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明
摘要:在十三五應用型專業轉型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及專業應以特色創新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培養“具有扎實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培養定位要求。風景園林作為工學的一個分支,就本身特點而言,是一門多學科交叉、實用型的綜合學科,學科交叉、文理滲透、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融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是工科專業學生順利步入就業崗位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工科院校園林專業教學模式和實踐經驗,運用特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數字化網絡實踐教學方式,加強實踐課程的聯動性教學,植入工程系列標準,建立一套對工科專業具有客觀性、適應性、實用性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應用型;工科;實踐課程;教學模式;風景園林
1 工科院校園林專業現狀及問題分析
1.1 工科是結合生產實踐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學科
工學即“應用科學和技術的原理來解決問題”。風景園林作為工學的一個分支,卻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一方面類似園林工程類屬于一門新興學科,在很多院校剛剛興起,另一方面,還面臨十三五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轉型。工科院校的園林設計專業幾乎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辦學時間短,其經驗、影響力都無法與專業院校相比;作為新辦專業,各方面的實力無法與校內工科專業相比;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前提下要注人設計類的專業知識,學生普遍繪畫基礎較弱,造型能力欠缺。
1.2 課程之間缺乏聯動性,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與工程技術課之間缺乏銜接與滲透
基礎課程與實踐課程對接問題多,手繪與計算機表達不流暢,學生對整體工程環境的解讀偏弱。學生的實踐設計缺少工程概念,對尺寸構造應用模糊。這樣會直接導致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缺乏自信,設計能力與創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1.3 傳統的理論實踐教學無法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
由于地方工科院校辦學時間不長、師資不足等原因,無法制定合理、科學的與自身匹配的培養方案,較難實現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培養目標。傳統的只依靠純理論教學的模式,不能全方位地鍛煉學生的能力,也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學生實踐能力偏弱,偏重紙上談兵,步人工作后需要很長的時間與企業接軌磨合,無法高效的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完美對接。
2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與需求
2.1 目標需求
地方工科院校重視工程實踐人才應用型培養模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地方院校的專業特色如何定位,學生如何在社會中具有專業競爭力,快速地適應企業工程的需求,這是地方高校工科專業教學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工程類學科的整合力,注重提高風景園林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我們應對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凸顯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同時重視風景園林工程類實踐課程的教學思路與特色,適應我國城鄉建設與發展需要,掌握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能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行業、工程建設和施工管理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同時教師通過與教師職業資格考試雙師型培訓機制和校企聯合培訓機制增強教師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能力。
2.2 能力需求
會設計、懂施工、知構造、懂結構是當今工科工程技術型人才需要掌握的主要能力。以風景園林為例,普遍設計院工程部門包括工程表現、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圖3部分,每個部門有自己側重的能力,工程設計又是其中靈魂,主要側重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協同能力。創新是設計前進的動力,協同是團結合作的基礎,為縮短畢業生的工作適應期,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鍛煉,加強培養,變傳統的“傳與授”為自主創新,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利用數字化網絡實踐教學方式,實行多元化、系統化教學措施,以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同時引入同期設計競賽,分組協作,訓練創新設計能力的同時注重對協同能力的培養。
3 實踐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研究
3.1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目標,實現聯動性教學模式的創新
工科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包括3部分,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與工程技術課,他們之間是逐步遞進又互相影響的關系。風景園林專業學生普遍造型繪畫基礎偏弱,如果沒有做好設計基礎課程的訓練,那么實踐課課程將很難開展。比如藝術基礎里面的設計基礎一,可重點訓練三大構成部分,尤其空間構成可向空間設計轉換,訓練美感的同時增加空間場所的能力訓練。設計基礎二的課程在訓練藝術基礎的同時應注人技術層面的訓練,注重空間營造與幾何主題的訓練,以三角形、圓形、矩形為主題進行小地塊的空間設計。
3.2 實踐教學課程的創新模式
(1)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多元化人才培養中,實踐課程教學的應用與訓練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的實際工程項目納人課程體系,讓學生直接了解社會實際需求,增加參加實際工程項目的機會,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實踐能力,快速地適應與滿足應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實際參與,提升思路,激發創新。我校本專業目前正在實施的且較成功的做法是與當地知名景觀設計公司之間進行的校企聯合項目,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參觀,包括企業文化、企業流程、企業需求等;另一方面可以把企業實際項目作為實踐課程題目引入到學生課堂中來,按照實際工程項目的要求和數量指導實踐,以工程設計規范為參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健全學生創新創業設計工作室機制,以實踐課程為主線,以實際工程案例為依托,高低年級共同協作、互相交流、分工合作,將常規的研究生學習機制提前滲入到應用型需求的本科教學工作中來,以更好地適應應用型工科院校的能力需要。
3.3 實踐課程體系的多元化研究
(1)工科專業幾乎都有自己體系的工程設計規范標準,在實踐課程部分植人工程系列標準,加強課程的系統性教學,可以用規范的行業專業標準指導學生實踐課程設計,以便畢業生工作后可以縮短實際工作的適應期。類似園林設計類專業,可進行核心實踐課程的設計規范應用總結,如別墅設計規范、居住區設計規范、公園設計規范等。嚴格按照實際工程規范標準指導設計內容,適應應用型人才目標要求。
(2)將設計競賽與實踐課程進行銜接,按競賽要求布置課程任務書,能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到行業動向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進行2-3人分組設計,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與協同能力。比如風景園林專業可以結合實踐課程設計參加的國內比較著名的設計大賽,比如國內艾景設計大賽,文科杯設計大賽等。按照大賽要求進行作品制作,一方面可以了解到當今設計流行動態,另一方面可以模擬企業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一套完整的項目。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實踐課程及競賽內容進行案例資料的分類匯總,組建資料庫,所有學生可自行參照學習,豐富實踐教學內容與模式,彌補工科學生重邏輯輕審美的自身缺陷。
4 結語
總之,工科院校的專業創新是教學管理中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工科專業為主的院校中既要遵守學校理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又要注重專業自身的獨特性。風景園林應立足于工科專業背景,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目標,實現核心實踐課程的聯動性教學模式的創新,注重空間與技術基本能力的訓練。加強校企合作,健全學生創新創業設計工作室機制,快速地適應與滿足應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植人工程系列標準,將設計競賽與實踐課程進行銜接,開拓思維,設計能力與團隊協同能力并駕齊驅。建立以應用型人才為導向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模式體系,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來提升工科院校畢業生的適應性,增強工科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和適合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術型人才,能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行業、工程建設和施工管理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嘉.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多樣性與適應性[J].美術大觀.
[2]于曉鋒,陳建忠,陶漢中.工科專業實踐類課程的幾點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10:161
[3]章光日.綜合型院校城市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路[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
[4]李茉,隋欣,石華.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專業轉型的教學模式研究—以建筑學專業為例[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