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要:從園林景觀與中醫文化相融合為切入點出發,傾力打造一個具有濃厚中醫文化特色的園林空間,同時充分考慮“人”在園林空間中的活動體驗和使用功能,營造和促進醫院與患者之間的一個良好、和諧的就醫環境,通過柔和的園林環境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患給人們造成的緊張情緒。本案運用園林植物圍合出不同的環境空間,每個環境空間通過鋪裝、小品、雕塑等元素的精巧運用,為人們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和文化體驗。以期能為醫院園林的環境塑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思路和建議,更好地發揮醫院園林環境必不可少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醫醫院;園林;景觀;文化;以人為本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比過去更加完善的醫療服務,隨之而來的,人們對就醫環境的要求也有了新的需求。一個環境舒適、景色怡人的園林環境,不僅能夠使患者舒緩心情,減輕病痛,增長知識,同時,也體現了現代化醫院“以人為本”的辦院理念。如何使園林景觀和醫院文化有機融合,賦予園林豐富的文化寓意,提高園林品質;如何通過園林設計的手法,使園林環境更好地服務于人,改善就醫環境,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兩個問題。
1 項目簡介
琢鹿縣中醫院位于軒轅路東段,道路南側,東側臨近張琢高速公路,交通條件非常便利。本項目占地面積為38263m2,總建筑面積63600m2,其中景觀總面積18412m2(含綠化種植、景觀鋪裝、景觀小品、林蔭停車場等),綠地率35.1%。
2 場地分析
2.1 建筑布局分析
醫院綜合樓位于場地中心位置,其他建筑布置于綜合樓南側,呈圍合之勢;建筑體量主次分明,功能定位明確。
2.2 服務對象分析
醫院室外環境主要服務于病人患者、病人家屬、醫生、行政辦公人員等,但是,作為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其綠地系統同時要擔負起服務社會的功能。
2.3 空間特點分析
就醫時間相對集中,尤其是綜合樓北側就醫人流、車流量大,需要較多的景觀空間對人流進行引導和容納,而南側流動性人員較少,多為醫院工作人員及住院病人,相對北側空間較為安靜,景觀空間以柔和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給人以舒緩的感受。
2.4 功能要求分析
場地內空間布置要滿足醫院的使用功能,便于醫院環境的管理,每個景觀空間的設計元素,在體現美學和文化內涵的同時,必須滿足人的使用功能,充分發揮場地的空間價值。
2.5 綠化種植分析
健康的植物群落是醫院整體環境效果的保障,同時,植物作為有生命的景觀要素,隨著季節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能夠給人們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疏解人們的緊張情緒,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復。結合本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各區域的功能要求,植物選擇應本著以鄉土樹種、長勢良好的植物品種為主,注意植物的季節變化特點,尤其應考慮對使用者的影響,如花粉過敏、植物飛絮、異味、落花落果、植物針刺等。
3 方案介紹
3.1 總體設計思想
本項目方案設計通過提煉建筑元素,結合項目特質,嵌入豐富的文化內涵,最終以“天地方圓,萬物相融”為設計理念。通過中醫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美麗傳說、歷史典故、偉大人物,以及與中醫文化相關的多種元素,構成整個醫院園林景觀的主線,再運用園林的各種組成要素,如地形、鋪裝、小品、種植等,合理布局,相互交融,最終與建筑主體,構成一個統一和諧的、美觀實用的、蘊含豐富文化的綜合性園林空間。
3.2 功能分區設計
依據空間使用功能,本方案分為主出入口、中心廣場、林蔭停車區、自行車停放區、住院康復區、中醫藥科普區、景觀綠地、公共綠地等八大功能分區,合理的功能分區,能夠充分體現醫院“以人為本”的辦院宗旨,環境不僅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更是為人服務的,讓使用者可以切身地體會到環境給人們帶來的關懷之感。
3.3 文化景觀的空間布置
中醫文化歷史悠久,流傳下來眾多膾炙人口的文化典故和名人故事,本項目根據場地功能定位的不同,以及空間尺度的要求,通過對歷史文化的精心梳理,選取中醫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人物和與之相關的故事,他們一般出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但他們都為中醫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或者,在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感動了后人并為此而投入到中醫事業當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最終本項目確定為6個文化景觀空間——國醫長河、懸壺濟世、萬古流芳、華佗青囊、杏林春暖、神農嘗草。
3.3.1 國醫長河——中心廣場。中心廣場作為全院景觀的引領,廣場主景觀由11個同心圓鋪裝組成,并由一條蜿蜒的水紋雕刻鋪裝作為串聯,每個同心圓象征中醫發展史上的11個重要時期,以中國漢字浮雕形式展現能夠代表每個時期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出現的重要人物;一條水紋形鋪裝,代表中國悠久而璀璨的歷史長河,孕育出中醫——這古老、神秘,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國國粹,同時蜿蜒的浮雕形式,仿佛像一條巨龍,引領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脈。場地內其他景觀空間,均以國醫長河為發源和樞紐,象征國醫文化多樣而統一的發展形態,廣場兩側,布置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12個特色景觀座椅,使用功能上,為人們提供臨時休息的環境空間,讓人們在休息之余了解我國關于節氣的寶貴傳統文化(如圖1、2)。
3.3.2 懸壺濟世——醫法園。醫法園位于中心廣場西側,通過園路鋪裝與中心廣場相連,景觀空間內,以“懸壺濟世”和中醫診療方法中的“望、聞、問、切”為主題思想,以雕塑和景觀方亭作為景觀文化的載體。空間功能上,可疏解中心廣場密集的人流壓力,為人們提供互相交流和休憩的優美環境。
3.3.3 萬古流芳——名醫園。名醫園位于中心廣場東側,與醫法園呈對稱布置,其空間功能與前者類似,景觀空間內主要以歷史名醫為景觀主線,并結合琢鹿縣三祖文化,展現以黃帝為始祖的,開創中醫先河的歷史地位;與之相映的是以庭院式布局的名醫展示空間,采用中國傳統式的景墻為載體,用以展現古代與現代形成一幅連貫的歷史畫卷,以灰色、白色為主色調的硬質景觀,給人以平靜、雅致、親切的環境感受(如圖3)。
3.3.4 華佗青囊——承醫園。承醫院位于綜合樓東南側,緊鄰建筑出入口,考慮到場地與主體建筑的緊密關系,本案將這里營造為一處庭院式花園,并以名醫華佗作為景觀空間的文化主線,通過青囊亭、華佗像和利用植物種植構成的太極圖,營造濃厚的景觀文化氣息(如圖4)。
3.3.5 杏林春暖——養生科普園。養生科普園位于中醫院住院康復區內,景觀空間以名醫董匡杏林醫病的感人故事為主線,弘揚醫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設計養生科普墻,讓住院患者,在戶外活動的同時,可以了解到一些中醫養生的知識,體現了中醫院對患者的人文關懷。
3.3.6 神農嘗草——中醫藥科普園。中醫藥科普園,是以北方常見藥用植物為主的小型專類植物園,通過園林的藝術手法進行有機組合,展現“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場景,同時,對每種藥用植物設計銘牌,讓人們在觀賞的同時,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學習中醫知識。
4 綠化種植設計
4.1 設計原則
尊重生態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重視鄉土樹種的應用和植物多樣性;強調植物的季相變化和植物色彩的豐富性;充分考慮場地內不利于植物生長及限制植物種植的因素,做出合理的植物選擇;植物配植景觀效果應與設計理念相符,與景觀空間的文化特質相統一,營造良好的心理感受;植物品種選擇應安全可靠,行人經過處,避免選用落花、落果,或者帶刺植物,以免對行人造成傷害。
4.2 植物選擇
綠化樹種擬選用生長健壯,病蟲害少,易于養護管理,并具有強吸收有毒氣體,凈化空氣的植物品種,綠化栽種時擬成團、成片分層種植,同時有意識地形成開放與郁閉的空間變化。
4.2.1 闊葉落葉喬木:國槐、金枝國槐、核桃、梓樹、元寶楓、白蠟、杜仲、蒙古棟、杏樹、碧桃、白樺、八棱海棠、欒樹、山楂、碧桃、山桃稠李等。
4.2.2 常綠喬木:云杉、油松、檜柏等。
4.2.3 色葉植物:元寶楓、秋紫白蠟、金葉白蠟、山楂、紫葉矮櫻、金葉榆、紫葉李、紫葉稠李等。
4.2.4 花灌木:紅瑞木、金銀木、華北紫丁香、暴馬丁香、連翹、四季錦帶、平枝荀子、接骨木、天目瓊花等。
4.2.5 地被植物:金娃娃萱草、馬藺、藍花鳶尾、白玉簪、景天、紫花地丁、丹麥草等。
4.2.6 北方常見藥用植物:芍藥、牡丹、構杞、蘆葦、艾篙、馬齒莧、敗醬草、火麻、紫蘇等。
5 基礎設施
中醫院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包括:休息座椅、垃圾桶、指示牌、導示牌、景觀燈具等,其形式同樣應該注重中醫文化的體現,與中醫院整體景觀環境相統一,通過鑲嵌人中醫文化元素,形成中醫院獨特的文化環境氛圍,用更多的表現形式,向人們展現中醫文化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緊密關系。
6 結語
我國園林的發展史可以看出,有著與中醫文化共通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陰陽平衡、天人合一等理論思想,因此,中醫文化與園林景觀的結合有著天然的理論基礎。本案通過中醫文化與園林景觀小品的結合,與園林植物配植的結合,與景觀空間的結合等3種方式,營造出實用性、美觀性、文化性三者有機結合的醫院環境。
參考文獻:
[1]范繁榮,王鄭富,李永武.藥用植物在園林景觀綠化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林業科學,2013(9),211-212.
[2]王曦.淺析中醫文化在園林植物景觀中的運用[J].南方農業,2015,9(24),60-61.
[3]袁璐.綜合性中醫醫院與園林綠化環境的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7(5),74-77,103.
[4]謝小菲.庭院式空間在醫院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7(4),122-123.
[5]徐愛軍,張燕南,楊學偉,等.中國國情下醫院社會責任的概念及內涵解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7),9-11
[6]劉洋,徐峰,姜麗.北京市三級甲等醫院園林景觀滿意度評價研究——以北京空軍總醫院為例[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3),45-48
[7]杜艷云.中醫醫院植物景觀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35
[8]吳罡.綜合醫院環境小品情感化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9-16,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