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陽
摘 ? 要:本文從人工調度、人工監管、標準與過程結合的角度分析了當前機場地面保障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從運行、安全、服務等方面討論了民航機場智能生產運行保障系統建設的必要性。建設民航機場智能生產運行保障系統是圍繞航班生產保障業務,是對航班前站起飛、本站落地、過站保障、本站起飛等整個過程進行全方面的智能化保障。最后對系統的科學構建提出建議。
關鍵詞:民航機場 ?智能生產運行 ?機場地面保障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V35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1(b)-0007-02
近些年,我國民用航空保持強勁勢頭持續發展,民航機場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已成為全球最具潛力和活力的航空運輸市場[1]。各地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穩步提升,機場容量持續增加,我國正在由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2]。在這進程中,對機場地面運行保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1 ?機場地面保障現狀
當前機場地面保障尚存在如下問題。一是人工調度、任務繁雜。目前機場地面保障任務主要通過人員手工進行計劃制作、任務排班等,尚未完全實現生產保障鏈條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這種方式不但會使寶貴的員工資源陷入瑣碎、重復的事務,造成生產效率低下,更容易忙中出錯、埋下隱患。
二是人工監管、遺漏死角。當前機場大部分采用配備人工監管隊伍,依靠人盯人、人盯車的方式,對保障過程進行監督和檢查。這種方式在航班量急速發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監管死角,無法完全保證圍繞航班生產的安全管理。
三是標準與過程尚未有機結合。當前民航局針對機場保障工作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標準和管理規定,但如何確保保障過程完全按照標準執行、如何發現過程執行距離標準的差距、如何收集過程執行數據用于后續標準調節改進等問題,尚未攻克解決。
2 ?智能生產運行保障系統建設必要性分析
建設民航機場智能生產運行保障系統是圍繞航班生產保障業務,借助已應用于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各項技術[3],建立一套智能的民航機場運行保障系統,對航班前站起飛、本站落地、過站保障、本站起飛等整個過程,在運行、安全、服務等方面,進行全方面的智能化保障。建設民航機場智能生產運行保障系統,將有效解決目前機場地面運行保障存在的問題。
2.1 運行方面
2.1.1 提升運行保障效率
智能生產運行系統能夠節省各級調度人員用于處理排班、分工等繁瑣事務上的大量時間,讓機器代替人做重復且有規律的工作。同時,能夠讓調度人員在高峰時段實時、準確地了解到一線保障人員的工作狀態,有助于全面掌握地面保障狀態。
2.1.2 暢通信息傳遞
當前一線保障人員一般通過對講機或移動電話傳遞航班信息和保障信息。智能生產運行系統能夠解決在這一過程中,由于異地工作、環境噪音大、誤聽誤傳等導致的信息傳遞錯誤。智能系統全部通過統一平臺發送和接收消息指令,信息以最直接的方式傳達至一線員工,保證信息傳遞無誤。同時,能夠實現干預指令不必逐級傳達,信息反饋也無需逐級上報。
2.1.3 多舉措防范航班延誤
智能生產運行系統的建設能夠對保障作業的時長、到位時間、完成時間、作業的種類進行動態設置,實現與民航局《機場航班運行保障標準》的無縫對接。同時,能夠對航班保障流程進行實時監控,針對晚到、保障超時等情況發出預警信息。另外,智能系統的建設能夠自動通知關聯保障環節,避免堆積延時,縮短保障時間。
2.2 安全方面
2.2.1 管理人員資質
智能生產運行系統可以為保障重點崗位建立資質管理功能,比如特種車輛的駕駛資質、廊橋的操作資質等。系統在制定任務計劃時將自動與相應人員的資質進行對比,保證無資質的人員無法接收相應的作業任務,進而解決保障人員超越資質邊界作業問題。
2.2.2 防控人員疲勞作業
智能生產運行系統的建設可以從調度人員和一線保障人員兩方面防控疲勞作業。對于調度人員,系統能夠自動計算人員資質、相鄰任務時間間隔、任務總量、員工工作時長等因素,進行智能排班。同時,通過“一張圖駕駛艙”的形式綜合呈現實時保障狀態,通過統一消息平臺進行消息傳遞,極大地降低了調度人員的工作量,避免調度人員因陷入巨量繁瑣工作導致的疲勞作業。而對于一線保障人員而言,智能系統的建設不但可以通過統一消息平臺極大地降低溝通成本,還可以免去保障作業后的紙質臺賬錄入工作,大大降低一線人員的工作量。
2.2.3 保障機坪運行安全
近年來,機場運輸生產量的大幅提升,機坪保障人員及車輛逐年遞增[4]。在“走捷徑”、“趕時間”等思想的驅動下,人員橫穿機坪、車輛超速、不按規定線路行駛等行為導致的不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智能生產運行系統的建設,可以使從員工到管理層都能實時掌握機坪運行車輛名稱、車牌號、速度和行駛軌跡信息。同時,車輛行駛過程中一旦超過預先設定的限速值或行駛路線偏離預定軌跡后,系統將自動告警,能夠有效防控相關安全風險。
2.2.4 保證貨物運輸安全
智能生產運行系統可通過為監裝監卸、服務送機兩項保障過程建立流程關聯預警,有效防控貨物漏裝、漏卸的安全風險。并通過貨物出庫過程中裝載重量自動計算、稱重結果自動復核等手段,解決貨物配載、出庫裝斗、稱重復核、貨物拉運等多個環節需要人工計算,手工復核的問題,進而對于實際稱重重量與艙單記錄重量不符的情況,進行自動提醒,并從操作流程上禁止作業人員進行下一步操作,有效避免貨物隱載風險。
2.2.5 把控關鍵流程
智能生產運行系統能夠通過將保障流程與規章制度進行無縫對接,在航班保障工作過程中建立預警機制。借助系統,部門管理人員能夠錄入執行標準,一線人員能夠收到執行結果,系統能夠記錄全部數據信息。進而實現管理者對保障過程是否符合標準的掌控、實現作業者對自身保障任務的評估、實現保障過程監控數據對保障執行標準的有效反饋。
2.3 服務方面
對于民用機場旅客而言,航班延誤是導致旅客體驗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航班延誤后由于信息傳遞不暢,旅客很難及時獲取相關信息,這就特別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智能生產運行系統的建設可以通過一體化發布平臺,針對旅客關心的餐食、住宿、交通、賠付、退改簽、補班等信息,自動發布到登機口、值機柜臺、行李提取轉盤等候機樓內的關鍵位置,便于旅客及時安排后續行程,減輕旅客在航班延誤后的焦慮感。同時,可整合各機場視頻信號,通過航顯屏直接向旅客呈現上站航班的保障狀態,通過這種真實、直觀的方式獲取旅客的理解和支持。
3 ?智能生產運行系統的實施建議
綜上所述,建立智能生產運行系統在加強民用機場地面保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智能化運行保障勢在必行。本文建議智能生產運行系統的建設需實現生產業務流程的預警式監控、生產保障任務的智能化調度、作業指令的數字化傳遞、航延信息的快速化發布、保障資源的實時化監控和運行保障、收費數據的動態化采集及自動化統計分析等功能。
參考文獻
[1]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中國航空運輸發展2018[M].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2018.
[2] 中國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R]. 北京:中國民用航空局,2018.
[3] 石曉冬.大數據時代的城鄉規劃與智慧城市[J].城市規劃,2014,38(3): 48-52.
[4] 張建發.民航地面車輛與航空器安全[J].中國科技縱橫,2014(1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