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卿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要堅持全面振興,注重系統性和整體性;堅持重點突破,將產業興旺作為發展中心;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發展特色;堅持創新發展,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等基本理念,從發展現代化農業、建立現代化農村、建設現代人才隊伍三個方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基本理念;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4-0025-02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歷史必然性,同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理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為今后的農業農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性
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基于對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科學分析,結合“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出的,并契合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其在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歷史上的深刻必然性。
(一)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與此同時,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1]。我國的社會生產力較之以往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其問題更多地表現在城鄉、區域等分布的不平衡以及發展程度的不充分。同時,人民群眾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物質文化”方面,而是拓寬到包括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更廣泛的領域。
而當前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解決矛盾必須堅持“重點論”,優先考慮問題最突出的鄉村地區,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一著。
(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不僅重申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且將“基本實現現代化”提前了十五年,把第二個百年目標確立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從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來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助推器”?!靶】挡恍】担P鍵看老鄉?!碑斍?,我國已達到總體小康水平,但與全面小康還有一定差距。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在經濟上要讓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還要讓農村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方面發展起來。鄉村振興戰略從產業、生態、鄉風、治理、生活等多個方面對今后的農業農村工作做出了要求,這恰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相契合。同理,從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來看,要將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三)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
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時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2]其中,最后一句點明了社會主義的最高目標,前四小句分別闡明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3]。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正契合了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
從最高目標來看,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而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城鄉融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正是為縮短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部署的。從當前我國發展狀況來看,只有縮短城鄉差距,才能快速有效地縮短貧富差距,從而實現共同富裕。從實施途徑來看,鄉村振興戰略從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土地承包、集體產權制度等多方面對農業農村發展進行了規劃,有力地保證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這是提高農業農村生產力水平的一劑良藥。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理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與此同時,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理解其背景,我們就能深入思考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振興,注重系統性、整體性
鄉村振興,振興的不僅僅是農業,還包括鄉村治理、生態環境、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振興,必須注重系統性、整體性。
1.鄉村不僅僅是農業生產的空間,也是村民生活的空間,具有復雜的空間結構。如果單方面振興鄉村,必然無法使其整體面貌煥然一新,而其他落后的領域還有可能反噬新振興的領域。相比較于鄉村,城市從整體上而言,有著更為先進的條件,要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不讓鄉村掉隊,鄉村振興必須注重系統性、整體性。
2.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鄉村必須全面振興。當前,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充分在于鄉村,在醫療衛生、教育資源、物質資料、道路交通等方面,鄉村依然欠債較多,鄉村目前的條件依然難以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鄉村振興,必須要全面振興。
(二)重點突破,將產業興旺作為發展中心
鄉村振興,雖然要求全面振興,但這不代表在實際工作當中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堅持“重點論”,優先突破最重點的領域。而鄉村振興需要重點突破的就是產業興旺。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事關國民生計。根據馬克思關于人的需要的理論,人的生存必須要靠不斷的食物供應才能維持,只有擁有充足的、健康的食物,人類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及發展。而只有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才能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2.只有產業興旺,才能保證其他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產業的興旺,會帶動農民使用更環保的農業生產方式,減少化肥、地膜等對環境的破壞;產業的興旺,能夠使得鄉村生活更加富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使得鄉村治理更加有效,鄉風民俗更加文明起來。
(三)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發展特色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以及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的總體安排范圍內,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我國幅員遼闊,我國鄉村所處地區無論是從生活條件,還是從生產條件上看都存在巨大差異。從地理分布狀況看,我國的鄉村在平原、高原、山地、草原等地區均有分布;從人口分布來看,各地鄉村人口分布不均,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數據,各省鄉村人口從200多萬至4 000萬以上不等,且受教育程度、人口老齡化程度各不相同;從生產水平角度看,各地生產方式多樣,產業結構豐富。這些差異決定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不能簡單套用一個模式。
所以,鄉村振興對不同類型的鄉村來講,從質上,要突出地方發展特色,以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四類村莊分類推進鄉村發展[4],不搞“一刀切”;從量上,要合乎地方發展水平,循序漸進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四)創新發展,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目的,并不是要把鄉村建設成為新的城市,而是在部分地保留鄉村與城市的區別的同時,解決鄉村經濟落后、生態破壞、治理困難等問題。城鄉之間不是經濟上先進與落后的差距,不是政治上民主和封建的差距,也不是文化上文明與野蠻的差距,而是行業分工的差別、環境風格的差別、人文氣質的差別。
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然要走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不同的鄉村有不同的特點,同一鄉村在不同發展階段,其矛盾又會呈現不同的特點,照搬其他地區的發展經驗無疑是不符合鄉村發展實際的。只有堅持創新發展,走出一條適合中國鄉村、突出各地本土特色、科學促進鄉村發展的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才能真正使得鄉村繁榮,村民富裕。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
實現鄉村振興,既要全面推進,又要重點突破,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創新發展。結合當前鄉村發展現狀以及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應從農業、鄉村、人才三個角度分析。
(一)發展現代化農業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需要首先予以考慮。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還不充分,需要通過科技創新、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優化農業保護制度等途徑來發展現代化農業。
1.以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解放、發展生產力,而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則是在鄉村振興中需要牢牢把握的“加速器”??茖W技術的應用有助于農業在現代化征程中縮短與其他產業發展之間的差距。
2.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發展現代農業,不能僅僅局限在農業生產領域,還應該在農業經營方面下功夫,讓農產品不僅能“產得好”,還能“賣得好”。從制度上落實好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長三十年的政策,并將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動小農戶的發展。
3.優化農業保護制度。要優先發展農業,還要從制度上加強對農業的保護。從數量上,用政策引導、鼓勵更多的人才、資金向農業充分涌流;從結構上,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現代化農村
鄉村振興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不僅發展現代化農業,還要從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先進文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層黨建等途徑建立現代化農村。
1.合理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可以將城市先進的資源帶入鄉村,有效帶動鄉村發展。但城鄉融合必須因地制宜,優先在城市近郊地區推動城鄉融合,既保留鄉村發展的自然風貌,又加快現代治理體系向鄉村涌流。
2.發展鄉村先進文化。先進的文化不僅存在于現代城市,也保留于傳統鄉村。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附載于鄉村傳統建筑、手藝、風俗當中,應當予以發揚光大。同時,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所建立起的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宮等文化載體也可以引入鄉村,充實鄉村文化。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的鄉村必然要求鄉村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通暢的道路、先進的醫療、廣覆蓋的網絡等,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求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從而推動鄉村交通、衛生、教育等方面的發展。
4.加強基層黨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下轉98頁)(上接26頁)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建立現代化農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是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
(三)建設鄉村人才隊伍
鄉村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自發振興,鄉村還是要靠人來振興,而鄉村振興時間緊、任務重,必須要有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行。
1.培養現代職業農民。農學的發展使得農業不再是傳統的“靠天吃飯”的生產活動,現代化的農業要求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必須要掌握植物營養學、土壤農化分析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要通過鄉村本土農民的培育、引導接受過農學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研究生扎根鄉村從事農業生產等方式提高農民知識水平,培養現代職業農民。
2.鼓勵人才建設鄉村。鄉村振興,不僅要靠農學人才發展現代農業,同時要靠教師、醫生、公務員、工程師等各類人才扎根鄉村,從醫療、教育、住房、治理等多方面建設鄉村。只有鄉村各個方面都有現代優秀人才,鄉村才能多面開花,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