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華
摘要:眾所周知,森林資源對于自然生態平衡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隨著林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林業中有害生物逐漸多發,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成為林業防災減災的重要組成。由于發生森林病蟲害的原因較為復雜,為有效防護林業資源,需制定安全有效的防護措施及對策。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問題;對策
森林資源是整個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森林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森林病蟲害的爆發更是使森林資源變得岌岌可危。因此,為加快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應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意見,使森林病蟲害防治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獲得歷史性突破。
1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農藥使用問題
林業的迅速發展加大了人們對農藥的使用數量,近年來農藥的大量使用破壞了林場周邊的水源以及生態環境,增加了害蟲的種類,提高了害蟲的抗藥性,是造成森林病蟲害的重要原因之一[1]。林場工作人員采用傳統化學方法對林木進行噴霧殺蟲,使資源大量浪費,對動植物造成極大危害,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為此,對農藥施藥技術與劑量應全面更新、不斷改良,以達到減少森林病蟲害的目的。
1.2 森林病蟲害受災面積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森林環境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雖然不斷提出對策,但未得到有效控制,不斷加大森林病蟲害受災面積。森林病蟲害具有繁殖周期短、效率高的特點,一旦產生災害,災情難以控制,為減小受災面積,應從根本上找到解決方法,以免災害的再發生。
1.3 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重視程度不夠、體系不健全
近年來,森林病蟲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對其防護的重視程度不夠,防護意識不強。很多存在潛在危害的森林無法得到及時有效控制,以致于森林病蟲害的發生。不夠完善的管理體制也是造成森林病蟲害的重要原因,體制的不健全會造成病蟲害發現不及時,使管理人員懈怠,疏于管理[2]。
2 針對森林病蟲害有效防治對策
2.1 改進農藥使用劑量
在森林病蟲害的防護工作中,合理控制農藥的噴淋。首先在農藥的選擇方面,應選取低毒害、污染小的農藥。其次,應定期觀察害蟲的種類、數量,為避免其產生抗藥性,應經常更換農藥的品類,使用科學方法采用對環境污染小的農藥,現首選生物農藥,對天敵進行保護,消滅害蟲的同時降低環境污染,廣泛應用無公害技術與產品。
2.2 使用綜合防治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加強,現有的技術已經能夠對森林進行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首先,在森林或林場的樹木種植品類中,可以選擇抗病抗毒性強的苗木進行栽培。按照科學方法,合理丈量栽培距離,避免苗木栽植過密。為提高種植林木的成活率,栽培后應定期進行合理灌溉、施肥除草等日常管理工作,以增加機體抗蟲害能力,減少災害的發生。在林場種植中,由于品類單一會引起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應加強林木種類與整體結構,可實行混交栽培方法,建立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形成完整生態鏈,為鳥獸的生存提供條件,使自然生態環境達到平衡,從根本上防治森林病蟲害的發生。
2.3 建立嚴格管理制度、加強森林預警
為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進行,應建立嚴格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制度,有效應對森林病蟲害的危險。應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首先對人員進行嚴格培訓,通過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積極性與防護意識,從基本做起,實時監控森林以及林場情況,及時發現病蟲害問題,避免災害的發生。其次建立及完善森林病蟲害法規制度,依法治林,由法律保護,人員意識才能加強,并得到重視,加強組織力量,使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加快法規編制進程,為森林環境保駕護航。最后應加強森林病蟲害預警工作,重視對于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做好基礎性預防工作,依靠科學手段進行預測。按照分工原則,建立個人責任歸屬,進一步完善森林病蟲害預測建設,具有專業負責預測的工作人員,加強預測工作的準時性與實時性,及時掌握災害發生前的動態環境,避免潛在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合理運用科學方法,從根本上減少資源浪費,有效加大森林病蟲害的防護力度。
3 結論
在當前背景下,森林資源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之一,保護生態環境現已成為重要內容,然而由于森林病蟲害的影響,使森林資源受到嚴重危害,在林業生產發展中必須對森林病蟲害的防護加以提高與控制,及時有效地進行監控、預測,從預防著手,開展科學的綜合救治方法進行預防,加強人員重視意識,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使森林病蟲害得以控制,生態環境得以平衡。
參考文獻:
[1]李廣成.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8(10):131-132.
[2]郭建中.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8,120: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