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福
【摘 要】目的:研究高位肛瘺患者實施絲線掛線治療的療效。方法:選擇39例于我院接受高位肛瘺治療的患者,納入時間為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分別為18例和21例。其中參照組采用膠圈掛線治療,實驗組行絲線掛線治療,對比2組患者疼痛及肛門功能評分、臨床效果。結果:2組手術前患者肛門功能Wexner評分未見差異(P>0.05),實驗組術后6h、術后72h疼痛視覺模擬評分及術后6個月肛門功能Wexner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較低,組間具有明顯差異,2組均未見復發情況,且臨床顯效率(94.44%、95.24%)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絲線掛線治療高位肛瘺臨床效果更佳,患者術后疼痛感及不適感發生比例較低,手術對其身體及心理上的影響較小,應予以臨床推廣。
【關鍵詞】高位肛瘺;絲線掛線;膠圈掛線
【中圖分類號】R65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1
本研究針對高位肛瘺患者實施絲線掛線與膠圈掛線治療,對比2種治療方式臨床效果,通過絲線掛線手術能夠降低患者術后疼痛感,其臨床應用具有實效性。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高位肛瘺治療的患者39例,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18)與參照組(n=21)。其中,實驗組男性高位肛瘺患者13例,女性患者5例。最小年齡33周歲,最大年齡65周歲,中位年齡(43.21±12.87)周歲。高位肛瘺病程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7個月,中位病程時間(4.65±2.00)個月。參照組男性高位肛瘺患者15例,女性患者6例。最小年齡34周歲,最大年齡63周歲,中位年齡(44.77±10.41)周歲。高位肛瘺病程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6個月,中位病程時間(4.47±1.09)個月。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統計分析結果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術前常規灌腸及椎管內麻醉處理,取患者前傾折刀位,實施擴肛,在患者缸內防止紗布條,并在其肛瘺外口注射亞甲藍與雙氧水1:1混合液[1]。實驗組:切開其藍染內口肛周皮膚,并期初其肛隱窩與肛腺,通過7#絲線切開年末元,予以探針探查,直至找到其瘺管頂端。在手指引導下穿透其腸壁早咯普,并穿過3至4條絲線,收攏后實施無張力打結,其尾端探出肛門10至20mm后剪除多余絲線[2]。如患者瘺管側支長度超過30mm,行常規切開造口引流,瘺管之間長度超過40mm,則另行處理,應用紗布將其瘺管內腔壞死組織予以擦除,應用絲線或橡皮條引流、打結并固定。術后行丁自帶加壓包扎,術后1d予以常規換藥,術后7d拆除橡皮引流條,術后14d拆除絲線,術后21日拆除掛線[3]。參照組內口上瘺管處理采用橡皮條掛線并收緊,應用粗絲線實施雙重結扎,術后10d后每周緊線1次,直至瘺管切開。
1.3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39例高位肛瘺患者相關數據錄入SPSS 19.0軟件之中,實驗組與參照組手術時長、住院時長、手術疼痛及肛門功能評分數據行t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2組患者高位肛瘺臨床效果情況行X2檢驗,采用(n%)表示。以P<0.05作為對比校準基準,對其統計學意義予以判定。
2 結果
2.1 高位肛瘺患者手術疼痛及肛門功能評分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高位肛瘺手術疼痛及肛門功能評分數據(見表1),2組手術前患者肛門功能Wexner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術后6h、術后72h疼痛視覺模擬評分及術后6個月肛門功能Wexner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兩者差異明顯(P<0.05)。
2.2 高位肛瘺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高位肛瘺臨床效果情況(見表2),2組均未見復發情況,且臨床顯效率(94.44%、95.24%)無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當前治療高位肛瘺均采用手術方式予以治療,其手術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肛門功能預期恢復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確定其手術方式,本研究所應用的絲線掛線手術方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效果,一方面,該手術方式操作相較于膠圈掛線而言更為簡便,極大節約了手術時間及醫師人力資源[4]。另一方面,患者術后省略其緊線環節,患者在術后早期即可出院,是當前醫療資源相對緊張條件下的高效手術方式。另外,通過絲線掛線方式能夠保護患者肛直環水平肌,患者術后瘢痕組織較小,術后患者括約肌、肛門功能得以顯著保護[5]。同時,在實際操作過程之中,絲線掛線治療方式患者無需多次緊線,患者疼痛感較強,極大增強了患者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針對高位肛瘺患者實施絲線掛線治療效果顯著,患者術后疼痛感較輕,有助于保護患者肛門功能,因此,絲線掛線方式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的優勢。
參考文獻
鄭麗華,石玉迎,賈蘭斯,等.應用虛實結合掛線法與傳統實掛線法治療高位肛瘺的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2).
羅準.低位切除瘺管結合高位掛線與單純掛線治療高位肛瘺的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5):44-46.
陳寧,劉思義,耿彪.低位掛線引流加高位掛線切割術對復雜性高位肛瘺病人的治療作用及對病人術后復發率的影響[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8(2).
涂強.肛瘺切除術聯合掛線法對高位肛瘺的治療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7):900-901.
駱焰權,何建輝,葉曉璋.低位掛線高位擴創引流術治療高位肛瘺的臨床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