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延冰 青島日報報業集團
媒體機構是社會發展的風向標之一,其內容和風格代表一個時代的社會發展寫照和審美,如何在讀者大量流失的情況下提升紙媒的傳播效果,讓報紙編輯工作再上一個臺階,是報紙編輯需要思考的話題。報紙編輯要摒棄傳統的辦報編輯思維,積極研究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和審美、閱讀特點,到造出極具風格化和新媒體特點的新聞版面。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與“舊”相對應的,我們今天所說的新媒體,主要指的事以網絡技術為載體的媒體形式,是與報紙、廣播電視和雜志相對的“新”。新媒體不斷虛擬化、多元化、復雜化,是報紙所無法相比的,但紙媒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真實感、零距離接觸、閱讀習慣等,依舊有大量群體喜愛這種真實的閱讀感覺。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風格迥異,但也有許多共同之處,這讓編輯工作的傳媒融合成為可能,具有比較深層次的結合空間。一是“內容”的主導型,不論談渠道還是受眾,新聞信息的內容還是傳播的主題,手機、網絡或報紙、雜志,都是不同的載體形式,信息以圖片、視頻、文字的方式傳播,歸根結底還需要依靠編輯的“裁剪”。二是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要求,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因此不論對任何形式的媒體,都需要把我新聞的時效性,要注意信息傳播的節奏和時間節點。三是媒體屬性的超然地位,新媒體有互動性強,讓大量主觀性強的自媒體獲得了話語權,但媒體屬性根本上來說是客觀為主,但自媒體的不客觀就要求更多的主流媒體承擔起社會責任,避免信息傳播紊亂影響真實性和讀者判斷。
隨著網絡化發展步伐的日漸加快,使得紙媒編輯所面臨的問題越發嚴峻,現階段紙媒編輯的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紙媒的紙媒編輯面臨的傳播方式問題十分嚴峻,報紙的制作、印刷和發行周期需要8至12個小時,當一篇報紙新聞與讀者見面的時候,網絡上早已經出現鋪天蓋地的信息,那么滯后的信息發布出來,如何獲得讀者的認同和閱讀感受,就需要新聞編輯和版面設計上別出心裁。
二是報紙媒體的競爭能力下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新媒體抓住了人們閱讀習慣改變和移動載體全覆蓋的風口,顯示出新的優勢。紙媒的發展,受到猛烈的沖擊,發行量和廣告量大幅度下滑,進而導致報紙版面縮緊,新聞信息的數量減少,進一步加劇了白紙的發展空間縮小。
三是報紙編輯工作的不受重視,在新媒體時代開始凸顯。傳統媒體重視“內容為王”,在發展受挫時,紙媒愈加呈現出“重內容、輕編輯”的問題,編輯并非是藝術設計,而應該加強與一線記者的溝通,進入到稿件的創作過程,并在修改升華環節給予指導。目前來說,編輯工作從隊伍建設、人才挖掘和工作流程上,都難以發揮該環節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新媒體環境下的紙媒編輯工作創新,也是紙媒謀發展、謀未來的重要舉措,沒有創新,就沒有紙媒的發展和未來。結合近年來新媒體和傳統紙媒的發展情況,以及筆者的工作經驗,提出以下觀點,希望能有利于紙媒編輯工作的創新。
一是緊抓編輯隊伍人才建設,形成編輯人才梯隊,強化編輯能力的提升。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礎,當前的紙媒缺少優秀的編輯,編輯隊伍已經呈現明顯的斷層,新編輯往往缺少一線的新聞采寫經驗,對各類行業新聞和社會新聞缺乏基本的認識,難以承擔為與記者共通提升稿件質量的重任。建議媒體單位要從一線記者中選拔人才、培養更符合需求的編輯,形成選拔、培養、晉升機制。
二是要實現優勢互補,達到報網聯合。要通過精巧的采編流程設計,實現報紙版面新聞與新媒體信息的相互融合與交叉,以青島日報社/青島日報報業集團為例,旗下擁有青島日報、青島早報、青島晚報、老年生活報、青島畫報、讀報參考等傳統媒體,同是也擁有青島新聞網、青島觀、掌上青島等新聞網站和新聞客戶端,再加上各類別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賬號,形成了網狀全媒體矩陣,為優勢互補、報網聯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是創新編輯方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報紙風格。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讀者需求的多樣化,對報紙采編提出了更多要求,針對這種情況,報紙編輯要積極創新,從稿件內容、題目以及版面設計、專題設置等,做好新聞稿件的整合與編輯,確定報紙的版面和新聞風格,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報紙風格。
新媒體環境下的報紙編輯工作,迎來了諸多挑戰,作為新聞出版的一個重要流程,編輯工作與新媒體理念的相互結合,既能夠影響新聞采寫環節的切入點,也能影響報紙的專題風格以及整體風格的走向。傳媒融合不僅僅是渠道的融合,最重要的是內容和風格的融合,這才是影響讀者閱讀體驗和報紙發展的關鍵節點。編輯工作要不斷創新,不斷通過吸引讀者,來打造出獨特的發展優勢,以內容為王,以風格取勝,以創新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