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龍 張奎彪
摘要: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表現在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上。殘疾人社會工作受到諸多爭議。作為中國公民,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生存與生活的權利,殘疾人是由于他們的生理或者心理存在某種缺陷,但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殘疾人也有參與社會工作的權利,國家和社會群體也應該加大對殘疾人的幫扶力度,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這是出于人道主義的援助。殘疾人本身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作為社會群體應該積極伸出援助之手。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理論及其實務等,對殘疾人社會工作進行研究,找出幫助殘疾人推進社會工作的方法,為社會保障工作的進步奠定基礎。
關鍵詞:殘疾人 社會工作 理論與實物 探究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3-0066-02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國家和政府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保障工作也較為重視,其中對殘疾人社會工作更加關注。這是國家進一步完善社會公平的體現。保障社會公平有利于實現社會穩定,是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殘疾人社會工作和殘疾人服務不同,服務是一種幫助,是通過別人給予滿足殘疾人生活需求的方式,而殘疾人社會工作則是社會群體通過合理的方式幫助殘疾人彌補自身不足,使他們能夠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享受國家發展進步帶來的成果。我國的殘疾人社會工作雖然多年來一直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是由于我國的殘疾人社會工作沒有形成完整的社會體系,沒有一個規范化的殘疾人社會工作系統。因此,國家和社會應該從我國國情出發,尋找一套解決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方案,推動殘疾人社會工作的開展。
一、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積極意義
殘疾人群體不同于其他群體,在長期的社會活動中他們的權利無法得到體現,因此他們難免有自卑心理,作為殘疾人社會工作者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殘疾人群體的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他們。在針對殘疾人的社會工作過程中,可以通過組織相關活動,調動殘疾人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如此,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可以在社會活動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優勢。[1]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殘疾人社會工作逐漸受到重視,殘疾人社會工作也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對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總體來說,殘疾人社會工作體系尚不夠完善,不能很好地為殘疾人服務,在具體工作中落實較難,為了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順利開展,社會工作人員仍需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工作模式。
二、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和前提
(一)以尊重殘疾人為前提
殘疾人由于生理心理等缺陷,在社會活動過程中面臨很多不便,在對他們的幫助過程中,對于他們的幫助不能局限于物質幫助,還要關心殘疾人的心理狀態,進行及時疏導。對殘疾人社會工作者來說,在幫助殘疾人的過程中,要能夠尊重他們,以平等的心態和他們交流,維護他們的自尊,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很多殘疾人由于長期缺乏交流,嚴重與社會脫節,作為社會工作者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使他們能盡快融入社會環境。[2]不管是殘疾人社會工作者還是其他人都應該尊重殘疾人,以正確的心態面對他們,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是一種個人素養。因此,在社會工作中,要以尊重殘疾人為前提,保障社會工作的有效進行。
(二)以殘疾人的健康恢復發展為基礎
有的殘疾人其生理機能是可以恢復的,作為殘疾人工作者要引導他們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加強對殘疾人的醫療投入,幫助他們恢復自己的身體技能,可以對殘疾人進行心理教育,讓他們正確走出心理障礙。對于恢復較好的殘疾人,可以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社會技能,要為殘疾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他們的恢復工作提供保障,幫助殘疾人做好恢復治療,并不僅局限于醫療方面,可以靈活通過多種方式,做好他們的生理心理恢復工作。作為殘疾人社會工作者,不能被動消極地幫助殘疾人,要積極熱情地引導殘疾人做好恢復工作,走出疾病陰影。
(三)幫助殘疾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部分殘疾人在社會參與過程中受到別人的歧視,從而容易產生極端思想,作為殘疾人社會工作者,要對殘疾人做好思想疏導,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個體,并沒有什么不同。殘疾人無法融入社會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受到一些歧視,不能依法享有自己的權利,社會工作者要幫助他們積極參與到社會中,提高他們的社會參與度,使他們明白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并融入其中。殘疾人社會工作不同于其他社會工作,其更具專業性,在幫助殘疾人的過程中,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要全面考慮他們的生理心理因素,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問題與心理問題,給他們做心理疏導,讓他們能積極樂觀地生活。
三、殘疾人社會工作落實的具體措施
(一)為殘疾人提供參與社會的機會和平臺
殘疾人社會工作者的目的是幫助殘疾人走出自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從而通過社會工作者的幫助,促使他們提升參與社會工作的熱情,推動殘疾人工作的開展,讓他們明白殘疾并不可怕,也并不可恥。每個人都有其優點,社會工作者要積極挖掘殘疾人身上的優勢,并通過自己的專業手段,引導他們學會生存的基本技能。殘疾人雖然部分功能有障礙,但是可以通過其他長處彌補自身缺陷,通過專業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其適應社會的能力。[3]作為國家和社會要重視殘疾人的發展,增加對殘疾人社會工作建設的投入,可以提供一些適合殘疾人工作的崗位。社會工作者要做好殘疾人的社會化工作,具體落實到位,在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殘疾人工作者要做好對殘疾人價值觀的引導,使他們熟悉社會發展現狀,關心國情,能夠緊跟時代步伐,不至于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被淘汰。殘疾人也是社會中的一員,重視對他們的幫助和照顧體現了國家以人為本的理念,殘疾人社會工作者要樹立高度責任感,熱心幫助殘疾人。
(二)豐富殘疾人社會文化活動
社區活動是為了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在以往的社區文化建設過程中對殘疾人的重視度不夠,社區沒有考慮到殘疾人的需求。社會工作者要以社區為單位積極開展社區殘疾人活動,調動殘疾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能幫助殘疾人做好自身恢復工作,社區可以建設針對殘疾人的心理疏導室,引進殘疾人娛樂設施,幫助殘疾人的健康發展。通過一些積極的社會活動,能使殘疾人融入社區建設,實現社會公平。[4]作為殘疾人社會工作者,可以不定期組織開展關于殘疾人的社會公益活動,一方面提高全社會的參與度,另一方面在工藝活動中殘疾人能使自身價值得到滿足,提升自豪感,豐富殘疾人社會文化活動是幫助殘疾人積極參與社會工作的體現。
(三)完善殘疾人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是國家為了實現社會公平,對弱勢群體提供基本的生活福利保障措施,作為殘疾人社會工作者要積極開拓社會福利渠道,幫助殘疾人獲得應有的福利,可以靈活通過多種方式,如社會捐助,公益基金等。社會福利是為了提升民眾生活質量,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其不僅指的是經濟援助,任何服務型方式都屬于社會福利,殘疾人社會工作者應該促進社會福利真正為有困難的殘疾人服務,讓社會福利發揮他的最大作用。[5]殘疾人在接受社會福利后,要合理利用社會福利,不能認為是理所應當。福利保障只是暫時的,作為殘疾人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為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努力,不能完全依賴于社會福利。完善殘疾人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是為了讓每個人都切實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福利,并以此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四)完善殘疾人社會工作相關政策
政策支持是社會活動的法律依據和基礎,完善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相關政策,一方面是對我國保障性法規的完善和補充,另一方面是社會進步發展的需要,能夠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通過政策規定使社會活動更加規范化,為幫助殘疾人提供更多便利,完善殘疾人社會工作者相關政策能促使相關工作者把工作落到實處。殘疾人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殘疾人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殘疾人服務質量的核心,殘疾人工作的開展要結合實際情況完善相關政策,使殘疾人社會工作有法可依,相關政策應做到與時俱進,滿足具體的工作需要。通過社會工作與殘疾人事業相結合,可以拓寬殘疾人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政策體系,為殘疾人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作用。
(五)創新殘疾人社會工作模式
對于殘疾人的社會工作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才能滿足當代的發展需要,傳統的殘疾人工作基本都是由健康的工作人員開展,容易給殘疾人造成自卑心理。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可以創新殘疾人工作模式,開展“以殘助殘”工作,可通過選取部分積極樂觀的殘疾人,然后經過專業的訓練和培訓開展社會工作。一方面都是殘疾人,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能更深切地體會對方的感受,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另一方面,在幫助殘疾人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自己的信心,而且發揮了自己的社會作用,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殘疾人服務工作,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6]同時,在社會工作服務過程中,要加強與殘疾人的交流溝通,可利用自身優勢引導對方,讓殘疾人積極面對自己,通過交流幫助殘疾人做好輔助康復工作,使殘疾人體會到社會的溫暖。
四、結語
殘疾人社會工作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加強對殘疾人的社會服務性工作,有利于營造和諧溫馨的社會環境。我國的殘疾人社會工作目前尚不成熟,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完善。殘疾人工作者要積極開展自己的工作,促進殘疾人的康復治療,幫助殘疾人走出自卑陰影,進一步提升殘疾人社會服務工作質量。做好殘疾人社會工作,不僅有助于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對社會穩定與和平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沛.殘疾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6(1):16-19.
[2]姚尚滿.我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理論及方法探討[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18(9).
[3]戴玉昭.殘疾人社會工作所面臨的困境及策略探析[J].祖國,2017(14):288.
[4]丁婧儒.殘疾人社會工作中優勢視角的應用[J].商,2016(29):41.
[5]朱翠琴.優勢視角在殘疾人社會工作中的應用[J].懷化學院學報,2017(4).
[6]李程.馬克思主義人學視角下殘疾人社會工作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