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雨
【摘要】??? “微時代”的到來催生出諸多新型的學習模式與教學模式,而微課作為其中主流的學習模式,受眾群體之多、輻射范圍之廣是任何一種學習模式所無法匹及的。本文結合“微時代”背景下的微課優勢,圍繞微課學習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展開全面論述。
【關鍵詞】??? “微時代”??? 微課學習???? 必要性??? 可行性
當下,微信、微博、微視頻、微課堂已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遍地開花,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便捷服務,同時也帶來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從自身的興趣點出發,借助于網絡微平臺的微課視頻獲取到符合自身求知需求的學習資源。
一、“微時代”背景下微課學習的優勢
與傳統的教學課堂相比,微課視頻的時長在5到8分鐘左右,雖然課程設置時間短,但是微課內容以突出知識重點為主,以典型案例或者真實情境的方式展現在學習者面前,既能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5到8分鐘的學習效率遠遠高于45分鐘的傳統教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同時,微課借助于“微時代”背景,具有網絡視頻、手機直播、微信微博討論等多種傳播渠道[1]。此外,學習者通過微課的在線反饋功能,能夠及時將自己的獨到見解或者意見反饋給網絡客戶端,也能接收到其它學習者的反饋信息,進而營造一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正向學習氛圍。
二、“微時代”背景下微課學習的必要性分析
2.1輔助教學,拓展思路
教師制作一個完整的微課視頻,需要耗費大量的業余時間,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需要網羅大量的教學素材,在制作微課課件過程中,應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將教材中一些繁瑣的、無關緊要的知識點予以剔除,而擷取一些實用的、針對性強的內容納入到視頻課件當中,使短小精悍的微課課件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學生通過短短幾分鐘的學習,能夠真正學到精華知識。此外,教師應結合微時代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的特點,在課件當中增設問題反饋、習題測試、教師反思等環節,這樣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微課課件的不足之處,并在今后的工作當中予以改進,針對學生提出的質疑與建議,教師應悉心聽取,不斷反思,使微課視頻成為輔助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載體。
2.2突破空間限制,充實課后生活
傳統教學課堂在45分鐘教學時間內,無法將一些重點知識、難點知識進行細化,也無法針對性的對待某一個后進生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而基于微時代背景下的微課學習則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將教學課堂帶到課外、帶回家里,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能夠對遺漏的知識點進行二次三次溫習,進而實現查缺補漏的目的。如果沿用過去的復習方法,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數學生將課后時間用于學習以外的各種活動和娛樂當中,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而微課學習則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清晰直觀的視覺效果,動感十足的視頻畫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逐漸融入到學習情境當中,不但充實了課后生活,同時也促進了學習成績的提高。
2.3提升專業水準,夯實綜合素養根基
在微時代背景下,教師由知識講授者的角色轉變為教學策劃者的角色,這一角色所涵蓋的內容包括微課件制作、習題測試、學生討論、答疑釋惑等,如果某一環節出現紕漏,微課課件就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難以讓學生信服。因此,要想制作出精良的微課課件,教師就必須提升自身的專業水準,具備高尚的職業素養,不斷轉換制作微課的思路、充實微課內容、優化微課制作流程,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多優秀的微課學習課件[2]。
三、“微時代”背景下微課學習的可行性分析
1、制作流程簡單,易于開發設計。目前,PPT是最為常見的微課制作軟件,只有懂一點電腦知識的人就可以上手操作,而對專業技術的要求較低,準入門檻沒有任何限制。因此,一些在校學生也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制作一款簡易的微課課件,然后在網絡平臺上尋找一些視頻資料,對課件內容進行加工剪輯,進而制作成為具有符合個人需求的微課資源。此外,微課的學習內容較少,往往將一個單元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節內容,而這些小節內容,制作者只需要掌握內容梗概,并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即可,開發設計難度不高。
2、便于移動學習,應用價值較高。微課的視頻播放格式與多數網絡視頻媒體的播放格式相兼容,況且微課視頻的容量只有十幾兆或者幾十兆,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借助于掌上電腦或者智能手機,進行線上觀看,絕不會出現卡頓等現象,由于微課資源占用空間小,學習者能夠將學習資源時時帶在身邊,只要有時間,就可以即看即學。
3、尋求興趣點,釋放生活壓力。微課學習資源涵蓋各個學科知識,包括文化知識、自然科學以及所有藝術門類知識,由于現代人的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在微課資源當中找尋到感興趣的學習資源。微課學習資源可以充實自身的學識,釋放生活與工作壓力和陶冶人們的藝術情操。[3]
總的來說,科技進步引領一個時代的快步前行,大量的高科技產品相繼問世,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而且也為人們獲取知識養分、提升自身素質提供了一個廣闊平臺。人們利用掌上電腦以及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可以開啟學習模式,為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注入了生機與活力,為推進社會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 考? 文? 獻
[1]武立棟,羨曉輝,徐君姬.“微時代”背景下微課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439.
[2]王德興,謝霞冰,于慶梅,等.基于微信的碎片化學習數據結構課程探討[J].考試周刊,2019(27):37-38.
[3]陳玲玲.微課在成人高等教育應用中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11):25-26.
吳春雨(1979-),女,黑龍江省綏化市人,吉林醫藥學院,實驗師,碩士,主要從事移動學習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高校思政研究專項課題 《地方教學型醫學院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課題批準號:GS18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