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虎林
(岷縣博物館,甘肅定西748400)
今甘肅岷縣一帶在歷史上地處邊僻之地,佛教傳入岷州,最早可以上溯至唐朝。唐中宗李顯在神龍元年(705)敕天下諸州,各置一大唐中興寺,在景龍元年(707)敕改為龍興寺,岷州的龍興寺即建于此時。據考證,龍興寺故址就在今岷縣維新鄉境內的鐵城遺址中。岷縣歷史上有名的大崇教寺的前身靈鷲寺也建于此時。
北宋時,岷州知州種諤因勢利導,倡導修建寺院,熙寧七年(1074)在州城西南興建廣仁禪院,完工于元豐七年(1084),前后歷經十載。從《廣仁禪院碑》來看,它是以宏傳藏傳佛教為主的寺院。到明宣德二年(1427),太祖第二十子韓王憲改其名為廣福寺,并增修后殿。除了廣仁禪院外,宋代時在岷州所修建的寺院還有報恩寺、普救寺,其中報恩寺正是當時“岷州八景”中的“城南古剎”一景。
宋元之際,八思巴往返于衛藏地區與涼州時在岷洮地區布教。在八思巴及其弟子們的影響下,在岷州建成吉祥寺、大崇教寺的前身重光寺等薩迦派寺院。元世祖時,班丹札釋的高祖父定而迦威猛多賢,心慈樂善,世祖念其有守土略地之功,授宣慰使,他深信佛乘,公余之暇,建寺數區,招徠僧侶,精務佛法,后經其子阿波赤、其孫扎釋巴,祖孫三代,共建寺院100 多座,使藏傳佛教在岷州有了長足的發展,其中著名的有哈岔寺。
明代由于朝廷對藏傳佛教各派實行“多封眾建,貢市羈縻”的宗教統戰政策,使岷州藏傳佛教發展進入輝煌時期。在這一時期,岷州藏傳佛教寺廟數量激增,僧人數量空前龐大,受到朝廷加封的高僧人數在整個岷州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岷州的藏傳佛教寺院數量也很龐大,其中被《明實錄》提到的規模較大的寺廟有:大崇教寺、廣福寺、臥龍寺、石崖寺、報恩寺、勝安寺、法藏寺、弘教寺、拱卜寺、朝定寺、三竹寺、瓦隆寺、昭慈寺、弘覺寺、圓覺寺、撒藏寺、永安寺、弘濟寺、講堂寺、永寧寺、魯班寺、羊圈寺、廣善寺、西多等。不僅如此,岷州的大部分寺院還因為頻繁的朝貢和日益重要的政治作用而顯聲朝廷內外。
清代,岷州藏傳佛教走向衰落,康熙二年(1663),清廷規定甘肅岷州衛26 寺喇嘛,除荔川寺、工布寺喇嘛不入班外,其余24 寺分為四班,間三年以一班來京。第一班:圓覺寺、大崇教寺(現名東寺)、撒藏寺(遺址待考)、弘教寺(現名大占寺)、宏福寺(現名哇布寺)、講堂寺(遺址待考);第二班:法藏寺、朝定寺(現名朝天寺)、山竺寺(現名峨路寺)、藏經寺、裕隆寺、石崖寺(現名金家寺);第三班:魯班寺(現名白塔寺)、永安寺(現名楊家寺)、廣德寺(現名祁家寺)、昭慈寺、弘濟寺(遺址待考)、廣善寺(現名寧壩寺)、羊圈寺(現名楊家寺);第四班:崇隆寺(現名郎寺)、永寧寺、黠爾多寺(現名前川寺)、贊林寺、寶凈寺(現名葆真寺)。隨著清政府的統治觸角進入前藏,歷史上所謂“生番”和“熟番”的劃界再次向藏地內深入。岷州因此失去了作為藏漢邊界上的一個據點的重要地位,岷州的政教人物也失去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岷州的藏傳佛教也就失去了受政府繼續大力支持的籌碼,從而導致岷州藏傳佛教的進一步衰敗。加之從嘉慶年間開始,岷州地界戰火不斷,在連年的戰火中,很多寺院被燒毀。例如在清同治初年(1862)的回民民變中被毀的寺廟就有:大崇教寺、永寧寺、金家寺、吉祥寺、法藏寺、赤木寺等,這些寺廟雖然大多數后來又重修,但規模已經無法和以前相提并論了。
道教傳入岷州也較早,據《甘肅道教》載:“唐高祖李淵信道教,岷州人李渤為甘肅名道士。”北宋熙寧年間,城南二郎神祠建立后,道教在這一地區開始興盛起來。明洪武十一年(1378)岷州建衛以來,大批戍邊將士和隨軍家屬的到來不僅改變了岷州衛地區的民族成分和分布,也深刻影響了岷州衛一帶的文化格局。由于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的原因,岷州指揮使馬燁在此地修建了大量的道教宮觀,如城隍廟、真武廟、關帝廟等。直至清末民國時期有址可考的道教神祠有:真武廟、城隍廟、天爺廟、火神廟、文廟、神仙洞、二郎廟、子孫殿、三霄娘娘廟、魯班廟、關帝廟、土德祠等。
新中國成立后,歷經“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大多數寺院僧人還俗,寺廟被毀。現存的寺廟情況相差無幾,也都只剩下一兩間經堂,平時廟門上鎖,由村民掌管鑰匙,僧職人員均在家務農,遇有佛事活動方由會長請人開門誦經。岷縣寺廟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藏傳、漢傳佛教長期與其他當地民間信仰共存。岷縣民間信仰的代表就是湫神崇拜,每年農歷五月對湫神的祭神賽會是民間重要宗教活動。
2018 年下半年至2019 年上半年,我們對縣域內現存宗教寺廟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考察,搜集了所考察寺廟主供神像和主體壁畫方面的一些基礎性數據資料,規模較大且保存相對完好的寺廟列表如下:

寺廟名稱 廟址 年代 主供神像 主體壁畫(板畫) 修建者 保存狀況金火圣母廟 岷陽鎮龍潭村 現代 金火圣母(湫神) 二十四孝圖 群眾 基本完好珍珠圣母廟 岷陽鎮東照村 現代 珍珠圣母(湫神) 《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河伯太子范仲淹廟 岷陽鎮北小路村 現代 范仲淹(湫神) 二十四孝圖、《楊家將》歷史故事圖、十八羅漢圖、觀音救難圖 群眾 基本完好南川大爺忠簡公宗澤廟 岷陽鎮南川村 現代 宗澤(湫神) 《岳飛傳》歷史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圓覺寺 茶埠鎮溝門村 明代 佛傳故事圖、辯經圖 群眾 基本完好龍鳳寺 禾馱鎮牛溝村 現代 一佛二弟子 佛、菩薩、護法尊神圖 群眾 基本完好迎水頭廟 禾馱鎮義仁溝村 現代 白馬珍珠娘娘、黃馬金絲娘娘(湫神) 巡游圖 群眾 基本完好九天圣母廟 申都鄉朱家村 現代 九天圣母(湫神) 巡游圖 群眾 基本完好赤砂龍王廟 申都鄉申都村 現代 赤砂龍王(湫神) 《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乃慈圣母廟 寺溝鎮白土坡 現代 乃慈圣母(湫神) 《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楊家寺 寺溝鎮白土坡 現代 無量祖師、玄武大帝、關帝 群眾 基本完好扎地門樓神廟 寺溝鎮扎地村 現代 扎地村藏傳佛教地方尊神 山神、土地圖 群眾 基本完好金龍大王廟 寺溝鎮八步川村 現代 金龍大王(湫神) 巡游圖 群眾 基本完好綠沙村廟 寺溝鎮綠沙村 現代 關帝 群眾 基本完好分巡圣母廟 秦許包家族村 現代 白馬娘娘(湫神) 巡游圖 群眾 基本完好分巡圣母歇馬殿 秦許包家族村 現代 白馬娘娘(湫神) 巡游圖 群眾 基本完好吉祥寺 秦許橋上村 元至清 諸佛菩薩、宗喀巴 尊師、護法、圣獸圖、六道輪回圖 群眾 基本完好大草灘分巡圣母廟 麻子川鎮大草灘村 現代 分巡圣母(湫神) 巡游圖 群眾 基本完好三大古佛寺 麻子川鎮大草灘村 現代 三世佛 《西游記》神話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紫馬娘娘廟 麻子川鎮嶺峰村 現代 紫馬娘娘(湫神) 《三國演義》歷史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

寺廟名稱 廟址 年代 主供神像 主體壁畫(板畫) 修建者 保存狀況大溝寨五臺山 十里鎮大溝寨村 現代 觀音菩薩 觀音救難圖、《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靈音寺 十里鎮南小路村 現代 關帝 《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圖、《三國演義》歷史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書福寺 十里鎮甘寨村 現代 觀音菩薩 《西游記》神話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觀音寺 十里鎮駝峰村 現代 觀音菩薩 觀音救難圖、《涇河龍王傳》神話故事圖、《三國演義》歷史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永安寺 十里鎮的古錄村 現代 三世佛 眾佛圖 群眾 基本完好透山娘娘廟 清水鎮下迭馬村 現代 透山娘娘(湫神) 二十四孝圖 群眾 基本完好關帝廟 清水鎮清水村 明代 關帝 《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圖、《三國演義》歷史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昭慈寺 清水鎮臘梅村 現代 一佛二弟子 佛、菩薩、金剛尊者圖、天女奏樂圖 群眾 基本完好大廟灘廟 西寨鎮田家堡村 現代 黑池爺(湫神) 《明朝開國演義》民間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顯神龍王廟 西寨鎮坎峰村 現代 顯神龍王(湫神) 《西游記》神話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石佛洞 西寨鎮劉家堡村 現代 一佛二弟子、地藏王菩薩、子孫阿婆眾佛圖、目蓮成佛圖、地獄輪回圖、《西游記》神話故事圖、《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圖、《三國演義》歷史故事圖群眾 基本完好重頭山廟 西寨鎮西寨村 現代 觀音菩薩 觀音救難圖、七仙女 群眾 基本完好大崇教寺 梅川鎮馬場村 明代 佛教故事 群眾 基本完好紅牛龍王廟 梅川鎮顧家溝村 現代 紅牛龍王(湫神) 《三國演義》歷史故事圖,梅、蘭、竹、菊花卉圖 群眾 基本完好錦雞咀觀音廟 梅川鎮山咀村 現代 觀音菩薩 花卉、神獸、紋章圖 群眾 基本完好龍頭高廟 梅川鎮杏林村 明至清 白馬龍王(湫神) 《八仙過海》人物圖 群眾 基本完好牛兒寺 梅川鎮低固村 現代 三世佛 佛、菩薩、護法尊神像 群眾 基本完好談家廟 梅川鎮山咀村 現代 水泉龍王爺(湫神) 巡游圖 群眾 基本完好西壩廟 梅川鎮西壩村 現代 水泉龍王老爺(湫神) 巡游圖 群眾 基本完好草灘龍王爺廟 西江鎮草灘村 現代 龍王爺(湫神) 明君良臣社稷江山圖 群眾 基本完好峨路珍珠三娘廟 西江鎮峨路村 現代 珍珠娘娘(湫神) 《八仙過海》人物圖 群眾 基本完好福祿寺 西江鎮鐵池村 現代 文殊菩薩 觀音救難圖 群眾 基本完好紅崖寺 西江鎮富康村 現代 真武大帝、無量祖師 巡視圖 群眾 基本完好龍頭山高廟 西江鎮八娘村 現代 太子爺(湫神) 《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圖、《水滸傳》民間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王鐵咀廟 西江鎮鐵池村 現代 觀音菩薩 觀音救難圖 群眾 基本完好珍珠三娘廟 西江鎮富康村 現代 珍珠娘娘(湫神) 《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圖 群眾 基本完好小寨董家寺 中寨鎮大寨村 現代 三世佛 供佛圖 群眾 基本完好朗寺(崇隆寺) 中寨鎮大哈村 現代 三世佛 佛、菩薩、護法尊神像 群眾 基本完好馬崖關帝廟 中寨鎮馬崖村 現代 關帝 無 群眾 基本完好馬崖嫁姑殿 中寨鎮馬崖村 現代 巡游圖、十八層地獄圖、漁樵耕讀圖 群眾 基本完好前川寺 中寨鎮扎馬村 明代 佛、菩薩、護法尊神像圖 群眾 基本完好洪福寺 維新鎮周家村 現代 釋迦摩尼佛、宗喀巴 佛、菩薩、護法尊神像圖 群眾 基本完好
上表所列共計52 座寺廟,分布于14 個鄉鎮,其中梅川鎮和西江鎮最多,均為7 座,其次為中寨鎮、十里鎮、寺溝鎮,均為5 座。可以看出,主要分布于縣城周邊鄉鎮以及洮河兩岸人口密集區域。從主供神像來看,岷縣地方湫神崇拜共有24 座,藏傳和漢傳佛教、道教以及同一寺廟佛道同供的共有28座,其中供奉較多的有觀音菩薩、關帝、三世佛、一佛二弟子等。湫神寺廟最多,其次為藏傳佛教寺院。從主體壁畫內容來看,《巡游圖》共有10 座寺廟反映體現,《封神演義》故事共有9 座寺廟反映體現,《三國演義》故事和《護法尊神圖》方面的內容共有6座寺廟反映體現。壁畫受內地文化影響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