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娟


摘 要:近十幾年,來華留學生規模迅速增長,留學生教育管理“梗阻”成為留學工作中亟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典型個案--上海A大學為例,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分析A校留學生對學校趨同管理的滿意度,探究A校如何疏通留學生管理的“梗阻”現象。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管理“梗阻”;“疏通一體化”
一、問題的提出
1.留學生的小故事
“我是來自韓國的留學生,在上海A大學學習,我很喜歡這所大學,這里有非常棒的老師,中國學生也很厲害,英語說的很棒,很有風采。”
“對于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同堂上課,我認為必須要這樣。如果中外學生隔離,我們留學生單獨上課,那是教學資源的浪費。不過和他們一起上課也有壓力,因為他們真的非常優秀!”
這是韓國留學生Z對上海A大學實施中外學生趨同教學管理的真實感受,支持、認同,也有壓力感。在上海A大學,留學生不再是校園中絢麗多姿的點綴,而是成為高校國際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
2.問題分析
一直以來,高校對來華留學生的管理呈現出“梗阻”現象。留學生有專門的上課老師、專門的宿舍和食堂,中外學生相互隔離,留學生成為高校管理中的特殊群體。這種封閉的管理模式不僅造成高校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浪費,而且導致留學生與中國文化格格不入,留學生不適應不滿意。
二、田野研究
(一)個案選取—上海A大學
A大學是上海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公立綜合性大學,同時也是蜚聲國內外的知名高等學府。選取A大學作為研究對象:
一是A大學地處上海,具備與生俱來的優勢。上海這座中心城市具有較高的政治支持,較強的財力支撐和較為顯著的改革風尚。
二是A大學是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改革的指向標和探路者。A大學接收外國留學生近60載的過程中進行了長期的艱苦探索,如最先成立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開創了集外國留學生教學、管理與后勤服務三位一體模式。至今,這一管理模式在留學工作發展初期的高校受到推崇和效仿。21世紀初,A校緊跟時代步伐改革留學生管理的“國交院”模式,率先在全國實行趨同管理。2014年A校敢為人先,推出留學生管理的新試點——讓留學生申請和國內學生同住,促進中外學生的相互融合。
三是A大學在留學生事業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具有代表性。時至今日,國內大學幾乎都存在留學生管理的“梗阻”現象,留學生“生活在別處”,與本地學生相互隔絕。這一問題是許多高校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二)A大學留學生對趨同管理的滿意度評價分析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對A大學留學生關于A校趨同管理滿意度進行分析。共發放問卷165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個案訪談 8個。
1.趨同教學管理
在回收的140份有效問卷中,在問到“與中國學生一起上課,您覺得面臨的困難有哪些?”時,40%多留學生反映語言障礙,其次是“老師對中外學生同樣嚴格要求”“來自中國同學的壓力”。
A大學是著名的高等學府,錄取的學歷留學生大多數是優質生源,盡管有較好的中文基礎,但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交流不一樣,留學生需要理解非常多且又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
留學生L說,“和中國學生一起上課,我覺得好難。老師講得好理解,主要是我看書看不懂,好多漢字不認識,在不同的上下文又有不同的意思,漢語學起來非常吃力。”
盡管留學生與本土學生一起上課遇到不少壓力,但多數留學生持認同態度,認為“能更多地促進中外學生交流”“有效推進大學的國際化進程”“節約教學資源”“中國同學努力學習的氛圍激勵我”“雖然開始壓力大,但后來慢慢適應”。
此外,有28%的留學生不認同趨同教學,其中一半的留學生選擇“語言障礙”;5%的留學生認為“中外學生起點不同,很難取得同樣的學習效果”;少部分留學生選擇“更喜歡與留學生一起上課的感覺”;7%的留學生“感覺老師更喜歡成績優異的中國學生”。在留學生人數較少的班級中,他們感覺被老師忽略。
在用中文學習過程中,留學生對趨同教學的滿意度還是較高的。教學質量、考核方式、授課方式和課程內容滿意度分別為77.4%、59.2%、68.8%和64.3%。
2. 學生活動趨同管理
據統計,有65%的留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學生社團中去,其中5%的留學生參與到中國學生會中;14.3%的參與了中國學生社團;23.2%的參加了留學生會,22.5%的學生參加了留學生社團。余下35%的留學生沒有參加學生組織,認為不太了解這些社團組織,或學業很忙,沒時間參加。
針對A校的留學生文化活動,筆者設計了下列五道題來了解留學生對學生活動趨同管理的滿意度。
對于“我能及時獲得有關的活動信息”,大多數留學生表示認同。而“我的院系組織了許多活動幫助留學生體驗中國文化”滿意度則不高,其中36%的留學生表示一般,9.8%表示不滿意,5.5%表示非常不滿意。與院系層面活動相比,在“學校組織了許多活動促進中外學生交流”方面,63.4%表示滿意,原來校級舉辦的留學生活動主要是依托學生會來開展,舉辦次數相對較多,宣傳力度較大,同時不乏充足的人力、智力和經費支持。
對于“從我國留學生組織中我獲得的幫助很多”,53.7%的留學生表示認同,主要集中在日韓、新馬泰等留學生人數較多的亞洲國家。相比之下,由于目前歐美留學生本國的學生組織尚未成立,留學生對此滿意度較低。此外,對于“校園活動豐富了我的留學生生活”,也有過半的留學生表示認同。
3.生活趨同管理
在140份有效問卷中,居住在校外的留學生為29%,住校內的留學生公寓占71%,其中53%的留學生是獎學金生,18%的是自費。
2014年,A大學首次推行中外學生同住的方案。對于 “2014年學校對留學生管理進行試點創新,撥出10個空床位供留學生申請與中國學生同住,您對此舉的態度?”,有63.4%的留學生表示認同,17.1 %表示一般,19.5%不認同。
表示認同的留學生中,“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盡管有文化、生活習慣差異,但能促進文化融合”“中國學生熱情友好,易相處”比例分別為29.8%、 21.3%和 10.5%。如下圖1所示:
另外,19.5%的留學生表示不認同,如下圖2所示:
可以看出,不認同的留學生主要擔心文化生活習慣差異,住在一起容易產生摩擦。“我不太愿意,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不太一樣,我信仰印度教,不吃牛肉,口味清淡,還有一些文化差異,我怕容易引起誤解。”印度教徒最忌眾人在同一食盤用菜,素食者多。
總體來看,大部分留學生對2014年A校進行試點創新表示贊成。曾有一個美國留學生很認真地問筆者“Is this news true? Thats a big deal.”他說自己非常贊成學校這樣做,平常說漢語的機會很少,很想申請與中國學生同住,并希望學校為每一個想申請同住的留學生提供機會。
考慮到客觀條件限制,A校目前是分步驟,有計劃地推進中外學生的同住方案。盡管2014年進行試點的范圍還較小,但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開端, A大學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面對留學生,穩步推進學校的國際化之路。
三、研究結論
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高校試圖打破中外學生交往的藩籬,不斷推進趨同管理。但中外學生相互融合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高校管理人員的國際化理念,本土學生的跨文化交往意識等方面都要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錚.試論留學生管理的“特殊照顧”與“同一管理”——中美高校留學生管理之比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3).
[2]顧鶯,陳康令.高校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的比較研究——以全球8所高校為例[J].實踐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