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1月4日結束的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工作會議指出,穩妥推進利率并軌,完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僅差“臨門一腳”,這就是利率并軌,這是利率市場化最后的硬骨頭,是金融改革的又一場攻堅戰。
勢在必行
近幾年來,我國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羞羞答答一路走來。以1996年放開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為起點,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迄今已經歷了近23年時間,從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到放開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從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到存款利率有限浮動,碎步慢走,蹣跚而行。
眼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站在利率并軌的岔道口。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銀行存款總額在銳減,萬億存款“移情別戀”。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6月,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雖然同比增長8.4%,卻創下40年來最低。同年4月,全國居民存款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遠低于貨幣市場利率。近幾年,余額寶為代表等的移動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為居民提供很多高收益的理財工具,致使大量居民儲蓄存款“搬家”,轉化為理財產品。
盡管銀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在名義上已完成,但基準利率對銀行存貸業務仍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其實是行政約束)。于是銀行巧立名目,以各種額外獎勵吸儲,營業大廳里擺滿了各種獎品,吸引儲戶特別是老年儲戶把養老錢存銀行以備不測。
銀行為緩解生存壓力,以金融創新名義,從“偏門”繞過基準利率這道門檻,卻又拉長了資金鏈條,助長影子銀行鬼鬼祟祟,又滋生金融亂象,有可能釀成金融風險。在此情勢下,利率并軌勢在必行。早在2018年4月11日,易綱行長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時就表示,目前中國仍存在一些 “利率雙軌制”,一是在存貸款方面仍有基準利率,二是貨幣市場利率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目前我們已放開了存貸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可根據基準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據商業銀行自身情況來決定真正的存貸款利率。其實我們的最佳策略是讓這兩個軌道的利率逐漸統一,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市場改革。
良好“窗口期”
當易綱行長的工作思路化為央行的工作任務之時,利率并軌的大戲即將拉開帷幕。在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大背景下,現在正是推進利率市場化、進行利率并軌的良好“窗口期”。
“十三五”以來,新的利率傳導機制初具雛形,形成了“央行政策利率體系-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信貸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的傳導鏈條。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最新研究資料表明,中國價格型貨幣政策調控已愈加趨近于發達國家。這些成果為當前加速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撐。
利率并軌,最終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是貨幣領域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最終體現,也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有助于中國應對發達經濟體加息趨勢而繼續實施貨幣政策穩健化。從國際金融市場來看,世界各國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從啟動到完成,平均花費20年時間。同為發展中大國、同為新興市場的印度,時間較長,是23年。考慮到中國要在2020年之前實現資本賬戶開放,必須在此之前完成利率市場化,給人民幣國際化騰挪時間,利率并軌已無時間退路。
風險不可小覷
在推動利率并軌的過程中,要備好“救生圈”,構建“防火墻”,相關配套制度的改革必須跟上。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最終利率并軌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的深水區,是核心部位,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一步,甚至有可能是最終壓倒駱駝的那一根稻草。需要根據各項基礎條件的成熟程度謹慎實施、有序推進。
首先,推進利率并軌及利率市場化,必須統一監管,改變當前信貸市場和金融市場之間彼此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傳導有效的利率體系。在利率并軌之前,要繼續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提高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的基準性,同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增強風險定價能力。就金融機構本身定價機制而言,需要見風使舵,精準地把握利率市場動態,一旦存款利率管制完全放開,不至于在攬存大戰中四顧茫然,束手無策。在貨幣政策操作方面,央行要從以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型調控轉變,明確政策基準利率和操作目標利率。
其次,監管部門要強化對銀行業的監管能力,約束一些銀行在利率市場化初期可能出現的激進經營行為,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風險隔離,防范個別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加固金融安全網,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經營失敗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形成有效的風險處置和市場退出機制,在新一輪的銀行業洗牌中有效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以維護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倘若放開存款利率管制、實行利率并軌,必然引發銀行攬儲大戰。2015年5月正式實施的《存款保險條例》可視為儲戶的保護傘。通過存款保險的方式,提供銀行破產倒閉之后個人賬戶、企業客戶存款安全保障,減少社會震蕩。
第三,銀行要與時俱進,強化自身防風險能力。長期以來,商業銀行習慣于被動接受央行統一確定的貸款利率及其浮動范圍,利率并軌后,利率的設定回到商業化原則上來,有的商業銀行或許還沒有能力應對每一筆業務的定價風險。如果銀行方面因為不理性定價導致破產退出,就會造成風險外溢,對市場形成嚴重干擾。因此,管理人員必須加強學習,提高定價能力,對浮動利率定價機制的形成、具體浮動利率標準的確定及資金成本的測算等相關業務知識熟練掌握,正確貫徹利率并軌精神。
此外,要同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理順國內外貨幣價格之間的傳導機制,構建人民幣平穩的流動性,逐步形成開放統一的金融市場和價格體系。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是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兩翼齊飛、雙輪驅動才能保障“兩化”平穩推進。這樣才能預防海外熱錢大進大出,擾亂我國金融市場,也可以保持人民幣的穩定性,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