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雅琴
(山西省平遙縣段村鎮段村中心小學校)
數學意識是指能夠利用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去解決問題的意識,它主要包括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統計觀念和數學應用意識五個方面。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思維發展還不成熟,缺乏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這些方面的培養。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教師面臨的挑戰和問題。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數感是對數的理解。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效運用數字進行運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忽視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得學生缺乏對身邊數的運用,從而減少了學生對數的認識。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身邊具體的事物,并運用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的含義,從而熟練掌握數的應用。

要想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可以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對符號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符號感,使得學生在熟知符號的前提下,引入數學符號教學。并且在施教的過程中,教師要調動學生潛在的符號意識,建立字母表示和符號表示以及文字表達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經歷將具體事物用符號表示的過程,加深其符號印象,這樣一來實現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多邊形面積表達公式,首先筆者將生活中的一些符號展示給學生:醫院的紅“十”字標記,耐克鞋的標志“√”,停車場中的“P”以及肯德基的標志“KFC”等,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符號在生活中存在的意義。之后,筆者引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S=a×h,并為學生解釋各個字母所代表的含義:S代表面積,a代表底邊,h代表高。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去理解公式,從而使學生能夠將課堂內容掌握牢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可見,在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環節中,學生經歷了“生活經驗→抽象符號→符號運用”這一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符號的印象,培養了學生的符號感,從而達到學生能夠合理使用符號的目的。可見筆者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就挖掘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了學生的符號意識,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由于學生處于小學階段,思維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并且缺乏空間觀念意識,因此,在教學有關空間概念的問題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將知識點加以展示,同時還要加強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直觀地去觀察和理解物體的空間模樣,從而加深學生對空間圖形的印象,便于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筆者首先在多媒體上將長方體物體進行了展示,之后為學生分發了事先準備好的長方體模型,將抽閑的空間概念教學變成了形成具體的實物教學,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使得學生在理解課堂內容時變得更加簡單。之后,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結果,用紙片做一個長方體模型,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提高了自身的空間想象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眼睛去觀察,通過頭腦去思考,通過雙手去操作,從而實現了思維的拓展和空間觀念的培養。綜上所述,運用學具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方法,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讓抽象的課堂知識變得形象和具體,便于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游戲教學是小學學科中常常被引用的教學模式,由于學生天性活潑,教師就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中引入游戲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教師通過引入數學游戲,為學生創設了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掌握和鞏固統計的知識,并且加以運用,從而樹立了統計觀念,促進自身的數學學習。
例如,學完《統計》這一課后,為了能夠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筆者在課堂中引入了“商場買賣”游戲,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其中一組中的學生作為采購員給其他學生去買鞋,但是不知道每個學生的鞋碼,因此需要這位學生去獲知每位學生的鞋碼,之后統計結果,從而便于采購。另外一組的學生是為學生去買衣服,他們需要統計的內容是每位學生的身高,根據身高來確定尺碼,最終統計結果,進行采購。第三組學生采購的是書包,但是每個學生的需求不一樣,有的學生想買紅色的,有的喜歡買綠色的,還有的想買黃色的,這組的學生要統計出紅色、綠色和黃色的個數,之后去商場采購。可見,通過這樣的游戲教學,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了統計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觀念,鞏固了課堂知識。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將其應用,因此數學的學習也不例外,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生活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樹立數學服務于生活的學習理念,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領悟數學應用過程,樹立數學應用意識。
例如,在學完《百分數》這節課后,筆者讓學生去查閱牛奶包裝上的內容,如蛋白質含量占總量的百分之幾,糖類占總量的百分之幾,維生素占總量的百分之幾等。經過分析,學生得知牛奶的組成成分所占的比例,從而在選擇牛奶時有了方向。再如,學習了《負數》之后,筆者將天氣預報中的內容展示給學生:哈爾濱-15~3℃,北京-5~5℃,上海-1~8℃。讓學生讀出來,并且解釋它們的意思,以此來感受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可見,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是搜集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并將課堂知識加以鞏固,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學生和教師的相互配合,不斷地進行探究和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數學技能。最終將學生的數學思想得以培養,數學思維得以拓展,數學能力得以提高,從而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