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積極老齡化背景下,社會參與是積極老齡化的核心和精髓,其中老年人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是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從城市社區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入手,分析其開展的必要性、現狀、困境等,進而得出我國城市社區老年志愿服務長足發展的建議,從而更好地踐行積極老齡化。
關鍵詞:老有所為;城市社區;老年志愿服務
積極老齡化在當下具有重大意義,其中社會參與是積極老齡化的核心和精髓,老年人參與志愿活動是積極老齡化視野下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重要形式之一,這不僅能促進老年人自身身心健康發展,還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國城市社區存在著數量龐大、時間充裕、流動率小、期待回饋少的老年志愿人力,開展老年志愿服務將開啟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新篇章,為老年社會和城市社區注入新的活力,增添亮麗的風景。
1 老年志愿服務的概念
“志愿服務”最早源自19世紀西方宗教團體的慈善性活動。前國際志愿者協會總裁Kenn Allen在他的文章《志愿者管理的國際透視》中說:“志愿服務是一種自愿的、利他的、沒有直接資金回報的活動。”由于志愿服務在改善人際關系、消解社會矛盾、配置社會資源、促進個體成長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老年志愿服務指中低齡老年人自愿、無償地致力于貢獻個人的時間、精力、知識、經驗、技能等,繼續參與社會各類活動,為需要的個體或組織提供服務和幫助,從而使得他人、團體或組織受益的行動。
2 城市社區老年志愿服務的必要性
1)促進社區老年志愿服務隊伍發展。在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的情況下,發展以社區為中心的社會服務事業,培育社區老年志愿者服務隊伍,給予其他老年人一定的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是十分必要的。老年志愿者通過社區組織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不僅增加了社區居民間的熟絡程度,為建立密切的鄰里關系提供了平臺,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志愿者活動中展現出的熱情,將帶動更多的社區老年人加入其中,與鄰為伴,為鄰服務。除此之外,在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對于推動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的建設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2)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多種需求。老年人通過參與城市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不僅能夠在生理上降低疾病和失能的風險,還能獲得心理上的慰藉。此外,社會和他人給予的尊重與肯定,這種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將激勵老年人持續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從而實現老有所為。
3)增強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絡。老年人由于生理的衰老和退休后的無所適從,可能會出現心情沉郁,社會關系萎縮等情況。通過積極參與城市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在與年齡相近、生活歷程和環境相近的同輩群體的互動中,老年人獲得了一種新的群體認同感。有學者也認為老年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幫助老年人減輕由于退休或其他原因而產生的社會脫離及孤寂感,長此以往的志愿者活動也有助于老年人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志愿任務的達成也將提升老年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3 城市社區老年志愿服務的現狀
1)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類型多集中于社區舉辦的志愿服務活動。其中哈爾濱、上海、北京、廈門、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老年志愿者活動積極性較高。參與的內容有社區巡邏、環境衛生保護、鄰里調節等。另外結合上海、廈門等城市的老年志愿服務,其參與內容還包括社會文體活動、科普宣傳、社會秩序維護等。可見整體參與內容較為單一,缺乏多樣性與針對性。
2)城市社區老年志愿服務的另一種重要形式是“結對關愛”,其中老年人自助結對,低齡、健康的老年人志愿幫助高齡、獨居的老年人,是老年志愿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今后老年志愿服務發展的重要趨向。
4 城市社區老年志愿服務面臨的困境
1)缺少政策性引導,活動組織難以保證。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缺位使得老年人參與志愿活動缺乏充分的保障。一方面,缺乏對老年志愿者活動的統籌規劃和具體指導,另一方面,缺乏對老年志愿者活動的經費支持。
2)中國社會尚未形成老年志愿服務的氛圍,社區老年志愿者服務隊伍普遍不足,有的社區還未形成志愿者組織,更沒有志愿者隊伍,導致老年人參與程度較低。
3)思想觀念的滯后和缺乏家庭支持制約了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社區動員難度大。一方面老年人自身思想觀念存在局限性,降低了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阻礙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是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這不利于老年人實現繼續社會化功能。
4)老年志愿者服務組織的社會性、自愿性較差。老年志愿者隊伍缺少統一的管理制度,造成老年志愿服務活動處于低效運行的狀態,老年人志愿活動多為自發的一次性活動。5、制約其發展的是老年志愿者缺乏服務教育與專業培訓。他們更多的是依賴經驗進行相關志愿服務,未能掌握一些專業技能使得志愿服務的開展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距離達到志愿服務預期目標存在不小的差距。
5 促進城市社區老年志愿服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1)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健全老年志愿者活動發展機制。美國和香港地區的經驗表明,老年志愿者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政策的推動和支持。
2)創新老年志愿服務宣傳機制,要加強老年志愿服務宣傳,特別是老年志愿服務的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可以在社區通過海報、宣傳欄、報刊與網絡平臺等,讓更多的人直接了解老年志愿服務和老年志愿服務者,從而改變社會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3)針對老年人的不同特征在社區開展志愿活動,應根據老年人自身不同的性格和技能,充分交流溝通,開展“社區結對關愛”活動。
4)積極開展老年志愿服務知識的培訓,提高老年志愿服務者的素質。現如今網絡化信息化迅猛發展,老年人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后,接受新知識的速度肯定比不過年輕人,為了緊跟時代發展,更好地開展老年志愿服務,可以在社區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如集中培訓、小組討論、技巧示范、實地參觀、個案研究等。
5)健全老年志愿服務權益保障機制,制定和完善老年人福利服務、權益保障與志愿服務的政策與制度,為老年人志愿服務提供條件,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使其更放心地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可以鼓勵高校學子走進社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還可以提供有關老年人權益保障方面的知識和援助。
參考文獻
[1]段世江,安素霞.志愿者活動是城市老年人社會參與的主渠道——兼論老年志愿者活動開展的必然性[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40-45.
[2]陳茗,林志婉.老年志愿者活動的理論思考和實證分析[J].人口學刊,2003(04):25-29.
[3]王莉莉.中國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理論、實證與政策研究綜述[J].人口與發展,2011,17(03):35-43.
[4]劉瀾淼.城市社區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激勵機制的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5,08:161-162+166.
[5]王記文.志愿活動參與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J].老齡科學研究,2015,07:58-63.
[6]夏辛萍.積極老齡化視野下老年志愿者活動問題[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0):2862-2864.
[7]陳寧,李若楠,梁珣.城市社區“老有所為”適老服務設計研究[J].設計,2015,05:49-51.
作者簡介
王虹元(1993-),女,漢,甘肅白銀,碩士研究生,公共管理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