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晨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電子競技的發展,網絡游戲直播成為一個飛速發展的產業。由于網絡直播缺乏交互性,并不能以信息網絡傳播權進行保護;又由于其傳播形式也與傳統廣播有別,也難以通過廣播權加以保護,所以有必要創設一種新的權利概念“網絡直播權”來對此加以保護。
【關鍵詞】網絡直播 作品 信息網絡傳播權
一、“網絡游戲直播”中對于作品的認定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而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國信息交流規模最大且最為集中的領域。依賴于互聯網產生的網絡游戲作為一項電子競技,于2003被正式列入我國體育賽事項目。與其他體育賽事一樣,游戲比賽一般也是遠程進行,單純靠現場觀看滿足不了廣大游戲受眾,由此又催生了行業—一“網絡游戲直播”。
對于“網絡游戲直播”,目前存在較大爭議的問題是,其直播畫面到底如何界定?是不是著作權意義上的作品?
(一)制作方法對作品的影響
在現行的《著作權法》第三條所列舉的作品類型中,的確沒有一個類別能夠很好的將網絡游戲直播畫面包含在內。能夠說得通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又存在“攝制”的問題,即我國對于此類作品的定義,不僅要求“畫面”這一表現形式,還要求“攝制”這一制作方法。有學者認為,我國長期以來對電影作品關于“攝制”方法的規定,產生的消極影響不僅僅是將一些新型的作品排除在電影作品范圍之外,而是將電影作品的本質,即體現其獨創性的“表達”限定為“攝制”,而非是“一系列畫面”的選擇、布局所體現的獨創性。對比國際社會,美、法、英等都未將“攝制”這一方法作為認定作品的必要條件。
(二)獨創性之具體分析
游戲錄制者想要直播出一場受到大家喜愛以及認可的比賽畫面,并不是單純的客觀、直觀表達出游戲畫面就可以的,而是必須對于賽事錄制鏡頭進行選擇、編排、剪輯以及加配解說,這就形成了一種可供觀賞的新的畫面,無疑是一種創作性勞動,且該創作性從不同的選擇、不同的制作,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恰恰反映了其獨創性。
游戲玩家一般來說不會有著作權意義上的“創作意圖”,但是對于游戲賽事組織者而言,其目的是對整個賽事過程進行傳播,從而謀求一定的利益。基于此,單純的再現游戲競技畫面已經不能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想要獲取利益就必須對整個游戲競技賽事進行加工與再創作,從而催生了新作品的產生。
二、“網絡游戲直播”中著作權的保護途徑
著作權人對于網絡直播享有的著作權是絕對應當受到保護的,根據我國加入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著作權人應當享有一項廣義的向公眾傳播權,能夠涵蓋以各種技術手段向公眾傳播作品的行為。類似于游戲直播的非交互式網絡傳播行為,當然也應當被納入其中。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到底應當通過什么法律關系對其進行保護。
(一)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失效”
對于信息網絡傳播權,我國的相關法律有具體的界定:①信息網絡傳播權涉及對象為作品、表演或錄音錄像制品;②傳播方式既包括有線方式,也包括無線方式;③傳播的結果是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取上述的傳播信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一個顯著特征為,傳播的結果是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取傳播的信息,即“交互性”。但是,通過網絡進行的直播屬于單向的播放行為,觀眾只能在直播者選定的直播時間進行觀看,不屬于交互式的信息網絡傳播行為,不能通過信息網絡傳播權來進行保護。
(二)“網絡直播權”的提出
其實網絡直播的運營組織和運營平臺,與廣播組織非常近似,不同點就在于傳統的廣播組織的廣播手段包括無線廣播、有線轉播以及公開播放廣播,而網絡直播的傳播方式卻不屬于以上幾種。
對于傳播形式的認定,只是新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技術手段以及概念認定的問題。如同“攝者”這一制作手段一樣,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傳播作品也只是一種手段的不同,但重點應該著眼于手段背后的作品。網絡已經成為作品傳播的重要渠道,針對這一重要的新興傳播方式,針對性的創設一個新的法律概念“網絡直播權”來對此專門進行保護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結語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時代中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與數據都極易被存儲、修改和復制,而且傳播、更新的速度又非常的快,導致網絡侵權成本低廉且形式多樣。明確網絡游戲直播也可能成為著作權意義上的作品,為直播行業創設一個條款加以保護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