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
【摘 要】:目的 探討研究延續性護理對于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的自我管理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個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進行干預;觀察組則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進行干預。結果 觀察組患者綜合自我管理水平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其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性護理模式能夠更加顯著地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治療依從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而達到控制病情進一步惡化,具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術;延續性護理;常規護理;自我管理水平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通常被稱為冠心病。到目前為止,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已經成為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手段,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心絞痛,改善預后,降低死亡率等。但普遍經過冠心病介入術后的患者未得到合理有效的自我護理從而導致疾病復發或是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患者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基于此,對于患者病后進行有效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就變得十分重要。此次研究報告針對于我院收治的一部分冠心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與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組進行各數據指標比對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心功能不全患者共100例作為此次研究報告的對象,運用計算機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人數各位50,將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作為對照組,本組患者年齡45~77(58.2±6.7)歲,男性27例,女性23例;將采用優質護理干預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年齡46~78(59.1±5.9)歲,男性24例,女性26例。將此次實驗研究目的及過程方法告知家屬并取得同意,并經由我院倫理委員審批同意后實施。納入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進行檢驗,組間數據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施心內科常規護理操作,主要包括用藥指導、機體康復訓練、健康教育、出院復診指導,告知患者相關注意防護事項以及家屬相關的應急救護措施;觀察組接受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
(1)、延續性督導。安排相應的跟蹤記錄小組對其患者復診相關病情、相應并發癥、身體常規指標的記錄,積極做好院內護理與院外護理,在患者出院90d以內,小組以電話溝通的方式來提醒患者定期復診,提醒患者按照醫囑定時定量服用藥物,在1~2年內做到每月電話隨訪患者身體狀況,提醒患者復診為每半年一次。
(2)、心理護理。大多數患者因冠心病的長期折磨及臨床癥狀的反復發作,通常會出現厭煩、焦慮、緊張、排斥等負面心理,護理依從性差,給患者的的康復治療過程徒增阻礙。醫療人員需要使患者擺脫心魔[2],第一時間與患者建立有效的溝通,觀察患者心理狀態,施與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開導患者。在患者出院后,應按照每月一次的頻率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解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其心理情緒保持穩定,增加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從而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達到良好的病情控制效果。
(3)、飲食及運動護理。在出院后叮囑患者家屬嚴格控制日常飲食的鈉鹽和脂肪的攝入量,每日多吃水果及蔬菜,戒煙戒酒,鼓勵患者進行一些有益心肌功能復健的低強度運動,獲得充足的睡眠以及休息時間。
(4)、建立患者專屬檔案。成立的護理小組對指定患者的病情變化、身體情況、自理能力、心臟功能等一系列相關因素建立個人檔案,根據檔案情況實時調整患者的護理手段[3],提醒患者復診頻率,并根據每次復診情況對檔案進行修改記錄。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總分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調查數據應用統計軟件SPP20.0進行統計分析,對計量數據統計時用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技術客觀分析并對照兩組入選對象的所有可參考臨床數據,表明其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對比
觀察組患者50例,醫囑依從性(37.91±4.16),應急處理(23.73±3.21),生活管理(30.72±1.91),自我管理總分(86.62±6.67);對照組患者50例,醫囑依從性(26.71±3.27),應急處理(22.31±2.17),生活管理(24.16±1.12),自我管理總分(72.38±6.59)。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t=8.274,P=0.001,P<0.05)。
3 討論
與常規護理干預相比,延續性護理能夠使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護場所享受到更加專業的協調性與連續性護理服務,使患者在回到家庭后仍能夠持續性的隨訪及指導,這在患者的心理上就可施加一層強有力的保護[4],可以有效排解患者的焦慮、緊張、恐慌情緒,提高患者在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水平以及對治療康復的信心,運動以及飲食的隨訪指導能夠有效的規避導致冠心病發的危險因素,督促患者進行低強度運動能夠時刻鍛煉到患者心肌功能,這一些列的護理舉措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癥復發情況,致使患者提高治療信心,進而提高患者的醫囑依從性,使得患者從心理、機體等各方面得到高效的護理康復。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白璐, 胡傳來, 韋學萍, et al.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提高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效果[J]. 安徽醫學, 2016, 37(8):1037-1040.
李靜, 吳雷.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性[J].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7, 23(5):621-622.
顧麗萍. 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介入治療冠心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河北醫藥, 2017, 39(1):154-157.
楊慧, 吳迪. 電話隨訪式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患者二級預防非藥物措施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醫學研究與教育, 2016, 33(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