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參與式治理是一種新型治理模式,興起于上個世紀末,至今已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隨著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參與式治理已成為我國地方治理創新中的重要一環。對當代中國而言,立足地方治理,對參與式治理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是有現實意義的。
關鍵詞:參與式治理;治理模式;創新
參與式治理是一種新型治理模式,興起于上個世紀末,隨著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參與式治理已成為我國地方治理創新中的重要一環。本文以天津市為例,通過對參與式治理相關理論的梳理,天津市地方治理模式變革原因的探索,參與式治理視角下地方治理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反思,透視參與式治理的現實意義。
1 地方治理模式變革之參與式治理
政治民主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在政治民主化的大背景下,引導公民參與治理,注重公民的政治表達,是現代政治變革的方向。
參與式治理是應運而生的。20世紀70年代,發展中國家進行了分權化改革,希望通過分權化改革強化公民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呼吁”與“退出”權利,增進公共服務供給者對需求者的回應,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1]在我國,分權化改革促進了經濟增長,增加了地方政府權力,卻沒有改善地方政府的服務能力,公民沒有真正從中獲益。同時期,以競爭性選舉為核心的西方民主化浪潮在全球推行。從我國當時的實踐來看,政府政務信息不公開,選民信息渠道閉塞,競爭性選舉淪為了精英階層的游戲。普通民眾在這些國家——尤其是窮人——只是名義上的公民,幾乎沒有有效的政治參與渠道。[2]分權化改革與競爭性選舉并沒有有效改善我國地方政府的責任性和回應性問題,上世紀90年代,參與式治理被引入到地方治理實踐中。
參與式治理,是由地方政府培育的旨在通過向普通公民開放公共政策過程以解決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制度與過程的總和。[3]在其不斷發展、深化的過程中,強調利害相關者自下而上的參與。
參與式治理的出現和政府職能轉型密不可分,既是政府職能轉型的嘗試,又是社會自身機制推進的結果。[4]我國正處于關鍵的轉型期,國家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治理模式的變革有助于地方力量的發揮。參與式治理作為地方治理模式變革的新趨向,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而對相關理論在地方治理實踐中應用效果的研究還有待補充。本文以天津市為例,分析參與式治理視角下地方治理模式變革的原因,結合實際,對如何推進參與式治理的深入發展進行反思。
2 天津市地方治理模式變革的原因
天津市地方治理模式的變革是出于新形勢下的地方治理創新的需要,是對社會和公民要求發展、要求變革的呼聲的回應。政府創新的動因存在于政府的內、外部,政府內部的自覺創新訴求和外部的強加改革要求都促使政府創新。天津市地方治理模式的變革離不開政府內、外部承受的壓力,近年來的發展實踐也證實了壓力的存在。
處在經濟轉型期和大力發展經濟雙重壓力下的天津,暴露出了傳統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政府內部有創新的訴求。現階段天津市政府治理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城市居民生活滿意度有待提升。天津市近年來的經濟高速發展部分建立在犧牲環境的基礎上,空氣污染指數持續走高,居民生活質量下降,政府沒有及時出臺有效的應對措施,影響了公民對政府的信心。二是政府維穩壓力加大。全國性的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和地處環渤海經濟區的特殊環境,使地方治理中的不穩定因素與日俱增,維穩成為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市政府維穩壓力的不斷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傳統政府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續性,當前的緊要工作是進行地方治理模式的科學變革,將問題解決在治理層面。
天津市政府內部要求變革的同時,還承受著來自政府外部的壓力,要求政府治理創新。一方面,公民意識覺醒,要求參與到政府治理過程中去,用實際行動維護切身利益。政府行為開始遭遇公民行動的沖擊,如近年來全國各地層出不窮的反PX運動。另一方面,公共輿論空間擴展。公民可以借助公共輿論的力量監督地方政府的治理行為,對政府治理中的不法行為和失職行為進行揭露。舊的治理模式的局限,使政府和公民間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與合作,民意雖然擁有向上釋放的途徑,但政府不能及時對民意做出有效回應,這就要求變革治理模式,讓公民參與進來,讓利益相關者切實掌控自身利益。
3 參與式治理視角下天津市地方治理的問題與反思
進入新世紀,天津市為了應對新形勢下的新挑戰,提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推進地方治理模式變革是其中重要一環。參與式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不成熟,傳統治理模式遺留下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聯系實際、積極應對,在批判與反思中求得進步。
天津市地方治理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是雙方的,政府和公民間存在意識上的錯位。政府沒有及時的轉變意識,認清治理過程中引入公民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然傾向于對治理過程的完全控制。而公民要求參與到治理過程中,切實維護自身利益,卻因為政府不放權、公民參與途徑匱乏等因素難以實現。
政府應轉變意識,創新治理理念,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治理過程中,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自覺地采取各種手段、途徑吸收民眾意見,傾聽民眾呼聲,為公民廣泛參與地方治理創新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政府要做好角色定位,做社會治理創新的引導者而不是唯一成員,充分發揮公民、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構建社會治理的多元化格局。
公民意識初步覺醒,只是公民參與治理過程邁出的第一步,要實現成熟的參與式治理,一方面要加強宣傳,繼續強化公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教育,提高公民參與治理的能力。第一,要通過廣泛的宣傳讓市民認識到自身才是地方治理的主體。市民充分認識到自身享有的權利、承擔的責任,才能更好的參與進地方治理的進程中去,充分發揮公民的作用,達成國家持續性發展的目標。同時,暢通市民參與天津市治理的相關渠道,用制度保駕護航,用輿論增磚添瓦。第二,要完善輿論監督渠道,讓市民可以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市民對城市治理的意見可以及時傳達給政府并獲得良性反饋,同時用輿論監督的手段盡量杜絕政府官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行為,將參與式治理落到實處,而不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參與式治理是一種新型治理模式,是地方治理創新中具有現實意義的實踐環節。從當代中國參與式治理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參與式治理為公民有序和有效表達訴求提供了制度化渠道,能夠適應伴隨著經濟社會持續高速發展而不斷增長的公民參與訴求。[5]同時,參與式治理有助于公民理性參與為核心的治理合法性的實現,又有助于通過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動而實現協作治理的有效性?;诖?,就不難理解,參與式治理成為當下地方治理模式變革的趨向,要徹底解決地方參與式治理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張緊跟.參與式治理: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創新的趨向[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06:113-123.
[2]Larry Diamond.“The Democratic Rollback:The Resurgence of the Predatory State”.Foreign Affairs,2008(1):3-4.
[3]Archon Fung,Erik Olin Wright.Deepening Democracy: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in Empowered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London:Verso,2003.
[4]賈西津.中國公民參與[M].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12-15.
[5]陳剩勇,徐珣.參與式治理: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可行性路徑——基于杭州社區管理與服務創新經驗的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13,02:62-72+158.
作者簡介
文皓(1994-),女,漢族,天津人,公共管理碩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