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誼
摘 要:當前時期,國內的文化領域以及經濟領域都獲得了較大的提升,各大版塊不斷進步,和諧社會發展建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社會變革的新時期內,群眾文化的宣傳工作要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妥善的解決,有利于群眾文化體系的構建,相關調研計劃的實施。群眾文化有屬于自己的客觀條件,始終以文化娛樂為主,新形勢下精神文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對此做出了具體的研究。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工作;踐行;思考
群眾文化屬于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文化,以自娛自樂為主導,以豐富精神生活為目的。群眾文化概括了群眾活動,文化內容十分廣泛,同時包括文化事業的長遠規劃、文化隊伍的整體建設,它是社會主義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顯得至關重要。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應該與時俱進,憑借文化本身的提升促進經濟的增長,能夠滿足群眾的精神需要,體現歷史現象的鮮明特征。
1 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現實意義
群眾文化源于群眾,并且直接的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群眾文化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帶有綜合性、傳承性、廣泛性等特征[1]。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內,我國的綜合實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國際競爭愈發激烈,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多。要想讓各種思想與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我們就要提高文化軟實力,從民族振興的戰略高度進行群眾文化工作的宣傳,明確了它的重要意義,才能更好的解決相關問題。
1)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這個時代在進步,社會經濟在發展,群眾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基本的滿足。在此基礎上,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表現的愈發強烈。物質方面的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上的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2]。真正的社會主義是在滿足了人民群眾物質需求的同時,使他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精神狀態更加飽滿。積極的發展群眾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前提,更是國家繁榮富強的有力保障。
2)促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應該實現物質富裕,文化繁榮,社會安定團結。建設精神文明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從多個角度關注協調發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能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帶去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群眾的道德素質、文化素養,從中獲得更強大的智力支持,保障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
2 新形勢下踐行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建議
4)提升工作期間的各式投入。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即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構建小康社會。我們關注經濟的發展,滿足市場的需求,要基于群眾文化的完整構建。社會主義方面,各項、各類型公益事務的有序開展,構成了公益型的關鍵版塊,群眾文化活動成為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明確目標,處理問題,要符合群眾們自身的精神需要,慢慢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培養他們的思想品格,這樣才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政府應該發揮主導的作用,不斷加大群眾文化工作的基礎投入,完善基本設施,施以嚴謹監管,可以避免徇私舞弊現象的發生,讓收獲不當或者侵害權益的情況得到更好的改善[3]。接下來,政府還要提升群眾文化工作相關活動方面的資金投入。這是因為一些群眾文化活動由群眾自己出資,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沖擊著他們參與活動、規劃活動的積極性。政府方面加大了資金投入,讓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遠離了資金方面的缺失,群眾們保持高度熱情,活動效果自然越來越理想。
2)凸顯出特色的文化功能。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期間,我們要先考慮群眾自身的需要,包括物質文化方面的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還要依據著群眾的合理需要組織各種類型的文化活動,從而全方位的凸顯文化功能,快速提升著文化實效性。比如,廣場文化活動,包括“城市之秋”“夏季活動周”“冬季文藝匯演”“周末休閑舞會”“老歌一起唱”等等,這些活動本身就有一定的組織性、文化性、娛樂性,通過訓練和引領,群眾們參與相關活動的主動性更強,積極性更高。群眾文化的藝術進展非常快,各學者、各團隊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滿足。我們還要借助社區內部的基本設備、自身功能,進行各式各樣群眾文化內容的補充與完善,引領群眾在良好的活動氛圍中接納文化活動,受到文化教育,最終實現全面的發展目標。
3)要給相關活動開拓空間。在群眾文化有關活動踐行期間,無需把活動區域僅限在某一空間內部,群眾文化相關活動本身的實施應具備各式模式。依據基層相應的需要,時常性開展送文化、輔導相應的文藝活動進到農村、軍隊、社區、學校、企業等區域。構建未成年人相應的公眾文化服務品牌有關項目:木偶劇相關的公益巡回演出,下至各個幼兒園與學校等[4]。現階段,經濟與市場獲得了迅速提升,企業本身的文化已變成了國家文化的一大關鍵版塊,企業內部的文化也是一大群眾文化相關活動。學校內部的文化也一樣,應借助學校中極為優良的學習氣氛及文化區域,讓學生在加入到各類文化活動期間的總體素養獲得全方位增強。
4)促使文化工作協調進步。群眾文化活動屬于大型的公益事務,關鍵目標是滿足群眾的精神需要,上升新的精神層次,從而獲得社會總體扶持,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群眾文化工作踐行期間,各大企業以及各個團隊之間都要相互關聯,在同一階段內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加入群眾文化服務系統,突出群眾文化工作重點。群眾主動參與相關活動,開展機構也加入了活動中,政府與群眾間的關聯性得到一定的增強,極大的改善了文化狀況,更好的協調了文化進步,這是一舉數得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5)增強群眾文化團隊構建。群眾文化團隊構建期間,可以予以革新型建議,其余隊員也應具備把握、理解、吸納新型文化理念的能力,緊依時代步調,提高自身實力。同時,還應形成長遠學習這一觀念,全方位加入到踐行活動內,并增強自身的總體技能。隨時與群眾維持優良的關聯性,在組織群眾文化相關活動期間,引領群眾加入到活動內,保障群眾文化有關活動獲得極優的成效[5]。在文化事務得以進步期間,要對專門的人才施以訓練,增強專業技能方面的教育,提升其專業層次;為人才組織相關的踐行活動,提升其總體技能,讓其可以變成與新時代需要相符的全能型人才。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滲透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人們獲得了物質文化需求的滿足,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享受。群眾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骨干分子,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揚以及優秀文化的傳承來說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傳播群眾文化是基礎,改革群眾文化工作是要務,我們真正明白了群眾文化的靈魂所在,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應有貢獻。足夠重視群眾文化的理論基礎,有利于檢查、監督工作計劃的高效落實,充分保證了群眾文化系統的完善,能夠促進群眾文化長遠、可持續的發展。深化改革很關鍵,應時刻謹記群眾是文化傳播的主體,他們在各類文化活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著群眾文化的整體性、先進性、有效性,能夠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屈志剛.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企業文化,2017(04)26-27.
[2]肖嫻.芻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J].科技風,2016(24)212.
[3]王新.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議[J].大觀周刊,2015(19)89-90.
[4]王天華.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6(01)53-54.
[5]張傳輝.論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戲劇之家,2017(2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