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豐



看點
視障人士
三維立體信息技術
圖聲交互系統
2019年9月20日晚,第四屆中國設計智造大獎頒獎典禮在中國美術學院隆重舉行。由劉董率領的鼎典創造體杭州團隊設計的“盲人視覺輔助眼鏡II”獲得了2019中國設計智造大獎的百萬大獎——“金智獎”。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全世界約有2.80億視障人士,盲人人數多達3900多萬。在中國,弱視力人群有7551萬,其中盲人就有1400多萬。他們生存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由于行動不便,他們蜷縮于自己的世界,罕與人來往?!埃と艘曈X輔助眼鏡II)以一款僅70g的眼鏡為載體,集成多種智能技術,為全球超4000萬盲人帶來覆蓋衣食住行全領域的完整服務體驗,充分體現了科技+設計所帶來的人文關懷。”中國設計智造大獎總決賽中評委給出的專業點評,反映出視障群體對這類產品的渴求。
“盲人視覺輔助眼鏡II”來自“浙大系”創業公司視氪科技。2014年,視氪開始做產品研發,到2017年鼎典團隊加入時,功能樣機已經內部迭代到了第7代。早在2016年,杭州鼎典創新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董就推動了首款盲人視覺眼鏡的設計研發。2017年,第8代產品正式推向市場,成為第一款面向市場的“盲人視覺輔助眼鏡”。雖然在2018年DIA上也得了個入圍獎“智造獎”,但商業上卻說不上成功。劉董告訴記者,其實第一代產品的功能比二代還強大,比如能識別障礙物、樓梯、斑馬線等,但缺點也很明顯:重達300多克,售價高達6千多。又重又貴,沒能觸及到盲人需求的“靈魂”。所以,第二代眼鏡索性拿掉了避障功能,重點保留導航、文字識別兩大核心能力,尤其是讓盲人“看到”文字的功能。
“盲人視覺輔助眼鏡II”將三維立體信息技術應用到視覺輔助領域,利用相機采集圖像,并對圖像信息進行深度處理,將檢測結果轉化為聲音編碼。特殊編碼的立體聲可以在腦海中虛擬呈現環境信息,再通過骨傳導耳機對盲人進行輔助。眼鏡采用輕量化的塑膠鈦機身及智能的芯片處理中心,配合以專屬APP,圍繞AI智能化創建云平臺,貫穿視障人士的衣、食、住、行領域,全面構建視障人士的生活服務生態系統,填補了國內高端盲人視覺輔助眼鏡的市場空白。
“盲人視覺輔助眼鏡II”的設計使機身更輕、可觸控操作更簡便,其篩選路線記憶功能、場景定位功能、常用線路收藏、一鍵導航、文字識別閱讀文字信息等功能更強大更智能;通過互聯網及物聯網的鏈接,借助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讓眼鏡的高頻功能和使用場景更聚焦;同時提供新的圖聲交互系統,能夠將更多的有用信息通過骨傳導迅速傳遞。配合專屬APP使用,盲人視覺輔助眼鏡II具有探測距離遠、獲取信息量多、耗電少、環境干擾少、定位精準等強項。它還支持視頻輔助功能,可以向親友、志愿者等一鍵發送視頻求助。科技型、互動性滿足高度聚集的盲人群體和內心脆弱的用戶使用感受,極大地改善了盲人的出行及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眼鏡的單價從第一代的6679元調至1698元?!斑@是世界同類產品價格的三十分之一。”劉東在領獎臺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引起了一片贊嘆之聲?!拔覀冊局皇羌兇庠诩夹g的商業轉化,但越做責任心越重。用戶每天都有反饋,這給我們更多的動力,覺得我們必須為了盲人做一些事?!眲⒍f,科學助殘,他們一直走在路上,也一直會走下去。
《設計》 ????劉董
《設計》:盲人視覺輔助眼鏡的研發用了多長時間?
劉董:2014年這款產品就有了最初的模型,2015年底,我們開始著手做這款產品。第一代產品花了很多精力,但主要用于市場驗證的階段。
我們設計團隊每隔半個月就會把產品帶到盲校,讓盲人學生協助測試,驗證交互方式與功能。學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知識背景,對產品的認知和接受也相對較快,通過他們去帶動更多的人。這一代產品是從2018年10月開始上市的,為了收集市場的反饋,我們先后在全國32個城市做實體產品體驗,建立了300個地方性QQ及微信溝通群,共吸引了15.5萬用戶、近萬人參與體驗和反饋。
《設計》:做商業是要考慮收益的,這部分人群的消費能力如何?
劉董:這個群體的人口基數是很龐大的,特別是在我們國家,每年中國殘聯采購的輔具類設備就有30個億,政府和很多基金會也都會采購。目前我們團隊有40多名技術人員。首款盲人視覺輔助眼鏡售價6679元/臺,銷售額仍達到了800余萬,并幫助視氪科技獲得了天使輪、Pro-A融資約1000萬,足以見證這個市場的需求力。第二代的時候,我們有1萬多臺的出貨量。另外,通過這個項目的落地,我們有很多來自三四線城市的投資機構或個人的投資?,F在有很多一線的投資機構也要投資。
《設計》:最開始怎么會定位到這個消費領域?
劉董:我們有一個創始人是浙大光電學院的,專門研究數據采集和成像部分,所以我們具備了技術層面基礎的背景。我們原來只是提供一些硬件、軟件開發,后來我們跟盲人接觸之后,發現他們對這種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且反饋非常強烈。他們甚至提出,如果你們團隊沒有辦法繼續往下走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你支持。我們的用戶有150多個交流群,總共將近16萬人。這些人都是有知識背景的盲人,反饋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幫助我們去做提升。
《設計》:這個產品的外觀設計很普通,您能否解釋下其中的原因?
劉董:盲人視覺輔助眼鏡的設計感確實非常弱,這其實是盲人用戶給我們提的意見,就是讓產品看起來很普通,就像一個普通眼鏡就可以了。中國的盲人是很自卑的,他們走出去都會有異樣的眼光在看他們,第一個原因就是知識教養、知識結構的問題;第二個原因是他們很多人天生就會被貼上一個標簽,而他們并不希望被標簽化和區別對待。在我們的交流群里,有的盲人朋友是做音樂的,有的是做編程的,他們都是很有修養并且非常自信的,這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所以我們下移基點,去開發盲人電腦。
《設計》:你們是如何做到把成本壓縮到最低的?
劉董:首先,我們把技術下移。原來這個團隊都是技術引導型的,技術引導型有一個弊端,大家會不斷疊加技術,我加入團隊之后就開始讓他們做減法,用逆向思維去做產品的規劃。我們采取了以下兩種手段:第一,我們有43項發明專利,提取里面最常用的來做;第二,著手于最高效地提高盲人群體學習效率的部分。聚焦這兩點,把它們做到極致,其他的全部去掉,比如避障的功能。我們在做硬件方案的時候,有兩個供應商,一個是我們自身,另一個是外包商,同時做柔性電子屏。對同時推進的兩種方案,我們會做硬件評估,哪個更高效,更能迎合市場需求,我們就用哪個。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兩個方案其實有很多共用的部分,一個是硬件部分,另一個就是材料成本。
《設計》:這款產品原有的避障功能后來被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劉董:避障功能是高功耗的,要用藍牙連的,需要配主機,配功耗,這個產品的成本就上去了,很多用戶會買不起。基于這種情況,我們把技術下移,用wifi連接即可,設備可以待機五小時以上。
我們最重要的一個聚焦點在于,這臺設備像一個導盲犬,它是有學習功能的。用戶佩戴設備行走后,設備會形成路線記憶、路線分享。分享后,就會有意識地去記錄它,下次出行就會按照這個路線去走。盲人群體出入頻率最高的場景固定的地點偏多,就是自己居住的小區、學習的機構,還有一些公共的平臺,其他的地方都很少。
《設計》:減配之后,模仿的門檻就低了,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劉董:沒有關系,最重要不是模仿的門檻,我們有很多發明專利在里面。比方說算法的方式有很多,國外也有,但是它的精度比我們差好幾十倍。在這一點上,我們有先天優勢。
《設計》:您認為這款產品的意義有哪些?
劉董:首先,這款產品能幫助用戶更好的互動、分享和交流。另外,還有助于用戶群體探索新的路徑,走了新的路線后,設備會記錄新的路徑。這款設備就像導盲犬一樣,用戶每到一個新的地方,要有人去輔助它,第一次走的時候都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設計》:您認為這款產品還存在哪些局限性?
劉董:首先,我們的消費群體的教育水平偏低的,認知較差;其次,這款產品還是存在安全隱患的,碰到一些障礙物的時候,消費者會投訴。所以我們現在又回到最基礎的部分——掃盲。我們全新的盲人學習機已經在研發了,未來盲人學習機有可能跟全國的教材聯網。
《設計》:第二代產品減配了,第三代還要這樣嗎?
劉董:剛才也提到了,我們發現用戶的最大初衷是在學習,每年我們浙江省盲人學校一共不到500人,老師就要配一百個人,學習的效率非常低下,且耗費很大。
《設計》:盲校學生學習效率低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劉董: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用戶最大的初衷是學習。盲人應該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視障者同樣享有獲得平等教育資源的權利。在我國1440萬的盲人人口中,已有超過80萬盲人在學習盲文,每年有8萬盲生入學。針對盲人的教育資源極度匱乏和盲人學生在學習教育上遇到的困境,我們要用科技創新的力量,融合新時期教育理念,爭取讓每一位盲人學生都能像正常學生一樣自由、平等地參加學習,不斷推進中國視障融合教育的發展。
每年浙江省盲人學校里的學生一共不到500人,老師就要配一百人,學習的效率較低下,且耗費很大。盲校學習的方式很笨重,全是盲文。盲文的書在多摸幾遍之后,就廢掉了。書的成本也非常高,光考試的盲紙一個月就有700萬消耗品的量。為盲人設計的教材也很匱乏了,所以我們把學習內容以及其他各方面知識都編入一臺很小的機器,可以編輯、聯網,一個作用是學習,另外是提升。原來我們是關注“走”和“學”,現在聚焦到“學”上,深度開發,讓更多的用戶先從認知上開始改變。
《設計》:公司接下來的第三代產品就是盲人電腦嗎?
劉董:是的。接下來我們就不在眼鏡上面做文章了。“走”解決了用戶物理空間上的需求,其實我們的用戶群最大的缺陷是心理缺陷,比如自信心、學識等。盲文電腦通過書籍閱讀、習題測試、筆記翻譯等功能,解決盲人學生資源少、學習難、書寫難等問題,讓視障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
盲文電腦將從嗅覺-聽覺-觸覺全體驗角度重新定義盲人產品,功能幾乎覆蓋盲人學習中的所有場景和資源,讓盲人學生獲得最大的便利。產品設計預計惠及近16萬盲人。作為世界上對盲文教育需求人數最多、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中國近年來對盲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盲文電腦在設計中提出的盲文教育輔助技術,將填補盲文教育產業的短板,滿足盲生對于平等教育資源的需要,并且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為社會帶來千億級的產出。此外,未來產品中基于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盲文翻譯系統,也已經做到全行業領先,可快速覆蓋盲人教育藍海市場。
《設計》:您說的將來開發的學習系統是盲文嗎?怎么讓用戶群體通過設備來學習盲文?
劉董:對,是盲文。首先,他對盲文要有一個認知,國際標準是40位的,摸上去之后,他就能知道這個盲文是什么意思。我們去學校測試過小學生,他們摸上去之后,設備可以讀出來,一秒鐘就可以反應過來這一段話是什么意思。本來我們要推出上面有屏顯,不僅正常人能看懂字的樣子,盲人也能看懂。
《設計》:再看不到的情況下,盲人是通過何種方式去學習盲文?
劉董:通過觸覺,也可以有聲覺,但是盲人不喜歡讀出來給他聽,他們覺得吸收很慢,我們接觸過一個盲人小伙子,他可以把三國演義倒背如流。他觸摸之后,可以秒讀,我們所有的設備都讓他來去做體驗。
《設計》:這個屏幕是不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技術?
劉董:不是,屏幕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把學習的方式和可編輯的方式融合到一起,這種學習的方式是一個閉環;我們把線上課程跟線下課程融到一起去,它不像固定的書本知識,是可以聯網的,我們可以不斷插播進去新的知識。
《設計》:您如何看待自己產品的優點和局限性?劉董:產品給用戶帶來很多被平等對待的機會,它也確實被商業化了,其他參賽作品,像一些護具,包括很多醫療產品,是沒有辦法大批量商業化生產上市的。我們希望做普惠的東西,我們合伙人說了很重要的一點,我們這個產品不是必需品,只起輔助作用,解決了他們走路的問題。我們也認知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所以不是必需品的情況下,我一定要把價格做到極限化。
《設計》:在投資人的選擇上,您比較看重哪些方面?
劉董:我們希望他關心關愛這個行業。他要懂、要了解這個行業,而不是單純為了做生意而去投我們這個產品。我們希望他們要有普世的價值觀,另外,雖然我們有自營能力,但是我們不希望走快速變現的路徑。我們希望有更多了解、關心、關注這個群體,愿意去傳播這個群體的人,來共同去關心和推廣我們這個機構,一起去做這樣一個有意義的事業,把它當成一個終身事業去做。
《設計》:您是什么時候關注到這個群體的?你們的團隊是如何形成的?
劉董:蠻慚愧的,我是從2015年才開始關注的。鼎典是一家專業的設計服務機構,原來我們只是項目合作,原來的團隊在模型初期不知道怎么去做,我們幫他們對接資源,后來慢慢發現,這個團隊的創始人是我們的同鄉,而且他的價值觀跟我們的價值觀也相符,大家都非常認可組建這樣一個團隊,覺得這樣一個群體是具備有轉化價值的能力,所以現在我們是合伙人,整個產品的概念、產品線規劃、產品的定義,大家會一起探討。另外,我們的技術可以在下移之后形成產業化,帶來普惠的產品?;谶@些原因,我們開始把最主要的精力、最主要的人員全部集中到這部分上面去。
產品研發團隊從原來七八個技術人員,慢慢發展到現在有40多個人,全部都是做技術開發的。浙大光電學院的汪凱巍老師是我們的導師,她也是浙大兩個國家級實驗室里面的主任,有大量的技術儲備來支持我們,作為技術轉化應用的一個平臺和媒介對外輸出。所以,我們現在也是標準的制定者。但是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壓力,因為前面沒有可以跟隨的路,我們起草這些標準的時候,要做大量的數據分析,今天的數據有可能被明天的推翻,我們要做很多“鋪路”的工作。
1/盲人視覺輔助眼鏡二代1
2/盲人視覺輔助眼鏡二代2
3/盲人視覺輔助眼鏡二代3
4/盲人視覺輔助眼鏡二代4
5/盲人視覺輔助眼鏡二代5
6/盲人視覺輔助眼鏡二代6
7/盲人視覺輔助眼鏡二代7
8/3D打印驗證尺寸
9/功能組合驗證
10/殼體拆件驗證
11/模具設計1
12/模具設計2
13/模具設計3
14/佩戴及使用驗證1
15/佩戴及使用驗證2
16/項目團隊設計頭腦發散
17/團隊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