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福
我們常常因為沖動、猶豫、固執、偏見,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以致追悔莫及。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或者說,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
請以“悔”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悔
步行街上,電視上的廣告聲、店鋪前的叫賣聲、行人的談笑聲不絕于耳;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各樣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①
街心花壇邊,一位老人盤腿坐在地上,嘴里念叨著:“行行好吧,行行好吧,謝謝好心人。”兩只眼睛無神地望著地上的紙盒。②
沒有一個人在老人面前停下來。
我走到他身旁,下意識地停下來,看了看。
“小姑娘,行行好吧,我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
看到他殘缺的手臂,我心里隱隱作痛,手不由自主地伸進了口袋,準備給他一點兒錢。
媽媽走過來,看了一眼老人,拉了我一下,使了一下眼色,示意我不要給錢。
“媽,他是個殘疾人,好可憐的。我想幫幫他。”
“這是個職業乞丐,別看他一副可憐的樣子,都是裝的。”
“怎么可能呢?”
“怎么不可能?電視里經常報道,一些人利用人們的同情心行騙,欺騙的大都是你們這些涉世不深的孩子。”
聽完媽媽的話,我猶豫了。難道他真的是騙子?
“走吧,還要給你買衣服呢。”媽媽說完,拉著我的手就走。
大概一個小時后,我們買好衣服出來,又一次經過那個花壇。花壇前圍著許多人,像是發生了什么事。我想起了那位老人,從人群中擠了進去。
只見老人靠著花壇一角,像是暈過去了。③
圍觀的人嘰嘰喳喳,沒有一個人愿意幫助他。
我蹲下來,擰開手中的水瓶蓋,將瓶口放到老人嘴邊,慢慢往他嘴里倒水。不一會兒,老人醒過來了。
“謝謝……你,小姑娘,能……給我……一點兒……吃的……嗎?”老人兩眼微閉,有氣無力地說。
“行,我給您買去。”
我在附近的餐館買了一碗稀飯、幾個包子,放到老人面前。
“謝謝你。”
離開老人時,我掏出20元錢放進了老人面前的紙盒里。④
①這段環境描寫與后文所寫的內容關聯不大。
②這里有必要描寫一下老人的外貌,以突出老人值得同情的形象。
③如果能給老人暈倒進行一個特寫,就更有感染力了。
④“我”的“悔”表現在哪里?沒有揭示主旨。
修改建議
針對文題“悔”,作文的選材和立意都比較新。在選材上,小作者選擇的是自己對乞丐的一次幫助,沒有寫自己做錯了什么事;在立意上,沒有落入或同情或指責乞丐的俗套。但作文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忽視細節,造成了故事情節失真,不利于主題表達。修改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環境描寫要為情節服務。作文開頭的環境描寫幾乎與故事沒有關聯,既不能解釋下文行乞老人為什么會暈倒,也不能解釋為什么沒有人注意到老人。修改時,可將故事發生的背景放在夏天,因為天氣炎熱,老人又饑又渴才會暈倒;行人怕熱不愿在烈日下逗留,才沒有注意到老人,故事才真實可信。
2.人物描寫不可或缺。人物描寫有助于讀者了解人物,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同時還可以揭示作文的主題。行乞老人第一次出現時,小作者沒有詳細描寫其外貌、情態;老人第二次出現時,對其描寫也不夠細致,這樣的處理會讓讀者產生疑問;他真的是乞丐嗎?同時也會影響作文要表達的主題。修改時,可對老人的外貌、情態等進行適當的描寫。
3.要有必要的呼應。作文要做到渾然一體,結構上的前后呼應是必不可少的。作文的標題是“悔”,但是直到結尾也沒有出現一個“悔”字。修改時,可在結尾處畫龍點睛,以自己的“悔”呼應標題。
4.細微之處也不可忽視。作文開頭寫行乞老人“無神地望著地上的紙盒”,這一細節不合情理。如果紙盒里有錢,老人為什么不去買食物吃?如果沒有錢,老人為什么要望著紙盒?
悔
◎向 文
熾熱的陽光把步行街的地面烤得滾燙,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或匆匆前行,或躲在遮陽傘下。
“行行好吧,行行好吧。”聲音來自不遠處的花壇邊。
我下意識地走過去,只見一位老人盤腿坐在地上,面前放著一個空紙盒。老人側著頭,滿臉皺紋,我無法判斷他的實際年齡。他干枯的左手滿是傷疤,右邊的袖管空蕩蕩的,臟兮兮的衣服已經分辨不出原來的顏色,腳上穿著一雙破爛的膠鞋。
老人見我停下來,頭微微抬了一下,有氣無力地說:“小姑娘,行行好吧,我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
看著老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手不由自主地伸進口袋,準備給他一點兒錢。
這時,媽媽跟了過來,她看了一眼老人,輕輕哼了一聲,拉了我一下,使了個眼色,示意我不要給錢。
“媽,他是個殘疾人,挺可憐的。”
“別看他一副可憐相,都是裝的。”媽媽小聲說。
“怎么可能呢?”
“怎么不可能?電視里經常報道,一些人利用人們的同情心行騙,欺騙的大都是你們這些涉世不深的孩子。”
聽完媽媽的話,我猶豫了。難道他真是騙子?
“走吧,還要給你買衣服呢。”媽媽說完,拉著我的手就走。
買完衣服出來已經是正午,我們又一次經過那個花壇。花壇前圍了許多人,像是發生了什么事。我想起那位老人,便從人群中擠了進去。
只見老人靠著花壇,臉色蒼白,滿頭是汗,雙眼緊閉,像是暈過去了。
圍觀的人嘰嘰喳喳,卻沒有一個人愿意上前幫助老人。
我趕緊蹲下來,擰開手中的水瓶蓋,將瓶口放到老人嘴邊,往他嘴里慢慢倒水。不一會兒,老人醒過來了。
“謝謝……你,小姑娘,能……給我……一點兒……吃的……嗎?”老人兩眼微睜,有氣無力地說。
“行,我給您買去。”我在附近的餐館買了幾個包子、一瓶水。
“謝謝你。”
我真后悔,先前如果給老人一點幫助,老人或許就不會暈倒了。我又想,這么多人圍觀,為什么就沒有人伸出援手呢?
離開時,我掏出20元錢放進了老人面前的紙盒里。
(湖南常德市淮陽中學)
升格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有以下幾個亮點:
1.情節更合理。開頭的環境描寫突出了天氣炎熱,行人沒有注意到花壇邊的老人,這樣,后文“我”發現老人以及老人暈倒便有了合理的解釋。“空紙盒”使老人乞討時說的話可信了,后文所寫的老人暈倒的情節也就更合理了。
2.細節更真實。增加對老人外貌和情態的描寫后,老人乞丐的身份自然呈現,人們對老人的冷漠就更加令小作者“痛心”了。
3.結構更完整。結尾處寫“我”的后悔,呼應了標題“悔”,使全文渾然一體。
4.主旨更突出。結尾處,通過問句引發人們思考,收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