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張文碧
【摘 要】外來語作為日語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滲入日本社會各個方面。在信息傳播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如何譯好外來語并發揮其最大潛能愈發重要。本文以《工作達人的最佳時間管理術》的翻譯實踐為例,在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的基礎上,針對其中的日語外來語總結出巧用直譯的“借譯”、本土風味的“變譯”、轉換明義的“意譯”和原汁原味的“零翻譯”四大翻譯方法,為日語外來語翻譯研究獻上微薄的一己之力。
【關鍵詞】日語外來語;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翻譯方法
中圖分類號:H159?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4-0214-02
古往今來,日本民族善于學習與不甘落后的特性一直被世界人民所熟知,外來語的出現與不斷發展也在某種意義上充分說明了日本民族努力向前的腳步從未停歇。與先進事物密切相關的外來語不僅在日本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還促進著日本與國際之間的交流。如今,各國日語學者、日語愛好者乃至日本國民都能感受到外來語的無處不在與飛速發展。
在先行研究過程中,筆者查閱了大量相關論文,發現近年來的相關研究大多集中于日語外來語的歷史發展、影響以及中日外來語的對比,很少有人就如何翻譯日語外來語提出自己的見解。因此,本文筆者以翻譯實踐《工作達人的最佳時間管理術》為例,對外來語的翻譯策略進行探討,以期提高譯作質量,實現真正的“信、達、雅”。
一、日語外來語的發展及特點
《新世紀日漢雙解大辭典》中是這樣定義外來語的,即“從其他語言中借鑒過來,已如同日語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使用的詞語。通常指漢語以外的,主要指從西歐語言中借鑒過來的詞語。”這就是狹義層面的外來語。自16世紀葡萄牙語傳入日本,外來語已逐漸扎根于日語并發展成獨具日本自身特色的日語外來語。現在,日語外來語基數巨大且每年仍有大量外來語涌入日本,溯其原由,可以將其歸因于日本民族的特性及日本社會發展的需要。
日本是一個擅長汲取他國所長并使其融入本國特色的民族,為發展自身,吸收他國技術文化是一條必由之路。在學習過程中,他國的部分詞匯直接被引入日語,逐漸變成常用的外來語。
日語外來語有如下特點:第一,數量龐大;第二,大多源于英語;第三,涉及范圍廣,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生活方面,都有它的身影。與日語不同,漢語并非表音文字,其構詞元素只有漢字,同一個音對應的漢字也很多。因此外來語漢譯時,在考慮發音的同時還需要斟酌其意韻。日語的片假名則是一個得心應手的構詞工具,可以高效地引進外來語。漢語外來語和日語外來語數量不成正比,很多日語外來語翻譯成漢語時難以找到對應的譯詞,這為外來語的日譯漢增添了難度。①了解日語外來語的特點以及外來語日譯漢的難點,不僅有助于探討如何翻譯日語外來語,還有助于規范日語外來語的翻譯,在準確傳達作者意思的同時賦予譯作靈魂。
二、日語外來語的翻譯策略
翻譯策略一般可分為兩類,即歸化與異化。歸化是指譯者在翻譯時更傾向于向讀者靠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帶給讀者;而異化則是指譯者在翻譯時更傾向于向作者靠攏,將作者原有的韻味直接傳遞給讀者。歸化和異化各有所長又相互補短,組成了許多兼具源語欣賞性與目的語可接受性的譯作。翻譯方法種類繁多,可以根據讀者傾向或作者傾向將它們納入歸化與異化的“大傘”之下。如,“零翻譯”“音譯”“逐字翻譯”“直譯”等翻譯方法偏向于作者,所以是異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而“意譯”“仿譯”“改譯”“創譯”等翻譯方法偏向于讀者,因此是歸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②筆者將基于上述翻譯實踐中出現的實例,從歸化策略下的“借譯”“變譯”“意譯”以及異化策略下的“零翻譯”四個方面來探究日語外來語的翻譯方法。
(一)巧用直譯的“借譯”。外來語的“借譯”是按照外來詞匯的形態結構和構詞原理直譯過來的一種翻譯方法。眾所周知,英語在如今的國際語言中仍保有很高的地位,不斷涌現的外部新事物總是優先被翻譯成英語再轉化為各個語言呈現出來。據統計,80%的日語外來語皆來自英語③,因此在外來語翻譯時將其轉化成英語再進行翻譯是最常見的一種翻譯方法。直接由英文單詞轉化而成的外來語、縮略型外來語、專有名詞等諸多類型的外來語都可以用“借譯”這一方法來處理,《工作達人的最佳時間管理術》翻譯實踐中就出現了大量類似實例。“バッファ”來源于英語“buffer”一詞,是指緩沖、緩沖器,因此可直接將其翻譯成“緩沖”;“テレアポ”與“メルマガ”分別是“telephone appointment”與“mail magazine”的省略形式,因此分別翻譯為“電話預約”和“電子雜志”; “ジョイントベンチャー” 的語源是“joint venture”,這是一個商務領域名詞,查閱英文詞典可知該詞匯應譯為“聯合經營”。基于當今廣泛豐富的英文資源,“借譯”可以說是最簡單方便的一種日語外來語翻譯方法。學會巧用英文直譯這一技巧并對英語詞匯量有所儲備,都是譯者在“借譯”外來語時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二)本土風味的“變譯”。“變譯”是指為了更好地貼近讀者并準確地傳達原文而在詞語原意的基礎上適當做出修改,選擇本土化的詞來呈現譯文。在外來語的翻譯中,“變譯”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這些詞語本身就是他國語言直接轉換過來的,將其本土化對讀者理解原文有很大幫助。本實踐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會社から與えられた売上目標の1.5倍の數字を「目標」に掲げ、さらにそれを2週間早めて達成する「目標達成シナリオ」を描く”,其中的外來語“シナリオ”的翻譯值得探究。“シナリオ”源自英文單詞“scenario”,意思是劇本、腳本。若將后半句譯成“撰寫將目標提前兩周完成的「目標完成劇本」”,雖能清楚地表達意思,卻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經過推敲,將該詞變譯為“規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制定將目標提前兩周完成的「目標完成規劃」”這一譯法,不僅準確表達了原意,還在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同時便于讀者理解,可謂一舉多得。這些外來語與上述可采用“借譯”法處理的外來語不同,不能直接轉為英語進行翻譯,而是需要譯者留心生活,在傳達原意的同時學會巧用地道的本土化表達方法,畢竟讀者才是譯作最大的受眾。
(三)轉換明義的“意譯”。“意譯”是一種區別于“直譯”的翻譯方法,指不采用逐字逐句的翻譯方法,根據原文的大意來進行轉義,以更流暢地再現原文意思。外來語有很多種類,其中有一種就是和制外來語,這類外來語在傳入的過程中出現了些許變化,導致其意思或詞性與源語有所出入。面對此類難以轉換為英文來進行直接翻譯和理解的外來詞匯,譯者需要稍加處理,更改其詞性、意思或通過轉換句子的表達方式來進行翻譯。實踐中有這樣一句話:“朝からトップギアで活動するための仕掛けをしておきましょう。” 這里的 “トップギア” 源自英語 “top gear” ,意思是 “高速檔” ,查閱日語詞典可知,該詞譯為 “末檔齒輪” 。這句話可以翻譯成: “早晨開始就像高速運轉的齒輪一樣做好活動準備。” 雖然基本上能將作者的意思傳達出來,但顯得冗長又啰嗦。結合上下文可知,作者強調早晨時間的重要性,他認為早晨效率最高,應該充分利用早晨這段時間。因此筆者認為這句話可以翻譯為:“從早晨開始調緊發條做好活動準備。”跳出“檔位”和“齒輪”的束縛,換成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調緊發條”。這樣一來,不僅完美表達了作者原意,也能讓讀者一目了然。
(四)原汁原味的“零翻譯”。“零翻譯”,顧名思義就是指不將源語轉換為目的語,而是完全或部分直接引入譯文中。這種翻譯方法多用于源文中有,但譯文中沒有的文化專有項。與“不譯”不同,“零翻譯”仍然需要翻譯處理這一過程,需將其轉換成易于讀懂或便于查閱的語言詞匯。例如,筆者在翻譯“晝食後に15分から20分程度の仮眠をとる「パワーナップ」も、「ROT(時間生産性)」を高める上でオススメです。”中的“パワーナップ”一詞時,就遇到了這一難題。通過查閱可知,該詞源于英文“power nap”,其英文解釋是“A power nap is a short sleep that terminates before deep sleep; it is intended to quickly revitalize the subject.”這是一個新興的專有名詞,尚未正式傳入中國,現存資料中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術語與之對應。筆者思考了很多譯法,如“充電小憩”“功率小睡”等,雖能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一時之需,卻并非最佳選擇。因為這些譯法不但無法百分之百傳達原意,還帶有濃重的譯者氣息,是完全基于譯者個人想法而誕生的詞語。這種情況下,“零翻譯”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即,直接將其譯為“power nap”。這樣一來,讀者可以通過自身的英文儲備來想象該詞的意思,也能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來獲取該詞的解釋。更重要的一點是,還能讓讀者獲取新知識并體驗異國文化,升華讀者的閱讀體驗。
三、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工作達人的最佳時間管理術》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外來語日譯漢難點,從歸化與異化的翻譯原則角度探究了外來語日譯漢的翻譯方法。對于譯者而言,要想更好地翻譯日語外來語,光有扎實的日漢雙語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英語等其他語言及相關文化知識的輔助。筆者認為,在外來語的日譯漢中,譯者應該學會巧用將詞語轉換成英文進行直譯的“借譯”,通過“變譯”使譯文更“接地氣”,面對不易翻譯的外來語時應學會變通,用“意譯”將其轉換為更合適的詞語或者直接“零翻譯”,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自己獲取所需知識。由于日語外來語復雜多變,很多時候不要想當然地去翻譯和處理,要理解其源語言的文化內涵,不斷推敲揣摩,以更好的方式再現詞匯風采。
注釋:
①鄭成.試析日語外來語與日本的社會心理[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1,(4):20-23.
②熊兵.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為例[J].中國翻譯,2014,(3):82-88.
③佟艷雙.淺談日語中的外來語[J].中國校外教育,2014,(4):99.
參考文獻:
[1]張治英,朱勤芹.零翻譯再議[J].語言與翻譯(漢文版),2007,(1):44-48.
[2]曾薇薇.淺談現代日語中的外來語[J].上海翻譯,2013,(3):71-74.
[3]田路カズヤ.仕事ができる人の最高の時間術[M].東京:明日香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