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芬
摘 要:隨著全球老齡化形勢的日益嚴峻,養老服務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上更加側重于養老服務問題的研究。回顧國際養老服務的發展歷程,明確國際養老服務標準在老年獨立、老年照顧、老年參與、老年自我實現和老年尊嚴等方面的內容,為我國養老服務在理論研究、政策制定、標準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國際標準
中圖分類號:C913.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4-0057-02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共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2002年聯合國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通過的《政治宣言》中指出,世界人口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到2050年60歲以上人口將從6億增至近20億,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預計增加一倍,從10%增至21%,其中增長最迅速的是發展中國家。在今后五十年中,這些國家的老年人口預計翻兩番[1]。而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養老問題是一個涉及我國千家萬戶和全社會生活的大事,養老服務在當前及今后很長時期內必是一項影響深遠、惠及眾多老年人的社會系統工程。回顧國際老齡問題大會的發展歷程,了解養老服務發展的相關的內容,將有利于促進養老服務標準化的實現,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更好地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
一、國際養老服務主題大會
從二戰結束至今,歷屆有關老齡問題的大會陸續召開。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問題呈現出的新特點,國際上老齡問題相關議題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化。聯合國歷屆老齡議題的大會,對養老服務各方面的標準也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的新特點而不斷完善,各歷史時期養老服務標準的國際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974年世界人口會議通過的《世界人口行動計劃》[2]中有一項條款,呼吁所有各國政府于其發展政策中充分注意人口中老年人人數及其所占比率的變化所引起的問題。隨著20世紀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黃金時代的結束,資本主義經濟進入滯脹時期。而國際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養老服務需求增大。聯合國系統的專門機構和其他有關組織,先后于1980年9月、1981年4月、1982年2月和1982年5月召開會議以審查并協調其在籌備老齡問題世界大會方面的各項活動和所做出的努力。
新世紀以來,伴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老齡化問題逐漸凸顯新的發展特點。國際老齡問題研究所不斷調整老齡問題研究角度,加快養老服務標準化研究。2002年,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1]確定了老年人與發展、提高老齡健康和福祉、確保有利和支助性環境三個優先方向。“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的后續行動”大會[3](2013)從老年人獲得體面的工作、虐待和暴力侵害老人、老年人和精神衛生三方面入手,對于促進老年人在整個老齡化過程中參與和融入社會的情況進行了審查。此后,老齡問題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第四屆工作會議[4](2013)將討論的重點集中于維護老年人的尊嚴和權利方面。制定維護老年人群體具體權利公約,將進一步促進國際養老服務的標準化發展,這也將是國際養老服務前瞻性課題。
二、國際養老服務發展的指導性原則
“建立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是1999年國際老年人年確定的主題,也是2002年聯合國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確定的基本目標。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自1982年以來,建立新的老齡化“結構”并把該結構推廣到全世界,以及使之納入政策體系,一直是聯合國老齡問題方案的重點。在這一過程中,養老服務的標準也隨著新的老齡化機構的構建而不斷豐富和發展。而養老服務標準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1991年聯合國頒布的《聯合國老年人原則》[5]確定了老年人地位的五個方面的普遍性標準: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實現、尊嚴,這些標準為各國所參考,至今仍被遵循和使用。
千年首腦會議(2000)上承諾老年人有獲取知識、教育和培訓的機會。滿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就業、參加培訓、接受教育以及選擇居住的環境等是保障老年人獨立的重要舉措;2002年《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6]中明確了促使老年人有能夠通過賺取收入的工作和志愿工作,能夠充分和有效地參與其社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老齡問題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第四屆工作會議[4](2013)確定了保健方面獲得護理和長期護理的權利,得到保健和精神健康的權利,獲得重要藥物的權利等保健方面的一般性原則,其中獲得社會服務權被著重提及;《維也納國際行動計劃》[7](1982)指出,教育方面使教育方法適合年長者的能力,以便他們能公平地參與任何主體所提供的教育,并從其中獲得自我實現的機會,提供教育必須避免對年長者的歧視,確保老年人和其他年齡組的人一樣,能夠得到基本文化教育,并能利用社會中所具備的一切教育設施;2013年老齡問題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第四屆工作會議上,曾[4]就“促進和保護人權和老年人尊嚴”展開了小組專題討論,對促進并保障老年人的尊嚴、健康和獨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三、國際養老服務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8]是指在標準意識的指導下,養老服務機構管理者規范化的管理制度、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服務崗位工作項目、程序與預定目標的設計與培訓,向消費者提供統一的、可追溯和可檢驗的重復服務。養老服務活動通用國際基礎標準對整個養老服務行業具有廣泛指導作用,因此,加大對國際養老服務標準的研究,參照國際規則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標準,加快我國養老服務標準化管理,是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1.對國際養老服務標準進行深入研究。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人口老齡化更是呈加速發展態勢。在此形勢下,如何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發展目標,需要我國政府深入研究國際養老服務標準,結合本國實際構建合理、科學的養老服務體系,解決目前我國有限的養老資源與不斷增長的養老需求之間矛盾。國際養老服務標準的研究是促進養老國際化的必然要求,明確國際養老服務標準將有利于各國把握世界老齡化現狀,結合本國老齡問題的實際情況,在國際養老理念的指導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本國養老服務行業、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標準;構建適宜本國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業的科學、規范、完善、惠普制的發展。
2.參照國際規則制定符合國情的養老服務標準。養老服務業是面向處于弱勢地位的老年群體服務的,其面向特殊人群的屬性決定了養老服務需要基本的服務標準。只有這樣,老人養老和行業發展才能得到制度上的保證。 因此,養老服務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與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水平和社會政治體制息息相關,國際規則制定符合國情的養老服務標準是我國制定養老服務標準的理念。參照國際標準對養老服務活動趨于科學化、規范化具有指導作用,規范養老服務標準有利于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有利于促使養老服務更加注重老年人健康和確保老年人生命財產安全,有利于在養老服務范圍獲得最佳的資源配置,有利于更好地衡量養老服務行業服務產品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3.養老服務應實行標準化管理。我國傳統生活方式以家庭養老為主,隨著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實施以及經濟社會的轉型,在“未富先老”、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4-2-1”家庭結構日益普遍,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形勢下,實行標準化管理的養老服務刻不容緩。標準化的管理是養老服務活動實現最佳秩序的重要保證,一套標準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養老服務各環節的科學運作,也有利于及時修正養老服務活動中不合理的部分。此外,標準化的管理也有利于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管理層面上適時調整,在滿足老年群體需求、豐富養老服務項目、完善養老服務指標體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政治宣言[R].馬德里.2002.
[2]? 世界人口會議.世界人口行動計劃[R].1974.
[3]? 聯合國.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的后續行動大會報告[R].2013.
[4]? 老齡問題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第四屆工作會議,紐約老齡問題不限成員名額工作組的報告[R].2013.
[5]? 聯合國.聯合國老年人原則[R].1991.
[6]? 聯合國.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R].2002.
[7]? 聯合國.老齡問題維也納國際行動計劃[R].1982.
[8]? 汪少敏,耿天霖,渠明珠,李琳琳.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思考與對策[J].關注標準,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