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哈薩克斯坦特約記者 杜奉錦 本報特約記者 王沛


老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突然宣布辭職,讓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受到更多關注。為向納扎爾巴耶夫致敬,哈薩克斯坦決定將首都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的名字。實際上,新都阿斯塔納也算得上是納扎爾巴耶夫的作品,而老首都阿拉木圖,則是納扎爾巴耶夫的故鄉,自然少不了他的印記。老都和新都,折射出納扎爾巴耶夫的治國理念,還有哈薩克斯坦這些年走過的軌跡。從老都到新都,有太多的地方值得細細品味。
阿斯塔納,老總統杰出作品
1997年設立的新首都——阿斯塔納可以說是納扎爾巴耶夫杰出的作品。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后,為了安定北部國土,納扎爾巴耶夫決定從阿拉木圖遷都到阿斯塔納。他請來世界知名建筑師規劃城區,還根據生命之樹的傳說,親手繪制了巴依杰列克觀景塔的設計草圖。現在巴依杰列克觀景塔已經成為阿斯塔納的靈魂建筑和最大地標——從遠處望去,鋼結構的塔身猶如一棵潔白的巨樹沖天而起,而頂端金色球狀的觀景臺則猶如升起的太陽,也可以理解成是哈薩克民間傳說中薩姆魯克神鳥的鳥蛋,相傳神鳥將會為人民帶來財富和幸福。觀景塔上有納扎爾巴耶夫的鍍金掌印,是等比放大的,游人們排著隊將手放入掌印中,仿佛是同他握手,將自己的心和他的心連在一起。
觀景塔北面是總統府,也就是納扎爾巴耶夫從前的辦公場所,這是一座潔白而恢宏的古典式建筑,湛藍的穹頂與哈薩克斯坦無垠的藍天渾然一色,金色纖細的尖頂刺入天空。總統府的一側墻外修建了一條寬闊的步道,夏天常有市民在此流連。雖然不見得偶遇總統,但說不定納扎爾巴耶夫走過總統府某條走廊時,可能會向窗外眺望,步道上的市民和游人,也會成為他眼中的一道風景。
和平宮,世界宗教大會會址
自總統府向北,隔河相望的便是和平宮,別號“阿斯塔納金字塔”,外表淡灰色,坐落于較高的地基上。自2003年起,在納扎爾巴耶夫的倡導下,和平宮成為世界與傳統宗教大會固定的召開地點,來自全世界的宗教界人士匯聚在此,討論和平、共存、發展等人類話題。筆者2017年夏天拜訪阿斯塔納,在平坦廣闊的城市腹地暴走之余,曾在和平宮后的階梯噴泉小憩吹風,不禁想起納扎爾巴耶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要向歐亞吹來的所有風開放”,他一貫提倡宗教對話,反對宗教極端,和平宮也是納扎爾巴耶夫貫徹宗教理念,開展國際合作的最好佐證。
和平宮對面的廣闊地塊上有一座圓形建筑,藍色玻璃幕墻組成的“花瓣”互相包裹,這便是哈薩克斯坦中央音樂廳——草原之花。音樂廳的內部恢宏,可容納3500個座位,純木制的裝飾讓人聯想起哈薩克的傳統樂器冬不拉。音樂廳與中央音樂學院毗鄰,中央音樂學院外觀也是藍色的玻璃幕墻,形狀則類似一個倒扣的花盆。在我國參加綜藝節目并圈了一眾粉絲的哈薩克斯坦知名歌手迪瑪希就畢業于這個學院。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母親家族的音樂基因,納扎爾巴耶夫本人是個嫻熟的冬不拉演奏者,他在上世紀訪華時,談到盡興時,也曾為我國領導人演奏過。納扎爾巴耶夫喜愛音樂,猶愛民族音樂,在音樂中寄托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
他倡導創建了納扎爾巴耶夫大學,該校采用全英文授課,與多所國際一流院校有合作,吸引世界各地的學生來此交流學習。對優秀的學生,國家提供全額獎學金。
在納扎爾巴耶夫的決策和打造下,阿斯塔納從蘇聯時的“阿克莫拉”(白色墳墓)搖身一變成為“草原迪拜”“荒漠明珠”,一掃蘇聯的沉悶落后,以一種未來派的風格面向世人,這一座座風格現代、摩登甚至是有些張揚的建筑,仿佛是一種咆哮,代表了哈薩克斯坦人民對于未來與發展的渴望。說納扎爾巴耶夫是新首都、新國度的設計師一點不為過。
阿拉木圖充滿老總統的柔情
作為納扎爾巴耶夫的故鄉,舊都阿拉木圖也未被他遺忘。阿拉木圖位于阿拉套雪山的南麓,風景秀麗,主干道阿拉法拉比大街的西側是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紀念公園,這座公園也是由他設計的。春天,公園里大片郁金香盛開,如五顏六色的花海。總統公園是每年四月阿拉木圖馬拉松錦標賽出發地。
有時納扎爾巴耶夫也會悄悄回故鄉看看。2015年復活節期間,筆者的朋友在阿拉木圖市潘菲洛夫公園的贊科夫大教堂前與他偶遇。復活節當天,東正教大主教和其他人員組成的游行隊伍,從教堂出發緩緩前行,而納扎爾巴耶夫就走在大主教的身后。
新首都的天馬行空與舊首都的柔情,正代表了納扎爾巴耶夫作為哈國政壇風云人物的一體兩面。▲
環球時報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