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嵩鶴 劉曉強 彭堃
【摘要】? ? 新常態的背景下,現代化的戰爭已經不是傳統理念上的“人多勢眾”的戰爭,而是信息化的決定戰爭。世界科技發展勢頭強勁,隨著量子通信理論的提出,展開了新一輪科技革命。我國也在現代戰爭形態作戰樣式的轉變中,發生了突破性的研制。“墨子號”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與量子雷達研制,讓人們對量子通信的前景充滿了疑惑與期待。在軍事上,面向未來、預測性的戰爭。作戰樣式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量子通信無疑對國際軍事均衡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力,改變軍事力量格局,展現戰略性與前瞻性的意義。
【關鍵詞】? ? 量子通信? ? 軍事力? ? 格局
一、量子通信推動信息化戰爭體系重塑
從軍事的角度進行分析,量子通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戰場的信息處理能力。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信息化軍隊建設程度,就展現了國際化的競爭地位。信息通信技術,就是在信息化的主導技術上,完成戰爭制勝的。不管是信息化的處理,還是有效的通信,量子通信都展現了安全性,高效性的作用。“墨子號”實驗衛星在升空之后,就開啟了量子通信的進一步延伸新階段。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兩種技術也正在從實驗室的方向,向著實用的方向進行衍射。并在軍事應用的前景中,構建新型的戰略性的前沿技術。例如:量子計算機技術和量子密鑰分發技術、量子成像技術等。換句話說,量子通信讓軍隊的信息獲取還有軍隊的數據傳輸,軍隊的情報之源,與軍隊的信息服務等能力上升一個重要檔次[1]。量子通信的構筑在作戰的體系中,需要上升一個重要的形象,并在戰爭的基礎上,登上了歷史性的舞臺。展現現代化的特征,構建了整個體系的有效性。實現大容量的傳輸與軍事信息系統的構建。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展現了最小的、不可分割的能量單位。構成了量子測不準、不可克隆的性質[2]。在量子通信的安全的基石上,展現了量子疊加性與非定域性。從一定程度上看,量子通信又展現了存貯容量的特性。在超大的容量上滿足整體化的效應,提高了現代化的戰爭體系水平。不僅展現了現實性的空間,也展現了虛擬性的空間。在交互的進行中,作為一個主導性武器平臺,構成的信息網絡。在軍事的戰場上,滿足傳感器與分布式的自主化編制與集群構建。在量子通信網絡上,實現互聯網互動,實現作戰單元直與單兵作戰的互聯性。在量子通信網絡的廣泛應用中,將軍事戰爭推向一個安全性高、作戰性強的戰斗體系。從本質上看,隨著各種戰略性武器的呈現,核威懾下的戰略讓傳統的戰爭很難找到更好的發展空間。找到突破性的優勢,在傳統的戰爭中,已經趨近極限,很難再有更好的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這個時候,量子通信技術就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實現了戰爭空間之外的歷史性的契機。在原有的戰斗樣式中,如果還是使用無線電的原理,那么就很難實現軍事領域的滲透。這個時候,控制更廣,打擊更遠,產生更強的影響力,那么就需在量子作戰的基礎上,構建較好的新常態。
二、量子通信引領戰爭形態邁向更高階段
從量子通信的角度看,是新軍事變革的動力引擎,也是現代化信息社會的新形態,需要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形成,也需要在傳統的基礎上,發生新的變化,實現技術性的催生。從軍事與科技的角度看,量子通信打破了戰略性的平衡,與此同時也出現了重要的顛覆性。這個時候,就需要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在軍事的角度上,完成全方位的滲透與應用。從效果上看,量子通信技術對軍事化的建設與未來的作戰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需要在軍事化建設與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延伸。與此同時,量子通信還需要在變、應變、求變的睿智中,緊扣量子通信技術,引發戰爭制勝轉變。在主導因素的影響下,顛覆人們的觀念,獲取對應的思維信息。量子通信不僅可以在陸海空天武器平臺上進行構建,還可以在網絡化的趨勢上,實現無人化,空天化,隱身化,網絡化的特征[3]。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量子信息技術在前沿技術驅動下,不斷出臺新軍事學說,脫離戰場環境和戰爭實踐。
三、量子通信將改變軍事力量格局,打破國際軍事戰略均衡
在軍隊跨越發展過程中,以美國軍事霸權為主的多元化格局中,量子技術展現了核心的地帶。滿足了創新性與超越性。確定了軍事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實施技術突襲,在戰略性的角度上,創新調價,構建軍事優勢。利用量子技術顛覆形象,轉變戰略格局,防范發達國家,避免顛覆性技術形成的代差出現。量子通信改變軍事力量格局,打破國際軍事戰略均衡,為形成新的軍事競爭格局奠定基礎。例如:“墨子號”科學實驗衛星就涉及了精確導航和安全量子網絡等領域[4]。
總結:隨著社會的進步,量子科學的發展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并一時間成為了大家熱議的對象。這個時候,就需要控制軍事實力戰略,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構建未來軍事競爭新格局。為國家和軍隊未來提供新的變革,把握量子通信的革命性變化,展現量子技術發展演變趨勢,確定突破口,顛覆國家軍隊跨越性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賴俊森,吳冰冰,湯瑞,趙文玉,張海懿.? 量子通信應用現狀及發展分析[J].電信科學. 2018(03):15-16
[2] 李鐵飛,楊峰,李偉.? 衛星量子通信系統影響因素研究[J].電光與控制. 2017(06):99-100
[3] 王微.?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 絕對安全通信或可期待[J].科技導報. 2017(18):111-112
[4] 賴俊森,吳冰冰,李少暉,趙文玉,量子保密通信研究進展與安全性分析[J].張海懿.? 電信科學. 2015(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