新聞或者其他信息一樣進行理解,觀眾在耐心和理性的指導之下可以很好的對信息進行理解。因此,在文化類電視節目互動過程中,我們應當加強受眾理性層面的深層次參與,以便更好地進入互動傳播的進程中。
從當前整個電視環境上看,文化綜藝類電視節目中也具有交流平臺,觀眾在觀看這些節目之后可以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在互動過程中,廣大觀眾與傳播者之間大多都是通過官方網站或者微博進行探討,此類節目仍然是淺層次的互動,受眾參與程度非常有限,這就使得受眾理性參與受到更多阻礙。為了更好的推動文化類電視綜藝類節目發展,我們不應當對收視率考評進行限制,對于觀眾實際參與程度同樣應當給予重視。
2.缺乏科學系統的效果評判機制
綜合而言,互動效果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則指傳播者通過制造互動環節所需要達到的目的,另一方面主要是指傳播者與受眾之間進行互動之后對受眾所產生的影響。第一方面主要側重于傳播者,第二方面則是慮受眾在互動之后所產生的變化,我們可以根據受眾的變化分成不同的層次,將思想波動、態度轉變、行為轉變等納入考核體系內。
就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來說,傳播者設置互動環節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廣大觀眾更好的對內容進行理解,以對受眾的思想和態度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廣大網民希望通過網絡瀏覽相關網站,許多網民在進行淺層次瀏覽之后相關的知識儲備會有所增加,但是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最理想效果可能很難實現。出現這樣的狀況原因有很多,最終的原因還在于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載體主要是以文言文為主,難以引發受眾的共鳴,無法抵達更深層的共情狀態。
在當前媒體時代,為了更好滿足用戶需求,文化類綜藝節目應當完成雙向深層次互動的轉向,注重思想內容創新,不斷豐富活動形式,打破互動局限性。《朗讀者》通過對人文精神的召喚、審美意蘊的呈現、文學敘事的借鑒,成功實現了綜藝節目的文學轉向,也開辟出了文化綜藝節目首先良好互動傳播的路徑。
首先,要堅持內容為王的創作觀念,并增強節目進程中的互動形式。要加強內容審核尤其是當前出現國學熱現象,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應當為廣大觀眾建立起了解國學的良好平臺,提高廣大觀眾對于傳播內容的認同感。唯有如此,我們才可以打破傳統互動形式。
其次,應當加強思路創新,打破互動局限性。文化類節目創新應當打破自身物流的局限,加強創新意識,以互動平臺作為突破口,構建更為廣闊的互動平臺。在現代傳媒中,互動性已經成為了傳媒的一個基本特點,互動性也是滿足廣大受眾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的電視媒體互動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需要充分調動新媒體才能不斷彌補自己。
對于傳統電視臺來說,由于他們具有先天弊端。于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而言,若要想實現自身傳播效果最大化就必須引導公眾更加理性參與其中,注重互動評價。
首先,采取多屏互動方式強化受眾的在場感。電視、手機等等平臺進行跨媒介融合不僅可以給觀眾提供更多參與機會,而且可以給廣大觀眾營造情感體驗和深度參與的空間。根據央視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國謎語大會中有高達8000萬人群參與其中,是第一季40多倍,創造了多個奇跡。例如搖一搖在同時啟動人數高達12萬人。除此之外,謎語大賽在策劃和直播方面也采用了許多不同方式,這樣可以鼓勵廣大觀眾更好參與其中。在節目策劃的籌備階段,廣大觀眾亦可通過官方網站或者微信平臺、官方微博等不同渠道參與到其感興趣的選題征集中。廣大觀眾還能在節目播出的環節,一邊收看直播一邊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互動,真正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多屏結合多環節聯動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第二,注重效果,開展評價。在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之中,要想互動達到最好傳播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我們必須不斷強化受眾互動意識,對已經開展互動活動進行重新審查,對于互動效果全面進行評價,找出問題所在。其次,我們應當構建科學完善的效果評價體系,將廣大觀眾作為評價主體,真實而立體地呈現節目的播出效果。從這個角度而言,傳播的預期效果和播出的實際效果之間的真實落差即為電視節目創作主體的創新空間。以受眾的深層次精神需求為節目創新創造的深層次動力,方可呈現出令受眾喜聞樂見的精品。
借助新媒體,搭建互動平臺。全媒體時代,媒體傳播的廣度、深度均實現了跨越式的裂變式發展和迭代。借力網絡新媒體構筑多元的全媒體傳播體系也成為了傳統媒體打破互動局限的重要手段。《中國成語大會》的雙屏互動就是最引人關注的創新,雙屏互動實質意義上為受眾搭建了融匯互通的互動場域。以此為基礎,廣大觀眾還可以通過掃描屏幕上二維碼參與到深化互動傳播的有效進程中,節目組的初衷也在此進程中得以被強化。因此,成語大賽借助新媒體不僅為廣大觀眾搭建了良好互動平臺,還增強了整個節目感染力。此外,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還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以人格化、情感化的策略設置受眾感興趣的話題延續節目的傳播主張,實現線上線下的聯動,實現文化綜藝節目傳播模式的成功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