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
【摘 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乳腺癌根治術術后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00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采用循證心理護理進行護理;對照組5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并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調查。結果:觀察組患者給予循證心理護理后發生情緒功能改變、角色功能紊亂、認知功能障礙、軀體功能受限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循證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心理護理中能夠有效、個體化的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減輕甚至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質量,并對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及改善預后起著重要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乳腺癌根治術;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2
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并趨于年輕化,成為導致婦女死亡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2],目前治療乳腺癌最為有效的方法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并輔以放療、化療、以及內分泌治療等,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對此我院乳腺甲狀腺外科對行乳腺癌患者在實施優質整體護理,的同時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并對患者護理后常見心理狀況進行比較,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乳腺甲狀腺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行單側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100例患者(均經病理切片證實為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單側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治療及化療。其中98例為女性,2例為男性,平均年齡(46±7.1)歲;按入院順序隨機分成2組,觀察組50例,平均年齡(43±5.3)歲,男1例,女49例;對照組50例,平均年齡(44±4.7)歲,男1例,女4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深入研究循證護理方法與特點,對乳腺癌手術患者進行循證心理護理?,F介紹如下。
唐金珍[3]研究發現住院癌癥患者有心理反應的7個階段,但是臨床上常采用以下分期:懷疑否認期、憤怒發泄期、合作協議期、悲傷憂郁期、接受升華期,我科室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分期及心理變化,從而制訂出有科學依據的、最恰當的心理護理措施,因病施護、因人施護,這也是循證護理的核心所在[4]。我科室針對以上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采取的針對性詢證護理措施。
1.2.1 懷疑否認期的心理護理:此期患者在疾病確診前有不同程度懷疑心理,不能接受所患疾病事實的對醫務人員和親屬的言行,這期間護士要行使保護性醫療措施,尊重家屬意見,盡力穩定患者思想情緒,勸說患者聽從醫師的安排和做進一步檢查治療,使患者逐步接受癌癥的現實,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
1.2.2憤怒發泄期的心理護理 度過了否認期,一旦證實了癌癥的診斷,患者會立即感到對無限的憤怒和不平。表現得悲憤、煩躁、拒絕治療,并把這種憤怒向周圍的人發泄。醫護人員要跟多的理解患者,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與體貼患者要多體諒患者,不與其爭吵,并盡量向患者講解臨床意義,鼓勵患者接受并配合治療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 合作協議期的護理:此期患者心理狀態趨于平靜、友善、沉默不語。這時又能順從地接受治療并希望得到舒適周到的治療和護理,希望能延緩死亡的時間。
1.2.4 悲傷憂郁期的心理護理:此期患者往往由于長時間的治療、化療、放療,癥狀未見改善,隨著病情的逐步加重,產生悲觀沮喪的情緒,性格內向的患者抑郁、悲觀尤為突出。
1.2.5 接受升華期的心理護理:此時患者對自己即將面臨的死亡也已有所準備,恐懼、焦慮和最大的痛苦已經消失,這時患者表面上樂觀,但由于術后形體的改變、夫妻生活的影響及化療藥物的副反應等,往往表現為精神十分脆弱,機體極度虛弱,常處于嗜睡狀態。對于極特殊患者,可考慮采用催眠、肌肉放松等特殊方法。最后還要做好癌癥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讓家屬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時刻做好協助治療的好角色,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療,讓患者在住院期間感受到平靜和溫暖。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情緒功能改變、角色功能紊亂、認知功能障礙、軀體功能受限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中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隨著現代護理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真實、可靠的科學證據為基礎的護理實踐-循證護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正在展開,它使傳統的經驗主義護理模式向依據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的新型護理模式轉變。循證護理作為從醫學中派生出來的一門護理學科理論,具有非常有效的遠矚性,也是未來護理學發展的必經之路,它的優勢在于科學性和規范性,任何醫學護理問題都要經過對文獻、案例等的理論和實踐記錄的參考與總結,才能夠應用于實際并獲得更加滿意的效果。
我科室通過真實、準確地了解乳腺癌患者現在的及即將出現的心理變化和心理規律,制定出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計劃,并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用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的護理。通過對乳腺癌患者的不同心理分期及心理反應進行循證護理,降低了情緒功能改變、角色功能改變、認知功能改變及軀體功能改變的發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乳腺癌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一方面節約了醫院人力、物力等醫療資源,另一方面提高了護理效率,以最短的時間達到比傳統護理方法更加行之有效的臨床護理結果,對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及改善生活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李樹玲.乳腺腫瘤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6.
馬秀閣.乳腺癌患者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08,6:105-106.
唐金珍.探討癌癥患者心理發展階段及護理[J].中國臨床康復,2002,3(6):892.
陳虹,姜潮.晚期癌癥患者焦慮抑郁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華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2):108-110.
吳玲麗.癌癥患者心理狀態與個性的評析及干預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6,6(5):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