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利
(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前段時間《生僻字》歌爆紅,作者想讓更多人了解漢字文化。探究這些詞語的出處和意義,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第一類出自于古代文學名篇。“饕餮”出自《山海經》;“綿綿瓜瓞、涕泗滂沱、不稂不莠、蘡薁、其靁虺虺”出自《詩經》;“魑魅魍魎、犄角旮旯、覬覦”出自《左傳》;“囹圄、一張一翕”出自諸子百家著作。第二類出自于歷史名人作品?!盁︽萘ⅰ背鲎岳蠲堋蛾惽楸怼?;“呶呶不休”出自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咄嗟”出自左思《詠史》;“蹀躞”出自卓文君《白頭吟》;“齟齬”出自宋玉《九辨》;“陟罰臧否”出自諸葛亮《出師表》;“耄耋”出自曹操《對酒歌》。
歌中詞語大都出自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這些典籍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學習的,這對于傳承中國文化來說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山海經》這部古老奇書包括不少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饕餮”是其中的神秘怪物,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特點是能吃,人們一般稱貪吃的人為“老饕”,蘇東坡就寫過《老饕賦》。饕餮紋是青銅器上描繪饕餮的獸面的花紋。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詞語綿綿瓜瓞、涕泗滂沱、不稂不莠、蘡薁、其靁虺虺都出自《詩經》。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陳風·澤陂》;
曀曀其陰,虺虺其靁?!囤L·終風》;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豳風·七月》;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小雅·大田》節選;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大雅·綿》。
虺虺其靁現在調整了語序為其靁虺虺,“六月食郁及薁”中“薁”即蘡薁;“不稂不莠”是說除盡雜草使糧食長勢旺盛,反映了西周農業生產的情況;《綿》描寫了周的祖先古公亶父率領周人遷徙,文王繼承他的事業建立周朝,“綿綿瓜瓞”喻周日益強盛,祝愿子孫昌盛。
《左傳》是研究先秦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后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镑西洒汪u”出自《左傳·宣公三年》,指傳說中的鬼怪,泛指一切壞人;“犄角”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掊之?!薄瓣戈埂眲t是北方方言,與“犄角”連用指角落,是北方方言常用詞;“覬覦”出自《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敝阜欠值南M蚱髨D。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不同學派,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影響了中國人的哲學思維?!班蜞簟奔闯鲎苑业拇碜鳌俄n非子》“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罰,人臣擅之,此謂刑劫。”囹圄亦為監獄,后又引申出束縛的意思;“一張一翕”出自于道家老子的《道德經》“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縱觀上文,探究這些詞語的出處,涉及到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輸出這些詞語的典籍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是值得學習和傳播的文化詞語。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食糧,在學習這些詞語的過程當中深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很有必要。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道德、禮儀、風俗、宗教、文學等諸多的豐富內容。從語言和文化的角度來看,漢語詞匯和文化典籍等都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生僻字歌中的大部分詞語都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傳統經典典籍中,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而且有一些分散在九年義務教育的書本中,通過語文課、思想政治課、歷史課等直接或者間接地傳授給我們。
如果在九年義教育當中只是淺顯地接觸過這些詞語,那么在大學以至于成人自我提升階段應該主動學習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上文中提到的傳統文化典籍如《詩經》、《道德經》《左傳》等,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它們并力求掌握其中的文化知識,包括文中的字詞句,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并且能夠有意識地正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使其具有科學的現實意義,同時也要剔除其中封建落后的部分,如歌中的魃魈魁鬾、狖軛鼯軒、龍行龘龘確實不太常用,且與文化典籍關聯不大,“龘”一類的不再推薦使用的字因為寫法上的繁復也不宜提倡,畢竟漢字的簡化才是主流。