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摘要】? ? 中等職業學院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了專業的技能型人才。根據職業技術學校的培養特點,就必須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校企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接觸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本文就平面設計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途徑進行分析研究探討。
【關鍵詞】? ? 中職平面設計? ? 校企合作
學校教書育人,最終是讓學生能夠適應社會。近年來,平面設計專業發展迅速,進行平面設計專業校企合作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接觸企業,順應時代的發展。本文就中職平面設計專業校企合作途徑進行研究。
一、中職教育實行校企合作模式是國家教育的要求
國家為加快經濟發展,改變目前的教育困境,著手進行教育改革工作。在教高[2010]8號文件中指出職業學院的建設目標是:創新辦學機制,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以及合作就業等。國家教育改革試點工程規劃中也明確指出了職業教育學院的辦學模式“以推進政府統籌、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為重點,探索部門、行業以及企業參與辦學的機制”,因此校企合作模式是職業教育學院順應時代發展,響應國家政策的辦學模式。學校與企業簽訂定向式培訓協議與就業實訓基地協議的措施,有效解決企業招工難,學校就業難的狀況。
二、中職平面設計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途徑
2.1實現校園和企業的文化融合
企業文化以市場利潤和價值為導向,采用相關的措施來激勵員工實現企業目標的積極性,使得員工的行為趨于企業期望的一種行為,而校園文化舒適安逸,自由自在,競爭壓力不明顯,學生在經過校園文化的熏陶之后,會比較難適應企業的這種激勵競爭文化,因此在實行平面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的辦學中首先要實現校企文化的融合,改變現行的辦學體制,確立社會需要和學生發展的戰略,引入市場化的競爭機制,從學校內部管理層面進行企業模式改造,在中職院校校園中營造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的氛圍。例如,對于平面設計專業教師實行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將平面設計教師置于市場競爭機制之中,形成教師層面的市場競爭壓力;對于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獎學金采用競爭答辯的模式,改變傳統的成績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得學生在學校就接納了企業的文化,使得步入社會之后,學生不會因為企業的競爭而離職。
2.2政府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臺
中職教育的校企合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在于雙方的信息能否實現充分的掌控和利用。因此,校企雙方進行合作的時候,政府要搭建平臺,提供信息的分析和預測,對研究分析結果進行公開,方便校企雙方的信息交流。在這過程中,政府要保證信息的權威性以及準確性,將信息服務定期化、常態化,可以成立專門的信息收集分析小組,將校企合作的動態以及成果進行動態播報。例如,政府組織建立相應的網站或者出版相應的報刊,成立相應的課題小組進行平面設計專業的教育方式進行探討,地區、行業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進行分析,最新的校企合作成果進行展示,政府中職教育政策進行解讀等,并將他們的成果展示在報刊或者網上。另外,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校企雙方在利益方面難免會有所沖突,因此政府還要成立相應的調解仲裁協會,用和平民主的方式解決沖突,穩固校企合作的進程。
3.3學校建立滿足社會需求的教學制度
校企合作的這種辦學模式,就要求學校要站在企業生產的角度,考慮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需求,創新改進教學運行制度。在中職院校教學課程的設定方面,要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調節,但是不能脫離學校教育與人的要求,仍然要提供學生多樣化的課程,課程要兼具學科性、人文性以及職業性,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實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在教師方面,就需要企業提供相應的技術骨干來校支教,滿足學生對企業生產技術了解的需求。例如,在平面設計中廣告設計教學方面,設置相關的設計理論課程,學習之后進行學生廣告設計實習,廣告設計內容由合作企業提供,學生設計完成之后,再由企業的設計人員來校進行講解分析。
3.4學校定向培養,實現“訂單”模式
校企合作的優勢是能夠幫助學校實現高就業。學生入學之后就確定了工作,畢業之后就上崗。實現招生就業的同步。學生的教學內容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提供,這樣學校的教學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有針對性、目標性,使得學生的職業技能知識能夠快速掌握。例如,學廣告設計的學生,在入學的時候就進行定向培養。但是,在這種“訂單”模式之下,學生畢業就有工作,能很快的勝任工作,但是學校的教育受到企業的牽制,顯得非常被動,學生的自主選擇也得不到體現。
三、結語
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之下,學校開啟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能夠很好的保障中職教育的成功。政府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臺,學校實現校企文化的融合,建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教學制度,能夠實現中職平面設計專業教育的健康、穩步、高效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周岑,周振興.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困難及解決途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8(11).
[2]郭洪波.論中職院校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路徑[J].新智慧,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