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廬氏

20世紀蘇美兩國都出現了“槍王”——蘇聯人卡拉什尼科夫和美國人斯通納,兩人分別發明了AK-47和M-16突擊步槍。20世紀90年代初,兩人在美國五角大樓首次會晤。記者們發現,他倆的行頭“落差”巨大,斯通納穿得雍容華貴,卡拉什尼科夫則是一套洗得發白的舊軍裝,顯得非常寒磣。同為“槍王”,之所以“貧富差距”如此大,是前者申請了專利,軍工廠每生產一把M-16步槍,就能拿到1美元專利費,多年下來他就成了大富豪;作為布爾什維克紅軍的卡拉什尼科夫,卻沒有如此的商業頭腦,他依舊一貧如洗,為了生活,甚至不得不身兼數職。有人笑他迂腐,也有人為之惋惜。
但此后,劇情發生了反轉。噩耗傳來,斯通納猝死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死于飲酒、縱欲過度。2009年歲末,在克里姆林宮,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杰夫授予卡拉什尼科夫“俄羅斯英雄”榮譽勛章。當梅德韋杰夫問其長壽之道時,這位年高德勛的“槍王”說:“生命如同一趟旅程,只有肩上的行囊輕了,才能走得更遠。而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得放下許多不必要的東西。”是啊,甘愿“放下許多不必要的東西”,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其實,比斯通納“負重”更多的人,太多了。他們千方百計獲得地位、榮譽和財富,看起來也確實“贏”了,頭頂光環,腰包膨脹,美人在側……然而,因為缺乏自律,欲望膨脹,由此墮落的不在少數。這就是因為,他們每跨出一步,身上“不必要的東西”越來越多……
浙江金華新興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原主任陳陸一便是如此。他落馬后的懺悔“坦陳”了這樣的“心路歷程”:年輕時,從工人、技術員到鄉鎮、部門領導,這時期,他自陳“快樂過、憧憬過”,也是“自己人生中最純潔、最單純、最快樂、最有激情的一段光陰”。被提拔為副縣級后,便“隨著地位上升,思想開始松動,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開始抬頭”。升至副廳,感覺“人生政治上光環都拿到了,在同齡人中成為佼佼者”了,而“膨脹的貪欲也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拜金思想的影響令我已聽不進任何的忠告和教誨”。這三階段分別都是十年,而最后“這十年也是當中最可怕、最折磨人的時期”。為何如此?原來是“掙錢多了,壓力大了,更怕出事”“天天在驚恐中過日子”。
反之,像卡拉什尼科夫那樣淡泊名利,雖然清貧,但不為物累,不為心役,身心放松,反而能夠“走得更遠”。當然,這個“走得更遠”,可以指自然生命、政治生命,也可以是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楊振寧曾問他搞“兩彈”得了多少獎金?鄧稼先伸出兩個手指,楊振寧猜:20萬?2萬?2000?鄧稼先說,20元;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事實上,鄧稼先根本不以獎金多寡為意,他說了一句非常樸實的話:“這個事情能搞成,這輩子就是有價值的。”這個“這輩子就是有價值的”,也使鄧稼先永遠活在人民的口碑中,歷史的豐碑里。
卡拉什尼科夫與斯通納之所以“同途而殊歸”,就是因為前者比后者甘愿“放下許多不必要的東西”,鄧稼先與陳陸一那些貪官污吏不同,也是因為前者看輕物質享受,追求事業成功和報效祖國,講的是奉獻;后者講的只是索取和享樂,結果身上“不必要的東西”越來越多。
“生活在恐懼之中”“內心特別痛苦”可說是貪官們的“標配”——有聽到省委開會通知便惶恐不安的,有聽到警笛聲從床上跌落的,也有看警示片心絞痛發作的……老實說,即便一時還沒有被紀委“叫去”,他們的“恐懼”以及內心之“特別痛苦”,也足令他們雖然膏腴脂肥、錢足財滿,生活也不會快樂幸福,甚至全無生趣,更何況,“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選擇決定人生。同樣是“槍王”,卡拉什尼科夫與斯通納迥異其趣繼而“同途而殊歸”。那么,你的選擇呢?
圖:王恒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