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滄州廣播電視臺
選題是“精雕細琢”的基礎。在對題材的發現與選擇上,如何在一般中發現特殊,在常規報道中創出新意,體現著記者的新聞敏感性和創作水平。題材選得好,可以說電視片成功了一半。選題失敗就容易造成先天不足,再好的工匠也雕不出精品來。
觀眾日益提高的欣賞水平和欣賞要求,需要電視記者把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從一個新的角度、新的側面展示出來。面對眾多的題材,我們要善于出捕捉具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或站在時代的高度選擇氣勢恢宏、極富時代特色的大題材,敢于觸及社會矛盾,透視熱點問題。電視專題片《幫教結碩果》反映的是一個街道居委會,多年來通過幫助和教育落后青年,使街道小區內有了一個良好的治安秩序。我們在創作這部片子的時候,撇開了總結式的報道,而是以街道居委會成員如何幫助教育兩名經常打架滋事的青年為切人點,通過兩個典型事例以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來說明這個街道居委會多年來堅持不懈地開展幫教工作。雖然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偉業,卻也帶來了一方平安,以實實在在的熱心行動,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尊敬。從這樣的角度進行報道,準確、生動、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電視策劃就是精心擬定前期采訪方案,認真籌劃具體的攝制方案,使報道順利完成。在策劃時,記者首先要充分了解所拍攝的內容。拍事件,要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及相關的問題;拍人物,則要探究人物的人生經歷及心路歷程。在充分“知彼”的情況下,確定拍攝思路和拍攝內容,然后有條不紊地去進行。
去年夏天,我們攝制了一部反映某一村莊濫伐果樹的專題片。在拍攝之前,我們把這個村濫伐果樹的實際情況了解的一清二楚,并查詢了相關的法律規定,隨后就制定了采訪計劃,尤其是想到了如何避開官方阻力的問題。我們到了這個村以后,先拍攝濫伐后的果園,采訪村民,然后出其不意地找到了村干部的家,采訪村干部,最后來到這個村所在縣的林業主管部門,找到有關人員就是否批準砍伐等問題進行了采訪。這次采訪體現了一個“快”字,由于事先策劃的好,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采拍完成。
電視專題片策劃的過程也是主創人員集思廣益的過程。一個人的創作思路往往是不全面的,眾人的智慧才能托出一部優秀的電視片。每次策劃時,主創編輯應就創作思路和表現內容與攝像記者充分溝通,使攝像記者了解創作意圖,并且幫助編輯確定表現手法。大家各抒己見,互為補充,共同制定一個完美的采訪計劃,為電視片的創作進行成功的鋪墊。
任何精品都是經過深入細致的采訪,在獲得豐富的素材之后,再進行精細的濃縮,反復的提煉,才能創作出來。記者采訪(包括拍攝)的內容越豐富,采訪的問題越深入,對采訪事物的宏觀認識也就越全面。只有感受到事物的全部意義,才能抓取到有特色有價值的事實。
在實地采訪拍攝過程中,記者要認真觀察事件或事物涉及到的人物、環境等相關因素。凡是與主題相關的內容,無論是人物,還是畫面,都要深入采訪,認真拍攝。當采訪有關人物時,記者一定要認真傾聽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同時還要思索對方的回答是否符合所要表現的主題。
攝像記者也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思路要圍繞著表現主題來運行。同時,攝像記者在拍攝畫面時還必須考慮到后期編輯剪接上的處理,要注意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銜接過渡是否自然,畫面空間的展現是否順理成章。比如,在我們采訪一個因妻子不幸去世而悲痛欲絕的男人時,恰好旁邊的電線上落著一只燕子。于是攝像記者得把鏡頭搖向這只孤零零的燕子,在后期制作時,我們把主人公的孤寂和悲哀表現得淋漓盡致。
細節是個性的最好體現,細節的運用往往比一些場景的直接描寫更生動。好的細節有助表現主題,讓作品豐滿起來。而電視報道中的細節,往往是前期策劃時不能預想的,只有到實地采訪中去發現。電視記者在實地采訪時,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要善于細致入微地觀察事件發生、發展的相關因素和人物的言行舉止,準確地捕捉到一些生動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是事后所不能再現的。
編輯是“精酬細琢”的最后一個重要的環節。記者在獲得豐富的素材之后,要進行電視片的構思,創作。對每段同期聲每、句解說詞、每個畫面、每處銜接點,都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精心編輯,使片子具有可看性。
電視片是供人們觀看的,播出時稍縱即逝的特點決定了電視片無法讓人反復品味。因此,我們在創作電視片時,一定要讓主題表現得自然流暢,有情有理。片子的層次脈絡要明確清晰,結構緊湊、邏輯性強,在情節上環環相扣,既有鋪墊,也有高潮。讓觀眾的情感隨著片子內容的展現而跌宕起伏,從而達到欣賞要求的滿足。
隨著節目頻道的增加,觀眾看電視節目的隨意性也對電視片提出了更嚴更新的要求。要想讓觀眾鎖住你的頻道,就要讓你的節目吸引人。對于地方電視臺而言,精確選題、周密策劃、深入采訪、精心編輯才是其制作精品節目的制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