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巾多久洗一次才能兼顧衛生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省時省力?美國《好管家》雜志研究所所長卡洛琳從專業的角度向我們普及了關于洗毛巾的科學。
擦臉、擦頭發等使用頻率不高的毛巾,如果每次使用完畢后放到毛巾架上并保持干燥,可以使用3次以上再清洗。但是擦手的毛巾由于使用頻率很高,就需要每兩天甚至每天清潔一次。如果毛巾有異味,可以將毛巾用熱水浸泡,水中加1~2小杯白醋,然后用普通的清洗劑清洗即可。但是不要用軟化劑,軟化劑會降低毛巾對水分的吸收能力。
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美國兒科學會在《兒科學》雜志上在線發布了氟化物使用指南。該指南列出了對兒童每個階段的具體建議。
學會在新指南中指出:
●無論是否存在齲病風險,推薦在兒童自出牙起開始使用含氟牙膏。
●3歲前兒童使用“一片”大小(約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超過3歲的兒童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父母應為較小的兒童擠好牙膏,并監督及幫助其刷牙。
●在牙齒萌出后,每3~6個月進行涂氟。
●不建議6歲以下兒童使用非處方含漱劑,因其易發生誤吞而導致攝入過多的氟。
雙酚A,又稱BPA,是塑料制品中的常見物質,生活當中隨時可以接觸到。但是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孕期過多接觸BPA制品,日后兒童患糖尿病、心臟病等的發病率會明顯增高。
這項發表于《內分泌學》雜志上的研究收集了24位孕婦接觸BPA制品及其影響的數據。研究人員將孕早期的被試孕婦根據血液中BPA含量高低分為兩組,待嬰兒出生后從她們的臍帶血樣本中檢測化學副產品的產生量。血液分析表明過多接觸BPA制品的孕婦,嬰兒出生后出現氧化應激反應,降低身體激素等的調節能力,提高患病風險。
所以為了寶寶日后的健康,孕媽媽們要減少BPA制品的接觸。
荷蘭科學家研究稱,父母與孩子睡在一起,會增加孩子患哮喘病的風險。此前有專家指出,孩子與父母睡在一起十分危險,因為父母在睡夢中可能會壓到孩子,從而導致孩子窒息死亡。如今荷蘭科學家研究再次發現,孩子與父母一起睡還可能導致孩子患哮喘病。
研究人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了1~6歲患有呼吸困難和哮喘病孩子的相關數據。結果發現,2歲以下孩子的睡眠與哮喘發病率緊密相關,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至24個月內不與父母睡在一起,則不會增加患類似疾病的風險,反之則會導致危險。
研究人員表示,至今還無法確定是何種因素導致了這種聯系,研究人員會繼續就這一課題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