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媛媛
【摘 要】目的:分析中藥湯劑配合情志護理在月經不調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醫院婦科收治的月經不調患者90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組,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5例,均給予常規中藥湯劑治療,觀察組聯合情志護理。結果:觀察組退出2例,對照組3例。觀察組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Z=2.596、P=0.009),觀察組愈顯效率高于對照組(=6.770、P=0.0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月經不調患者中的應用中藥湯劑配合情志護理,可以增進療效。
【關鍵詞】月經不調;中藥;情志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emotional care in patients with irregular menstru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90 patients with irregular menstru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4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45). Results: 2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ZH2.596PU 0.009),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770 P0. 009),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emotion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irregular menstruation can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keywords irregular menstru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otional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245.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0-01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醫院婦科收治的月經不調患者入組。納入標準:①年齡18~45歲;②排除器質性疾病、引流產等原因導致的月經不調;③認知精神正常。排除標準:①有停經表現,早孕證據;②過敏體質;③拒絕參與研究;④其它重大疾病。退出標準:①服用避孕藥等可能影響月經的藥物;②依從性較差;③個人經期衛生生活管理不到位,如喜吃辛辣厚味;④生殖系統感染;⑤其它個各種原因住院;⑥誤漏診。入選對象90例,年齡18~43歲,平均(30.4±8.4)歲。病程(5.6±2.5)個月。表現:經期不穩定65例,月經量異常49例。伴隨癥狀:乏力35例,煩躁焦慮31例,口干30例,心煩多夢28例,畏寒體冷24例,痛經20例,頭暈頭痛18例,腰膝酸軟17例。危險因素:主訴壓力大或測評達到輕度抑郁焦慮62例,睡眠不規律35例,吸煙15例,少運動12例。中醫辯證分型:腎虛型31例、血虛型32例、血寒型27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組,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5例,兩組對象的年齡、病程、表現、伴隨癥狀、危險因素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單純的中藥治療,血虛對象給予調經湯,柴胡、桂枝、當歸各15g,益母草30g,白術、吃少、川椒、煨生姜各10g,炙甘草6g,薄荷5g,大棗6枚。經前5日服藥至月經干凈,1日1劑,1日2次,飯后1h服用,連續3個月。血寒型對象四物湯加減,熟地黃、當歸、山萸肉、山藥各25g,白芍、杜仲、巴戟天各20g,川穹、柴胡、香附、丹參、茯苓各15g,月經來潮前1周口服,1日1劑,1日2次,連續7日。醫囑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適量運動,勞逸結合,做好經期的保健。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情志護理。主要內容:①疏導解郁,每次復查都與患者進行1次溝通治療,時間20-30min,采用開導方法減輕不良情緒,進行疏導,開解郁結。就患者目前的心理問題,如工作學習壓力大、家庭關系不睦、子女教育、家庭糾紛等,進行深入探討,給予適當的意見和建議;②辯證選擇合適的管理對策,以情志理論、“六情學”理論指導心理護理,如虛證對象適當引入喜、驚等情志,以改善血液循環、周圍灌注,若陰虛火旺者提倡靜養,控制五情,預防急性心理應激;③患者可以嘗試進行音樂治療,睡前、休息期間可以播放五行音樂;上午以輕快明朗音樂為主,下午舒緩婉轉音樂,晚上寧心定神音樂;④日常休息可以嘗試進行中醫行為心理療法,推薦采用太極拳、五禽戲等動形活動訓練;⑤避免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
1.3 療效判定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中月經不調療效:①痊愈:月經經期、月經量基本正常,伴隨癥狀基本消失,癥狀積分下降≥95%;②顯效:月經經期、月經量基本正常,伴隨癥狀明顯改善,可以正常學習工作,癥狀積分下降<95%,≥75%;③有效:經經期、月經量有所改善,伴隨癥狀有所減輕,且未加重,但生活工作學習仍然受到影響,癥狀積分下降<75%,≥50%;④無效:經經期、月經量無明顯改善,伴隨癥狀無明顯減輕,或加重,生活工作仍然受到嚴重的影響,癥狀積分下降<50%。
1.4 統計學處理
臨床療效分級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愈顯率采用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退出2例,對照組3例。觀察組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Z=2.596、P=0.009),觀察組愈顯效率高于對照組(=6.770、P=0.0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中醫是治療月經不調的重要方法,社會大眾認可程度高,總有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痊愈率在50%~90%,本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對照組的愈顯率達到80.95%,絕大多數的月經恢復比較理想。中藥治療月經不調可能與藥物改善子宮血流動力學,調節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調節內分泌有關。
月經不調的發生機制較復雜,中醫認為月經多見血癥、虛證,肝氣郁滯多見,特別是青年女性,本組對象的患者年齡在30歲左右,血海虧損、精血衰少、多產、憂思傷脾都是常見的病因病機。治月經不調特別是青年女性的月經不調,需治肝,肝臟具有涵養肝氣、調節血量、濡養肝及筋目、疏通以及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這有助于促精血津液運行輸布等作用,肝臟疏泄可以調節臟腑經絡之氣升降出入運動協調平衡,維持全身臟腑、經絡、管竅等功能活動。
采用情志護理可以疏肝解郁,可以增進療效,其主要是通過疏肝解郁,調節與月經相關的臟腑、氣血、經絡功能有關。研究顯示,觀察組的療效明顯改善,痊愈率達到76.19%,提示殘留癥狀明顯減少,療效肯定。
小結:在月經不調患者中的應用中藥湯劑配合情志護理,可以增進療效。
參考文獻
樂杰.婦產科學[M].第八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