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要】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在職業院校中風靡起來,它是職業教育一線教師唯一參與的全國性教師教學比賽。推進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高了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促進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回歸教學,更大的意義在于有效的教學設計,讓“不愛學習”的職教學生愛上了課堂。
【關鍵詞】有效 教學設計 學生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形式讓本身理論知識水平較低的職教學生提不起興趣。而有效的教學設計的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淡化教師的角色,分組探討學習,組間競爭,運用手機、電腦、書籍等查詢資料,任務總結匯報,評價等等。有趣生動的課堂讓他們上課也像在“游戲”一樣,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組織形式是職教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一、學情分析是前提
學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課的前提。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便于做好與新課的銜接,學生才不會有要求過高或者被小看的想法。了解大多數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個別個體差異的學生應及時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喜好、興趣點,便于找到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對所教學科的學習方法掌握情況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等,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內容傳授一些更好的學習方法,教是為了教學習方法而不是死學。根據對教學對象的了解,要預想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并有針對性的給出解決困難的教學策略,使教學設計各個環節更合理。
二、教學目標是方向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風向標,它既是教學起點又是整堂課的歸宿,它既是教學期望又是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判標準。教學目標應是具體的,明確的。每個小的教學目標得不到好的落實,長期以來,對整個課程都是個惡性循環,影響教學進度。教學目標應該符合《課程標準》,具有連貫性,在整個課程的教學計劃中能夠承上啟下。教學目標應該具有合理的,具有可實施性,明確讓學生學會什么,怎么去學,達到怎樣的效果。
三、教學策略要合理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解決具體問題的實施措施。如:自主學習策略、小組協作策略、競爭學習策略、學徒制策略等等。合理的教學策略應該是要促進提高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促進學生提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且在單位時間內結合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應該有較好的教學效益。
四、技術應用有價值
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開辦初期,各參賽教師和評委都注重技術開發,強調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手段。經過幾年實踐,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并不是都適合所有課題。所以,熱鬧的課堂、多樣的教學形式并不一定就是優質的課堂,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更應該側重的是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和廣泛推廣性。當代學生雖喜歡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但也只有先進的教學APP、優質的微課視頻等網絡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能更準確的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才能稱為真正的信息化教學,這樣的教學設計才是有效的教學設計。
五、教學過程是重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就是設計“怎么教”,教學目標能否實現,主要就是看教學實施的過程。教學活動過程應有明確的組織線索,如:知識線、情景線、問題線等;應該側重學生的參與,淡化教師的角色;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發展規律;應清晰、完整、有層次;教學過程中活動合理有效、切換自然連貫;教學的內容突出重點、難點把握精準,教師指點恰時;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被動變主動,引導學生學習方法。
六、教學評價要充分
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效果的反饋,是課后反思和調整教學設計的依據。教學評價應該具有客觀、公正、充分的特點,根據不同任務合理選擇自評、互評、師評、企業評價等形式。教學評價還應該與教學同步,每完成一個小任務應該有相應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設計的依據是教學目標,適當的評價內容、評價工具能反饋出教學中的優點和缺點。
七、教學反思及改進
教學反思是必不可少的課后總結和再學習活動。著名教授葉瀾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課后反思的目的是改進教學策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使自身提高教學水平。教師首先應該具有自我反思提升自我的意識。其次,教師通過反思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對教學行為、教學策略等不足之處加以改進。改進不止,在實踐中累積更好的教學經驗。同一課題不同班級,根據具體情況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在不斷的反思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也是自我教學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總之,有效的教學設計會讓職教學生愛上課堂,他們不再覺得“不想聽”、“聽不懂”、“枯燥無味”,探索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該貫穿我們每一個一線職教人的終身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