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幽門螺旋桿菌胃病治療中采用莫西沙星與阿莫西林的效果。 方法 樣本方便選自該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80例幽門螺旋桿菌胃病患者,按照隨機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90例,對照組患者為阿莫西林患者,觀察組患者為采用莫西沙星治療患者,比較兩組患者緩解率、不良反應發生率、預后生活質量。 結果 觀察組90例患者總緩解率為93.3%,對照組90例患者總緩解率為64.4%;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對照組患者發生率為21.1%,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較為優異(χ2=6.531 2,P<0.05)。 結論 在幽門螺旋桿菌胃病患者治療中采用莫西沙星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關鍵詞] 幽門螺旋桿菌;胃病;莫西沙星;阿莫西林;治療效果;藥理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a)-0015-03
幽門螺旋桿菌屬于革蘭氏陰性桿菌的一種,在目前的研究當中,幽門螺旋桿菌是可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1]。根據臨床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發生感染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潰瘍、胃淋巴增生,如果沒有經過及時的治療干預,還有可能引發患者出現胃癌等疾病,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2]。在該次研究中為證實阿莫西林與莫西沙星兩種藥物在幽門螺桿菌胃病治療的作用,特對該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間收治的180例幽門螺旋桿菌胃病患者采用不通過同的治療方法,旨在探究莫西沙星的治療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180例幽門螺旋桿菌胃病患者。分組方式:采用隨機選取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90例。基本資料: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之比為46∶44,患者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分別為21~72歲,年齡均值為(51.1±2.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之比為42∶48,患者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分別為22歲與71歲,年齡均值為(58.2±2.1)歲。納入標準:①幽門螺旋桿菌胃病患者;②經胃鏡活檢診斷患者;③經《幽門螺旋桿菌胃病診斷標準》確診患者。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婦女;②不同意該次研究患者;③非幽門螺旋桿菌胃病患者。兩組患者從一般資料方面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影響該次研究結果,所有樣該選取前均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阿莫西林,給予患者阿莫西林(國藥準字H20141574),采用口服的方式進行治療,2次/d,藥物劑量為500 mg,早晚兩餐后服用,持續治療7 d為1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給予莫西沙星:給予患者莫西沙星(國藥準字H20084627),采用口服的方式進行治療,1次/d,藥物劑量為400 mg,早餐后服用,持續治療7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標準
①緩解率;②不良反應發生率(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③預后生活質量(精神指標、軀體指標、社會指標、活力指標、情感指標、生理指標、認知指標、總體指標)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癥狀緩解率
在該次研究當中,觀察組90例患者治療后有54例患者癥狀明顯緩解,占據比例為60.0%,有30例患者癥狀輕微緩解,占據比例為33.3%,有6例患者癥狀未緩解或加重,占據比例為6.7%,總緩解率為93.3%。對照組90例患者治療后有23例患者癥狀明顯緩解,占據比例為25.6%,有35例患者癥狀輕微緩解,占據比例為38.9%,有32例患者癥狀未緩解或加重,占據比例為35.6%,總緩解率為64.4%,其中觀察組90例患者癥狀緩解率較高(χ2=10.814 2,P<0.05)。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3例,發生率為3.3%;對照組患者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19例,發生率為21.1%,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較為優異(χ2=6.531 2,P<0.05)。
2.3? 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預后精神指標、軀體指標、社會指標、活力指標、情感指標、生理指標、認知指標、總體指標等各項指標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而言較為優異,并且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發胃病的常見因素,由于幽門螺桿菌對患者胃部的保護機制具有損傷作用,從而導致胃酸侵蝕患者的胃壁進而引發一系列疾病。從病原菌形態上分析,幽門螺桿菌感染屬于一種單極微需氧菌,螺旋形彎曲的心態,在患者胃黏膜上皮組織上呈現出螺旋狀,該種病原菌對環境氧的需求在8%左右,因此在厭氧環境下無法生長,這種細菌容易在人體的胃部寄生,特別容易寄生在患者十二指腸的黏膜組織當中,導致患者胃部的pH值顯著下降。研究顯示在消化疾病當中,包括胃炎、胃潰瘍都有可能由于患者幽門螺桿菌引發的,甚至還會引發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有可能發展成胃癌,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
從目前的的臨床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最為理想的治療方法能讓其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達到90%以上[3]。能夠讓患者的潰瘍迅速愈合,并且能讓患者在短期內消除臨床癥狀,由于其見效比較快,因此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高[4],并且在治療完成后不會產生耐藥性[5]。在臨床治療當中,對于幽門螺桿菌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一般采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等抗生素藥物治療,但是此類藥物使用越多[6],患者的耐藥性也會越來越高,并且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藥物不良反應,以及出現貧血、血小板減少等并發癥狀,因此臨床治療中認為阿莫西林等藥物在臨床范圍內的使用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7]。
而幽門螺桿菌的入侵使得患者胃部保護機制受到損害,從而胃酸對胃壁進行侵襲,進而導致患者發病[8]。臨床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與一種單極、多鞭毛的微需氧菌,在患者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呈現螺旋形,并且生存環境對氧的要求在5%~8%之間,比較容易寄生在患者胃部,從而造成患者胃黏膜受到損傷,甚至還有可能引發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疾病[9]。
莫西沙星屬于一種甲氧基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10],其通過人體DNA的螺旋酶與拓補異構酶抑制細菌的生長,還可以對DNA的復制進行抑制,對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在患者口服藥物后,可以迅速吸收,并且組織穿透性較強,在血漿當中的半衰期為12 d[11],不受患者是否進食的影響。另外由于莫西沙星的藥物抗菌活性較高,其殺菌作用較快,因此患者不良反應較少。并且還可以減少耐藥株的產生,使得藥物的光素性降低,其抗菌譜較廣,可以對患者呼吸道的大部分致病菌進行覆蓋。根據臨床研究得知,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對病菌的抗菌活性比較高,特別是藥物當中的甲氧基部分,可以提高革蘭氏陽性菌的活性,減少患者耐藥菌株的產生。莫西沙星的抗菌譜幾乎可以覆蓋呼吸道上所有的主要病菌,其殺菌的作用比較快,患者的過敏反應較少,治療效果比較好。
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90例患者治療后總緩解率為93.3%。對照組90例患者治療后總緩解率為64.4%,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90例患者癥狀緩解率較高(P<0.05)。觀察組患者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3例,發生率為3.3%;對照組患者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19例,發生率為21.1%,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較為優異(P<0.05)。觀察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各項指標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而言較為優異,并且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鄒維青[12]研究中,對100例幽門螺旋桿菌胃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其中常規組患者為阿莫西林患者,觀察組患者為采用莫西沙星治療患者,治療完成后發現,常規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50.0%,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該次研究證明,在幽門螺旋桿菌胃病患者治療中采用莫西沙星,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參考文獻]
[1]? 于萍,王景慧,王秀英,等.阿莫西林與莫西沙星治療幽門螺旋桿菌胃病的臨床療效及藥理學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19(9):200-201.
[2]? 張雪嬌,陳征遠,劉志東.探討莫西沙星與阿莫西林治療幽門螺旋桿菌胃病的治療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4(5下旬刊):2866.
[3]? 謝秋云.阿莫西林與莫西沙星治療幽門螺旋桿菌胃病的臨床療效及藥理學分析[J].北方藥學,2016,13(4):173-174.
[4]? 趙艷霞.探討不同藥物對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的治療效果[J].健康必讀,2012(4中旬刊):246.
[5]? 張洪義.不同藥物對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21):144-145.
[6]? 易加培.探討不同藥物對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的治療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4(6上旬刊):3429-3430.
[7]? 汪洋.不同藥物對幽門螺旋桿菌引起胃病的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0(7下旬刊):311.
[8]? 張海星.抗幽門螺旋桿菌藥物聯合應用治療門脈高壓性胃病的臨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2(47):167-168.
[9]? 苗建香,韓靜.痢特靈聯合維生素B6和康復新液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抑制效果[J].健康前沿,2017(9):180.
[10]? Saad RJ,Chey WD.Persistent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fter a course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what's next[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the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 ogical Association,2018(10):1086-1090.
[11]? Adjéka Stanislas Doffou,Koffi Alain Attia,Mamert Fulgence Yao Bathaix, et al.The <i>Helicobacter pylori</i> Eradication Rate in a High Prevalence Area (West Africa): Three Triple Therapy Comparative Study[J].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12):200-206.
[12]? 鄒維青.HP感染的慢性胃病含鉍劑10天四聯療法的HP根除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4(19):72.
(收稿日期: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