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目的:探析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護理中運用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納入2016年4月~2018年10月本院ICU接收的有創機械通氣呼吸衰竭患者76例,按照隨機化分組原則分為試驗組、參照組,各組均有38例,前者提供舒適護理,后者提供常規護理,比較兩組呼吸功能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試驗組呼吸功能指標均優于參照組,并發癥少于參照組,P<0.05,構成統計學意義。結論:舒適護理運用于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中作用顯著,能改善呼吸功能,減少并發癥,保障護理質量,值得采納。
【關鍵詞】有創機械通氣;舒適護理;ICU;呼吸衰竭
【中圖分類號】R47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1
資料顯示,多數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受疾病[1]、住院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外加患者無法言語,不能像醫護人員表達自身的需求,因此對此類患者提供可靠優質的護理服務十分必要。本院對2016年4月到2018年10月ICU收治的38例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采取舒適護理后,效果可靠,匯報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礎資料
76例呼吸衰竭患者均于本院ICU接受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入組時間由2016年4月開始,到2018年10月結束,均分成兩組,參照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39-73歲,均值(54.72±3.95)歲;上機時間11h-6d,均值(4.10±2.43)d。試驗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41-71歲,均值(54.85±3.86)歲;上機時間13h-7d,均值(4.29±2.51)d。兩組臨床資料對比差異小,P>0.05,滿足研究指征。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監測病情、照護生活起居等。
試驗組:在上述護理基礎上采取舒適護理:①舒適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無法利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因此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需加強耐心,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并評估其心理狀態,聯系實際情況,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例如患者清醒時,可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使患者對周圍環境的恐懼感、對疾病的注意力等轉移,進而緩解心理壓力。由于ICU限制陪護,患者時常會感覺到孤單落寞,易失去康復信心,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關愛,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助于促進康復,使之能盡快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呵護,進而主動配合護理工作。②舒適環境護理:為患者創建舒適靜怡的休養環境,合理調控病室內溫濕度,維持空氣流通,降低噪聲水平,以免影響到患者休息;定期消毒病房用具和醫療儀器,做好手衛生清潔工作,操作后嚴格遵照洗手消毒規定執行,杜絕醫源性感染。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時應保持態度和藹、言語親切,避免患者產生排斥感;集中開展護理操作,每項動作均確保輕柔,使患者的生理舒適度得到提高。③舒適體位護理:為避免患者肢體過度彎曲或外展導致受壓,護理人員應當主動輔助患者擺放好體位,必要時可應用氣墊床,以改善臥床時間過久導致的疼痛;日常護理中間隔兩小時協助患者翻身一次,適當按摩疼痛部位,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指導開展肢體活動,以減輕疼痛,控制并發癥。④舒適吸痰護理:向患者強調吸痰的意義,盡快消除患者的抗拒心理與不良情緒,使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使之盡快學會正確排痰,以減輕不適感;采取氣管套管內吸痰,避免患者氣道黏膜受損,吸痰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監測,了解其血壓、脈搏與心率等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需即刻報予主治醫生,以及時救治。此外,吸痰前后還需提供純氧,避免患者缺氧而加重病情。若患者機械通氣時出現發紺減輕、心率減慢以及呼吸困難改善等癥狀,提示通氣效果良好;反之,則應重點關注二氧化碳潴留情況,并及時對呼吸機參數進行調整,尤其是氧濃度,防止氧濃度過高。
1.3 觀察指標
(1)監測兩組呼吸功能:潮氣量、肺活量和用力呼氣量;(2)記錄兩組并發癥:口鼻黏膜損傷、呼吸機相關肺炎、聲帶損傷。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處理研究數據,()表示計量資料,t驗算;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呼吸功能分析
兩組護理功能指標對比差距顯著,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見表1。
2.2 并發癥分析
參照組出現2例口鼻黏膜損傷、4例呼吸機相關肺炎、2例聲帶損傷,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1.05%;試驗組僅出現1例口鼻黏膜損傷、1例聲帶損傷,并發癥總發生率為5.26%。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1455,P=0.0417)。
3 討論
據文獻記載,多數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為老年人,此類患者身體機能下降,易伴有諸多并發癥[2],外加呼吸道分泌物過多,護理時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導致感染,進而使死亡率增加。因此,對ICU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合理規范的護理服務意義重大。
本次研究總計納入76例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并將其分為兩組,依次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結果顯示,接受舒適護理的試驗組呼吸功能與接受常規護理的參照組相比更佳,P<0.05,說明試驗組制定的護理對策可行性高,能幫助患者提高呼吸功能,改善身體機能,進而早日痊愈;同時,通過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不難發現,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1.05%顯著高于試驗組的5.26%,P<0.05,再次表明舒適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顯著,優于常規護理,能有效積極減少并發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運用價值高。舒適護理不僅能為患者創建舒適優質的病房環境,保障其睡眠充足,安心養病,還可通過密切觀察病情狀態[3],給予心理護理、吸痰護理和體位護理等護理干預,并隨時調整護理方案,以保障護理服務的優越性,屬于一種人性化護理模式。
總之,對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施以舒適護理可行性高,能使患者獲得理想的預后,早日恢復健康,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方婭.舒適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6,35(14):166-168.
周春紅.舒適護理在 ICU 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吉林醫學,2015,31(16):3699-3700.
蘇花,劉靜,王莉等.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中運用舒適護理的效果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8,17(4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